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从戏曲中的吸收与借鉴.doc
4页舞蹈从戏曲中的吸收与借鉴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用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态之一,它伴随着人的成长而成长,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正是对舞蹈形象化的写照中国近代的舞蹈艺术,是在清末民初纯舞寥落、戏曲繁盛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再度复兴和崛起的艺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从唐代的辉煌到宋、元以后逐渐拽腿的经历,正与中国戏曲艺术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历程同步如果将舞蹈本身的某些因素出外,客观上来看,新兴的戏曲艺术对舞蹈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冲击但这种由各厂、有做工、有念白、有舞蹈的综合性很强的表演形式,又为后来的新舞蹈艺术的崛起提供了根基的土壤,成为舞蹈艺术由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无声息到显山露水于民族艺术之林,继而屹立并荣耀与世界舞坛之上的营养素和基础戏曲艺术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舞蹈艺术,中国舞蹈和中国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说舞蹈就不能不说戏曲艺术传统戏曲有着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以舞蹈美来解释舞蹈行动和戏剧逻辑,因此会用舞蹈来再现生活和铺叙人生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被人们戏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的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
因为戏曲舞台动作都是音乐化了的,也就是说戏曲动作是融化在整体和谐的音乐节奏、韵律和音乐旋律与音响之中,这样的动作也就是舞蹈羽扇舞、团扇舞、折扇舞、舞帽翅、舞甩发、舞红绸等,任何一种生活用具一经纳入戏曲舞蹈而成为道具时,就会产生精彩的舞姿,构成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汇清末民初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戏曲舞蹈得到了高度发展,形成了自身的表演方法和程式,以及在训练上和传承上的完整体系,成为保存我国优秀的古代传统舞蹈的理论、方法、和技艺最多的艺术门类,在中华舞蹈室里上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辉,并成为舞蹈历时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变的桥梁戏曲舞蹈是蕴涵中国古代传统舞蹈元素最多的“活化石”戏曲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许多传统舞蹈精髓,使古代传统舞蹈中许多即使技巧和表演手段得以流传戏曲舞蹈的一部分保留着传统古典舞的文化风貌,还没有被完全戏曲化;另一部分则以多少带有戏曲性,不管怎样,他们毕竟是在20世纪50年代唯一能够见到的、还“活着的”形象化的具有典范意义传统古代舞蹈的一个局部从中可以发现,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载腔带舞的形式,不就是中国式的歌舞剧吗?从而也得出了,中国戏曲里保存着极为丰富的古代舞蹈艺术中国戏曲中的舞蹈驭载着“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演员的“自我”,又通过其动作体系,制造并强化了戏曲艺术的“气韵”、“气象”与“境界”。
戏曲舞蹈经历几百年的发展,其表演体系和典雅的艺术风格已具有了极高的美学价值当然并不是一切古代舞蹈都能称为“古典舞”有着典范意义的古代舞蹈不过始于汉魏,尽管戏曲出现雏形也还可以前推至夏商之际,但“中国古典舞”确实是在实际存在的数千年后,即20世纪50年代初才开始被确认和定名的戏曲舞蹈集成了中古代舞的优秀传统舞蹈从民族戏曲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营养,极大地丰富了舞蹈艺术的民族特色努力追寻中华传统舞蹈之根,更广泛、更系统地向保存传统舞蹈较多的戏曲艺术学习,从戏曲舞蹈中发掘和整理出了不少舞蹈的步伐、身段、武打和筋斗,向武术学习,向民间舞蹈学习将数百年已融入戏曲艺术的传统舞蹈的元素重新从戏曲中分离出来,提取其舞蹈精华,再创中华传统舞蹈的训练体系及表演方法,称为中国古典舞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在镇压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后荣归故里,曾情不自禁的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西方在一百多名乡里村童的伴唱中,刘邦执剑而舞,一展英雄本色在《汉书成帝纪》中,又记载了另一个善跳古典舞的赵飞燕,因她身材窈窕,体态轻盈,加上会控制呼吸,故而能在宫人所托盘上翩翩起舞,被后人称为“盘上”、“掌上”之舞。
到了唐代,杨玉环条的《霓裳羽衣舞》,在大诗人白居易的笔下是这样的:“飘然旋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其舞姿轻盈典雅、飘飘欲仙这些都对传统古典舞的步态形象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借鉴资料从史书的记载中,从历代文人画家的吟诵描绘中,人民终于发现中国古典舞蹈的博大精深,除了它古老悠久的传统、丰厚瑰丽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外,直接呈现在人们视觉之中,独具魅力的是中国古典舞那种“圆、曲、拧、倾”的身段及动律由头、颈、胸、臀、胯、手臂和腿构成的弯曲、旋扭等特有的体态以及外松内韧、潇洒飘逸,如行云流水般的韵律气势,成为以序曲舞蹈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古典舞蹈总体风格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古代戏曲中表现出来的“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的审美特征,正如古典舞中的阴阳、高低、浴进先退、欲伸先屈、欲急先缓、欲起先伏、欲告先低、欲直先迂、欲浮先沉、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原则相同舞蹈在戏曲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戏曲艺术中保留和发展了丰富的传统舞蹈艺术戏曲舞蹈也为中国的民间、民族舞蹈不断的输送着艺术营养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许多保留剧目都是极富舞蹈性和创造性的像《西施》中的羽舞、《上元夫人》中的拂尘雾和《黛玉葬花》中的花锄舞,轻盈柔曼、边舞边唱,把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靠的心情标徽得淋漓尽致。
擅长武旦、刀马旦,又可反串小生、武生角色的京剧艺术家关肃霜,舞蹈技艺全面,做、打独具特色,在《战洪州》中,创造了“大考出手”的舞蹈特技,丰富了京剧战器物的表演手段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创造了舞水秀的十种技法,可根据不同人物不同的故事情节书法不同的情感,来运用勾、挑、撑、冲、扬、掸、甩、打、抖的各种舞袖的动作像戏曲表演程式的云手、云步、拨云、探月、望月、抱月、卧鱼、鲤鱼打挺、倒提柳、兰花指、绕花这简直是一个行云流水、龙腾虎跃、鸟语花香的万千世界戏曲舞台上的各种身段程式,如旋子、飞脚、蹲提、前扑等单项动作或某些动作、姿态组合,都被舞蹈界所吸收、运用,而且被世界各民族舞坛所采撷这些动作的舞蹈语言相当丰厚,并且具有国际通用属性舞蹈从戏曲及戏曲舞蹈中吸收、借鉴、取舍、分流,是艺术形式间的分化与聚合,单纯化与综合化不断交替演变在这种规律的作用下,舞蹈艺术光彩博取、兼收并蓄,不断地壮大完善自己,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作者:常荣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