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心里视角看传媒差异化共存.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278503
  • 上传时间:2018-05-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心理从心理视角看传媒差异化共存视角看传媒差异化共存大众报业集团办公室 马世军传播是将讯息从它的来源传递给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受者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最终实现,需要两个中介因素其一是媒介工具,它是显性的,像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它们起到延伸人体、传播讯息的作用;其二是人的心理活动相对于媒介工具,它是隐性的传者对讯息的采制、传播及对反馈讯息的处理,受众对媒介讯息的接收、认知、理解及转化为行为,无一不是凭借着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了传者和受众的心理活动,传播活动就会化为乌有传播效果的实现,其物质基础是媒介工具,其心理依据是认知主体的心理活动,二者不可或缺大众传播也不例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在实现传播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比如对人类知觉、思维、情绪的影响和改变等等,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影响另外,由于媒介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大众传媒还具有各自独特的心理效应,通过不同的心理刺激方式,能使受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因此,将传媒的心理效应作为对传媒研究的切入点,借以分析理性世界对传媒的需求,应该会对预测传媒的发展趋势有所帮助一、报纸的独特心理效应报刊文字具有滞留性,白纸黑字,历历在目,可反复阅读、思考,不受时空的限制,又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复查,相互比较,具有表达上的准确性和较严密的逻辑性。

      新闻纸属于印刷文化,这种文化“有一种趋于(详细)说明的强烈倾向;一种概念的、推理的、连续的思考的复杂能力;一种对理性、秩序的高度评价;一种对(逻辑上的)矛盾的憎恶;一种达到分析与客观(境界)的强大能力;以及对迟缓反应的宽容 ”[1]因而经常大量地阅读报纸,有助于培养读者逻辑思维能力,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读者为了满足对客观事物的理性分析,追求逻辑的严密性和思维深邃感,须求助于印刷文化正因为如此,报刊常为文化水平较高的读者所偏爱如果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追溯、考察文字的功能,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反观、反思报刊文字对读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 “在西方,从发明最初的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到用语音符号完整地记录言语,文字演变的这个漫长历程是与逻辑、分析精神的发展相平行的,逻辑、分析精神超越口头文字稍纵即逝的特点,优先给予书面文本以稳定的甚至是永久的含义因此在成为行使权力工具的同时,文字工具有了思想解放的力量,思想则运用这同一种符号使之成为从权威中解放出来的工具” [2]报纸作为这种“书面文本”的先驱,担任着大众观察理性世界的中介,无论个体还是社会,都对它能够承载更多历史责任寄予厚望二、广播的独特心理效应广播声音稍纵即逝、不能重复(指当时而非录音)。

      但经专业人员播讲,声情并茂,较之个人阅读报纸感染力强;再者声音富于弹性、易于联想;声音的可感性能给听众提供真实的感受,接近人际传播的形式,易于接收;又由于人们在活动时,使用听觉通道不如视觉通道的比例大(后者约占 80%),所以听广播有“一心二用”之效广播的这些特点为其自身生命的延续提供了保障广播凭借声音的魅力趋向于激起听众强烈的情绪情感的效果又因为声音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对不同的认识主体而言有较大的弹性(即主观性),所以广播文化为人们想像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声音的感染力为传播效果提供了更大的接受空间,更易于拉近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传播界所津津乐道的“炉边夜话”是广播心理效应的最好诠释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借助广播这个当时最先进且最普遍的传媒发表自己政治主张,对统一美国民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改变过去播音时主持人正襟危坐的传道式的刻板风格,以围坐在壁炉边与家人、朋友聊天的形式,用平和轻忪的语调及时把大政方针告诉人民,潜移默化地实施他的舆论总动员现在的电台主持人,大都采用此类易于接受的交谈式主持方式,悄然拉近心理距离,让听众轻松进入议题情境之中,在实现传播意图的同时,赢得听众的认可。

