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修缮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doc
60页文物修缮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第一节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我公司首批人员进场后,将派有关技术人员与业主方进行现场交接,其重点是对各施工控制点、控制线、标高等进行复核,并根据总平面图进行建筑工程的测量定位,报经有关部门复核后,将几条主要轴线定为控制轴线,并向外延伸设置控制轴线基点,便于地面、坑底的轴线引测,作好施工技术准备1、我方施工人员进场后要对各种测量基点进行验收,应主动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交清定位标桩、水准点及高程导线点等,并了解原有建筑物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网等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2、做好现场控制网测量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平面要求引到现场,设置永久性控制坐标桩和水平基桩,建立工程测量主轴线控制网3、组织现场施工人员、施工准备人员、预算员、结构翻样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4、针对工程的特点,对重要部位及施工难点组织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卡,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5、做好工程开工前的技术交底,特别是作业层要认真领会交底内容,熟悉并掌握规范及标准的要求6、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等费用的分析。
7、按施工总平面图搭设现场施工所必须的临时设施,修筑临时道路8、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完成各种机械的进场工作模板、钢管等设施料按计划必须在基础施工前准备好9、根据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进场计划,组织施工力量,提前做好外加工产品的加工订货工作第二节、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工程测量本工程为砖、石、木结构为确保工程的平面位置及竖向标高的准确,保证施工偏差控制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测量人员及科学的测试手段与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结构施工总平布置控制及其它分部分项测量工作是达到本工程几何尺寸准确的必备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遵循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施工方法1、平面轴线控制进场后,根据总平面图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和水准点测设控制桩,测设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并形成施工控制网控制网由各建筑物主轴线组成,控制桩设在主轴延长线,离开基坑边缘最小3m由于土方施工对施工现场扰动较大, 应对现场的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核轴线控制桩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便于保护的地方轴线控制桩测设好以后,应经有关技术部门技术复核验收后使用轴线控制网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与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综合考虑确定。