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对比阅读资料.doc
9页三峡比较阅读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 (2)常闻峡中水疾. (3)每至晴初霜旦. (4)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一)参考答案: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 隔断;有的 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二)【参考答案】1.(1)阙:通“缺”,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 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 5.答案示例: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全品中考网【答案】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端起洒杯) (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 或:想着)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答: 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不过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B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7~13题18分)(甲)南山①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②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孟郊《游终南山》(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注释:①南山:指终南山 ②即:到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鸢飞戾天者 (2)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