      在传媒形式多样的今天,广播在老年人、司机群体中仍然占有巨大的市场,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必需,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孤独的个体提供着心灵的慰藉三、电视的独特心理效应电视以图像的生动具体、现场感强取胜观众在观看电视时其视觉和听觉通道被同时激活,据研究,多种感觉道比单一感觉道对信息的接收更轻松,对信息的认知更全面电视手段所造成的色彩纷呈的屏幕形象更容易使人兴趣盎然从心理机制上分析,电视信息的多维性,或曰电视传输的综合信息,可以同时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并使人产生“触觉感受”,即所谓身临其境之感而文字信息却是依据先后次序和思想反刍,才能被大脑接受所以电视画面有利于提高观众的感受性和形象思维能力但是, “电视人的观念是,保持每一个报道的简朴,既不使任何人的注意力太紧张,也不提供持久性的东西观众可以在观看时不必花哪怕几秒钟的时间去注意概念、特性的问题 ”[3]譬如有理论说,伴随电视成长起来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他们更具备图像处理的能力而缺乏文字欣赏和创作的能力,他们更加追求快速的变化和行动而不再有意于沉静的思考这样虽然节约了观众的神经能,但同时又容易培养人们的惰性经受众调查发现:知识层次越高的人看电视的次数就越少。

      他们“抵制”看电视而拿出更多的时间去读报大概在他们看来,一瞬而过的电视图像很难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难以满足他们对较深层次的文化的追求四、网络多媒体的独特心理效应网络多媒体提供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音响的单一或综合方式显示由于多媒体目前是以计算机或为终端的,所以在使用时不仅需要视觉、听觉,还要触觉参与,比如用手指敲击键盘或移动鼠标并与视听觉协同配合进行操作实践表明,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会改变各种感官使用的比例,并使它们趋向新的平衡印刷文字只需要眼睛去看,广播声音只需耳朵收听,这些都是感觉的单一通道发展到电视则需眼耳并用方可接收,而多媒体的使用是眼、耳、手三者协调合作,不同感官之间新的平衡的建立,会促使人的心理素质及其各种能力的新的发展和变化不同感官之间新的平衡的建立,会促使人的心理素质及其各种能力的新的发展和变化除此之外,对人们的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美国的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Melvin L.De Fleur)和桑德拉·鲍尔——洛基奇(Sandra Ball—Rokeach)在《大众传播学诸论》中指出的:“人类传播是一种生物社会过程,它不仅依赖于人类记忆,而且依赖于认识,象征性相互作用以及特定语言的文化规范等这样一些因素。

      ”人们使用多媒体时就是一种“人——机”关系先进的科技只有与高质量的使用者相结合,媒介信息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所谓高质量的使用者主要指其心理素质(如较高的认知力、思维力、操作能力)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如计算机知识、英语、母语、一般文字表达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网络的交互性功能为浏览者自主性的发挥提供了空间,受者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加上网络信息海量特征,为浏览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心灵自由解放的感决但是,网络信息海量特征又带来了信息爆炸,占用浏览者大量时间虽然个体的浏览时间在不断增加,但阅读带来的新鲜刺激和愉悦感却不断下降要保持等量的心理满足,只有不断增加阅读时间,最终导致网络成瘾症状出现,被淹没在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之中五、不同心理需求下的媒介共存当前,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出现了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融合发展的局面基于互联网的报纸、广播、视频和基于无线网络的报、电视等等,努力从外在表现形式和使用的便捷性上争得与传统媒体相似的效果如报纸的网络 PDF 版,将报纸整体搬上屏幕,希求从屏幕上获得传统报纸呈现出的的视觉效果;新兴的报则努力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便捷性使受众更易于接受;近来备受传媒界关注的“电子纸”技术,欲综合前两者的特性,使新媒介获得与报纸更加相近的使用效果,从而与传统报纸一决高下。

      事实上,基于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电子传媒正逐步蚕食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报纸的衰败迹象因此,报纸的前途命运成为传媒界一个重要话题其中报业“寒冬论”在近几年被屡屡提及,部分专家学者甚至列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这不能不让报业经营者深深忧虑然而,从各媒体不同的心理效应可以看到,平面媒体表达上的准确性和较严密的逻辑性是其它媒体难以企及的,正如广播能够带来情感认同,电视能够提供身临其境的“触觉感受” ,互联网满足信息渴求一样,各自都有独特的心理效应,能够满足不同的心理需求平面媒体所对应的求真、严谨、理性心理是现实世界所需要的,目前也是其它媒体难以代替的同时,报纸还以其实物的质感、墨香扑鼻的味觉记忆在读者中形成了强烈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同在未来可见的几年内依然会让人难以割舍新旧媒体所产生的心理碰撞,将持续刺激着传媒人的神经,左右着传媒形态的不断发展参考文献:[1]孙振斌.大众媒介:人的比喻[J].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1(3):32.[2]张穗华.媒介的变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88.[3]孙振斌.大众媒介:人的比喻[J].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1(3):3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