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建筑物轴线控制网,是在工程定位完成后建立起来的主轴控制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应布设成矩形应将主轴控制线布设成“井”字型(切忌中心十字型)建筑物出地面后,将轴线投测到结构侧面,用经纬仪向上引测轴线位置,为消除测量误差,采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投测,取其中心作为轴线位置2、高程控制传递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至少要有三处向上传递,以便施工层校核、使用校核传递到施工层的标高点,其误差应在3mm之内传递高程所用的钢尺应尺身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校正施工到0.000后,应将标高“建筑+50线”引测至结构外墙,并以墨线连接形式闭合图形,作为标高向上传递的基准线同时将主轴控制线投测到结构外墙并用墨线弹出,作为竖向轴线传递、结构大角监测、结构外装修用线地上施工的高程控制,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自首层传递到实测层的标高应与其下一层校对差值当施工高度超过尺段长时应设计出高程传递接力层,在该层精确再次测出“建筑+50线”,作为下一步向上高程传递的基准线3、垂直度的控制竖向控制采用“外控”方法进行,主要采用经纬仪在建筑物外边控制结构的垂直度同时采用吊线坠的办法控制模板和构件的垂直度。
4、施工抄平放线(1)基础施工抄平放线基坑开挖完成后,根据控制网,用全战仪,S3水平仪把轴线和标高引移到基坑,设置轴线,基础边线及高程标记,并在垫层上放出(弹墨线)墙柱平面尺寸基础施工完成后,把轴线引测到基础顶面,并按施工图放出有关墙、柱等截面尺寸线2)主体结构抄平放线竖向垂直控制及轴线向上的投测,详见垂直度的控制由平面的轴线和建筑平面图,放出墙体的平面轴线、墙边线、有柱时在柱上放出墙体竖向边线及墙体皮数、门窗、洞口等位置3)内部装修局部平面位置的确定内部装修局部平面位置从已经在结构施工中确定的结构控制轴线中引出,高程同样从结构施工高程中用水准仪转移至各需要处在转移时尽量遵循仪器使用过程中保持等距离测量的原则,以确保测量精度外墙垂直轴线与高程均由内控轴线和高程点引出,转移到外墙立面上,弹出竖向及水平控制线,以便外墙装修在轴线点引出后,内控法是逐层实施的,而外墙是从上至下进行整体控制因此,此时需用全战仪电子经纬仪在外控点的辅助下,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修正逐层测量引起的间接微小误差,使垂直线贯穿于建筑物的整个外墙面,从而达到准确的外墙控制效果二、 脚手架及其安全防护架本文物维修工程的房屋高度为局部五层,最高处(包括山尖)约 21.25M(局部),因此脚手架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要由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杆和底座等组合而成钢管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钢管长度4—6m,小横杆的钢管长度1.8—2.3m底座采用厚4cm,边长为15cm的硬木1)搭拆脚手架必须由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合格的架子工承担,并经常进行体格检查,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不得上脚手架操作2)搭拆脚手架时,工人必须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工具及零配件要放在工具袋内,工作袖口、裤口要扎紧3)脚手架登高扶梯必须在脚手架外侧单独设置,并应与脚手架连接,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不得使用脚手架内的直爬梯,严禁在脚手架、井架等处攀高上下4)搭设脚手架起步时,应设临时剪刀撑,搭设中要随时按规定作好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拉撑工作和铺好脚手板,同时设一道随脚手架搭设高度提升的安全网三、木构架工程:木构架工程包括木柱、木排架、梁、板、檩和枋、楼袱、木地板、木装板、木门窗的制作、安装一)、木构架的施工准备1、熟悉图纸和设计交底,详细了解建筑物的功能作法、构造特点及设计意图2、熟悉柱、梁、板、檩和枋相交的方式及榫卯类型,熟悉制作、安装顺序熟悉木楼袱、木楼板、木门窗的规格形制等。
