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专题—第二十篇---解热镇痛抗炎药4199.ppt
40页第二十章第二十章解热解热(jiě rè)镇痛抗炎镇痛抗炎药药第一页,共四十一页1目的目的(mùdì)要求要求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共同作用和和作用机理作用机理;;2、熟悉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熟悉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代表洛芬等代表(dàibiǎo)药的作用特点;药的作用特点;第二页,共四十一页2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ɡài shù)1、水杨酸:、水杨酸:阿斯匹林阿斯匹林2、苯胺、苯胺(běn àn)类:类: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3、、 吡唑酮类:吡唑酮类:保泰松保泰松4、其他有机酸类:、其他有机酸类:布洛芬布洛芬根据药物根据药物(yàowù)化学结构分化学结构分:第三页,共四十一页3共同共同(gòngtóng)的作用:的作用:1、、解热解热(jiě rè)2、镇痛、镇痛3、抗炎抗风湿、抗炎抗风湿第四页,共四十一页4共同的作用共同的作用(zuòyòng)机理:机理:PG合成酶活性合成酶活性PG合成合成(héchéng)PG:前列腺素:前列腺素第五页,共四十一页5(一)解热(一)解热(jiě rè)作用作用 体温体温(tǐwēn)第六页,共四十一页。
6产热产热调定点(调定点( 37 ℃左右左右) 皮肤血管皮肤血管(xuèguǎn)收缩收缩寒冷寒冷(hánlěng)散热散热皮肤皮肤(pí fū)血管扩张血管扩张酷暑酷暑出汗出汗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寒颤寒颤1、体温调节的生理示意图:、体温调节的生理示意图:第七页,共四十一页7发热发热(fā rè)的机理示意图的机理示意图产热增加产热增加(zēngjiā)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 37 ℃) 皮肤皮肤(pí fū)血管收缩血管收缩作冷作冷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寒颤寒颤第八页,共四十一页8 病原体病原体 细菌细菌(xìjūn)内毒素内毒素 白细胞释放白细胞释放(shìfàng)内热原(内热原(IL-1))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前部PG大量合成大量合成(héchéng)与释放与释放下丘脑后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后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体温上升体温上升 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发发热热2、发热病理、发热病理2、解热药的作用原理、解热药的作用原理 药物药物下移下移下降下降解解热热 散热散热 第九页,共四十一页93、解热、解热(jiě rè)机理机理 下丘脑环氧酶下丘脑环氧酶(COX,,PG合成酶合成酶) PG合合 成成(héchéng)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11LTLOXCOX-1非甾体非甾体抗炎药抗炎药中中 间间 体体炎症介质炎症介质PGE2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PGI2TXA2COX-2膜磷脂膜磷脂PLA2激素激素第十二页,共四十一页124、解热、解热(jiě rè)特点特点::((1)能降低发热病人体温,但对正常)能降低发热病人体温,但对正常人体无影响;人体无影响;((2)主要通过)主要通过(tōngguò)散热过程散热过程 ((3)对症治疗而不是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而不是对因治疗第十三页,共四十一页135、应用、应用(yìngyòng)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不能见热就退;)不能见热就退;((2))小小儿儿、、年年老老、、体体弱弱者者剂剂量量(jìliàng)不不宜过大宜过大 ((3)重视对因治疗)重视对因治疗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146、用途、用途(yòngtú)::各种各种(ɡè zhǒnɡ)原因引起的发热原因引起的发热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15(二)抗炎(二)抗炎炎症炎症(yánzhèng)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16炎性刺激炎性刺激扩张扩张(kuòzhāng)血管血管LTS 、缓激肽、、缓激肽、PAF、组胺、组胺(zǔ àn) 5—HT血管血管(xuèguǎn)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② 组织水肿组织水肿④疼痛疼痛PGS、组胺、组胺 、、缓激肽、缓激肽、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释释放放致致炎炎介介质质压迫末梢神经压迫末梢神经 PGE2 、缓激肽、缓激肽①红红③热热炎症的症状及病机炎症的症状及病机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171. 机理机理(jī lǐ): PG合成酶活性合成酶活性 PG合成合成(héchéng) ↓↓炎炎症症(yánzhèng)反反应应减减轻轻第十八页,共四十一页182. 特点特点(tèdiǎn) (1) 控制控制(kòngzhì)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引起的红、肿、热、痛症状;引起的红、肿、热、痛症状; (2) 对症对症(duì zhèng)不对因不对因第十九页,共四十一页193. 用途用途(yòngtú)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第二十页,共四十一页20(三)镇痛(三)镇痛(zhèn tònɡ)作用作用损损伤伤剌剌激激——致致痛痛物物质质(wùzhì)(PG、、5-HT和和缓缓激激肽肽等等)——痛痛觉觉感感受受器器——中中枢枢——疼痛PG(致痛作用(致痛作用(zuòyòng), 增敏作用增敏作用(zuòyòng)))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一页211、机理、机理(jī lǐ):疼疼痛痛(téngtòng)部部位位的的PG合合成成酶酶活活性性 PG合合 成成(héchéng) 疼痛疼痛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222、特点、特点(tèdiǎn):((1)轻、)轻、 中度慢性钝痛中度慢性钝痛——效果显著,效果显著,严重创伤剧痛、内脏绞痛严重创伤剧痛、内脏绞痛——无效;无效; ((2)头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头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牙痛、痛经牙痛、痛经(tòngjīng)——良效;良效;((3)无欣快感、无成瘾性无欣快感、无成瘾性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23一、一、 水杨酸类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aspirin)第二节第二节 