3、核实图纸上柱、梁、板、檩和枋各部位的尺寸,有出入时经核实后方可开始施工4、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二)、木构架制作施工工艺1、柱的制作工艺流程:确定分件尺寸和作法→制作杖杆、样板→柱材加工→依杖杆、样板弹、画线→榫卯制作、盘头断肩→柱标写编号→成品码放2、梁的制作工艺流程:确定分件尺寸和作法→制作杖杆、样板→梁材加工→依杖杆、样板弹、画线→榫卯、檩等的制作→盘头→梁标写编号→试装草验→成品码放裹棱3、枋类构件的制作工艺流程:确定分件尺寸和作法→制作杖杆、样板→榫卯、枋头造型等制作、裹棱断肩→枋子标写编号4、檩(桁)类的制作工艺流程:确定分件尺寸和作法→制作杖杆、样板→榫卯、金盘制作,断肩盘头→檩标写编号5、椽子的制作工艺流程:确定分件尺寸和作法→制作杖杆、样板→椽飞、翼角翘飞制作6、连檐、瓦口及板类构件的制作工艺流程:确定分件尺寸和作法→制作杖杆、样板→规格材加工→依各样板弹、画线→榫卯加工、锯解成型→标写标号→成品码放(三)、木构架安装工艺运输码放→柱顶平面、标高尺寸复核→支搭大木下架立架架子→立大木下架→支搭大木上架立架架子→立大木上架四)、木构架修缮加固措施:1、木柱:对木材干缩裂缝,其深度不超过柱径(或该方向截面尺寸)1/3时,按下列修嵌方法进行修整:(1)、当裂缝宽度不大于3mm时,在柱的油饰或断白过程中,用腻子(生石膏:光油:白铅油:醇酸底漆:松香水:有水=5:2.5:1.2:0.5:0.3:3)勾抹严实。
2)、当裂缝宽度在3~30mm时,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胶(如极品万能胶)粘牢3)、当裂缝宽度大于30mm时,除用木条以耐水性胶粘牢外,尚应在柱的开裂段内加铁箍2~3道(铁箍用-40*5扁钢制成)若柱的开裂段较长,则箍间距不宜大于50mm,铁箍嵌入柱内,使外皮与柱外皮平齐4)、当柱脚腐朽严重,但自柱底面向上未超过柱高的1/4时,采用“巴掌榫”墩接方式,榫口处耐水性胶粘牢,并用铁箍固定5)、除上述情况外,对糟朽、劈裂严重且处于关键受力部位的柱,均更新为新柱后,再作做旧处理,色泽同现存材质表面2、梁枋:对梁枋的干缩裂缝,按下列措施进行处理:(1)、当构件水平裂缝深度(当有对面裂缝时,两者之和)小于梁宽或径宽的1/4时,采用嵌补方法进行修整,即先用木条和耐水性胶粘剂,将缝隙嵌补严实,再用铁箍箍紧(铁箍用-40*5扁钢制成),铁箍间距为200mm.(2)、对脱榫的梁枋采取如下措施修复:a、榫头完整,仅因柱倾斜而脱榫时,应先拨正,再用14的铁件抓钉拉结榫卯b、梁枋完整,仅因榫头糟朽,断裂而脱榫时,先将破损部份剔除干净,并在梁端部开卯口,经防腐处理后,用新的硬木榫头嵌入卯口内嵌接时,榫头与原构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并用螺栓固紧,榫头截面与原梁枋相同,榫接嵌入长度为梁高(或直径)2倍,并在嵌接长度内用两道铁箍(铁箍用-40*5扁钢制成)箍紧。
C、对严重糟朽、断裂的梁枋,采用更换处理措施3、檩木:对劈裂的檩修复方法同梁枋,对外滚檩采用在外侧增加垫木或用螺栓加固复位;对拔伸檩采用增加铁扒局或找钉吊12长300~400或扁铁4、椽:对劈裂大于5mm的椽子,修复方法同梁枋;当椽糟朽,且糟朽长度小于10mm时,需砍刮干净糟 朽部份,再进行防腐处理,在修复挑檐处屋面时,对拆除废旧椽子长短更换,以长补短当糟朽较严重时,必须原规格原材质进行更换5、连檐、吊檐板(封檐板):对糟朽严重的连檐、吊檐板必须按原规格、原材质更换6、门窗:对于槛框、隔扇变形的门窗,必须进行归安修正、固定榫卯,有脱胶之处,均应进行补胶处理脱榫的接缝处应增加木楔重新灌胶粘牢,最后在扇活背后加钉三角铁边梃和抹头局部劈裂糟 朽时应钉补牢固,严重糟朽的,按原规格、原材质更换对局部缺损的门窗,补配后修补整齐,所有补配、更换材料应根据原构件、材质依样配置,配置好后应试装,完全适合后定位如遇新旧棂条搭接,接口应抹斜,背后要加钉薄铁片拉固7、木楼梯、木楼板、木装板:拆除糟朽、劈裂的木楼梯、木楼板、木装板,按拆卸迁移的拆卸编号记录及图片、影像进行原位原工艺逐一归安,对修复、补配的木楼梯、木楼板、楼袱、装板等部位,作表面 作旧处理,色同现存木质表面,补配糟朽、劈裂、佚失的木楼板、楼梯、装板。
四、混凝土工程1、施工要求 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混凝土均采用自拌砼2、混凝土浇筑方法1)、基础砼在浇筑过程中,遵循“先深后浅、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位”连续施工的成熟工艺,每层混凝土的斜面厚度以500左右为宜,确保上下混凝土层的结合振捣时重点控制两头,即混凝土流淌的最近点和最远点,振动点振动定时,不漏振,采用两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斜坡度,在每条浇筑带前、后各布置1道振动器:第1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流入底层;第2道设置在混凝土流淌的坡脚,振捣手负责混凝土能流入下层底部,确保下层混凝土的密实度振捣手振捣方向为:下层垂直于浇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层振捣自上而下,严格控制振捣棒移动的距离、插入深度、振捣时间,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振动棒垂直插入,快插慢拔,插点交错均匀布置,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