药物药物(yàowù)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24(一)药动学特点(一)药动学特点(tèdiǎn) 1、口服吸收迅速;、口服吸收迅速;2、分布广泛、分布广泛(guǎngfàn)(包括关节腔);(包括关节腔);3、由肝药酶代谢;、由肝药酶代谢;4、经、经肾肾排泄,受尿液排泄,受尿液PH值的影响值的影响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一页25(二)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二)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1、解热、解热(jiě rè)镇痛及抗风湿作用镇痛及抗风湿作用 A、适用于感冒、适用于感冒(gǎnmào)发热、神经痛、发热、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APC复方复方(fùfāng)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26B、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肿、、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肿、热、痛症状热、痛症状(zhèngzhuàng)的缓解的缓解(1) 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2)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首选药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首选药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一页27(二)药理作用与临床(二)药理作用与临床(lín chuánɡ)应用应用 3、影响、影响(yǐngxiǎng)血栓的形成血栓的形成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一页28AA细胞膜磷酯细胞膜磷酯环加氧酶环加氧酶PGG2TXA2合成酶合成酶PLA2环内过氧化物环内过氧化物(ɡuò yǎnɡ huà wù)PGH2PGI2 TXA2促小血板粘附促小血板粘附(zhān fù)聚集聚集血管血管(xuèguǎn)收缩收缩抗小血板粘附聚集抗小血板粘附聚集血管扩张血管扩张PGI2合成酶合成酶小剂量阿斯匹林小剂量阿斯匹林大剂量阿斯匹林大剂量阿斯匹林抗血栓形成抗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一页29临床临床(lín chuánɡ)应用应用(3)40-50mg/d:: 预预防防血血栓栓(xuèshuān)形形成成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30(二)药理作用与临床(二)药理作用与临床(lín chuánɡ)应用应用(4)4、驱除胆道蛔虫、驱除胆道蛔虫阿斯匹林阿斯匹林——水杨酸水杨酸+醋酸醋酸(cù suān)——胆道酸度增加胆道酸度增加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31(三)不良反应((三)不良反应(1)) 小剂量短期小剂量短期(duǎn qī)应用不良反应少;应用不良反应少;长期大剂量应用长期大剂量应用(yìngyòng)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五个方面多,五个方面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一页321、胃肠反应、胃肠反应(fǎnyìng) 常常见见有有恶恶心心、、呕呕吐吐、、上上腹腹部部(fù bù)不不适适、、厌食等,厌食等,严重可诱发加重溃疡,甚至出血严重可诱发加重溃疡,甚至出血胃溃疡病人慎用胃溃疡病人慎用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一页33原因原因(yuányīn)::1、、为为酸酸性性较较强强的的有有机机酸酸,,直直接接(zhíjiē)剌剌激激胃胃粘粘膜;膜;2、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凝血过程障碍凝血过程障碍——出血;出血;3、直接刺激、直接刺激 CTZ4、、PG抑制抑制(yìzhì)胃酸分泌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保护胃粘膜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一页34措施措施(cuòshī)::1、饭后服;、饭后服;2、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铝、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铝(qīnɡ yǎnɡ huà huà)等抗等抗酸药酸药和胃粘膜保护药同用;和胃粘膜保护药同用;3、定期做大便检查、定期做大便检查——OB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35(三)不良反应(三)不良反应 (3)2、凝血障碍、凝血障碍(zhàng ài) 小剂量小剂量 ——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大剂量大剂量 ——抑抑制制凝凝血血酶酶形形成成——易易出出血血(chū xiě) 出血倾向者忌用或停用出血倾向者忌用或停用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一页36(三)不良反应(三)不良反应 (4)3、水杨酸反应、水杨酸反应(fǎnyìng) >((5g/d))——水杨酸中毒水杨酸中毒((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等;:恶心、呕吐、腹胀等;((2)前庭神经)前庭神经(shénjīng)反应反应:眩晕、耳鸣、听力:眩晕、耳鸣、听力下降;下降;((3)视神经反应)视神经反应:眼花、复视;:眼花、复视;((4)精神反应)精神反应:精神障碍、失常等:精神障碍、失常等 ——停药,停药,NaHCO3碱化尿液碱化尿液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一页37(三)不良反应(三)不良反应 (5)4、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皮疹、寻麻疹、过敏性休克、皮疹、寻麻疹、过敏性休克、阿斯匹林哮喘阿斯匹林哮喘PG合成合成(héchéng)↓——AA生成生成LT3↑——哮喘哮喘——激素有效;激素有效;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一页。
38(三)不良反应(三)不良反应 (6)5、瑞夷氏综合征、瑞夷氏综合征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一页39第四十页,共四十一页40内容(nèiróng)总结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1、掌握(zhǎngwò)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和作用机理3)对症治疗而不是对因治疗2)小儿、年老、体弱者剂量不宜过大PG合成 ↓↓损伤剌激——致痛物质(PG、5-HT和缓激肽等)——痛觉感受器——中枢——疼痛PG(致痛作用, 增敏作用)二)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4)4、驱除胆道蛔虫阿斯匹林——水杨酸+醋酸——胆道酸度增加2、抑制血小板聚集——凝血过程障碍——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