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达管线综合BIM指南.docx
75页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中心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管线综合BIM指南商业规划研究院2018年7月第 II 页 目录第一章 管线综合原则 11、 总原则 22、 结构专业 73、 水专业 84、 暖通专业 105、 电气专业 116、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13第二章 BIM模型管线原则 201、 管线综合前对各专业模型的要求 202、 管线综合前对建模的要求 203、 综合排布间距控制 214、 综合排布注意事项 215、 机房模型要求 236、 管线支吊架BIM建模专项要求 32第三章 机电模型深度要求 41第四章 标准区域排布图解 451、 管廊区域 462、 机房区域 483、 竖井区域 494、 地下室区域 515、 吊顶区域 55第五章 图纸绘制标准 571、 标准区域出图样例 582、 管廊图纸样例 653、 机房图纸样例 664、 竖井图纸样例 705、 地下室图纸样例 71 第一章 管线综合原则一、 管线综合原则1、 总原则1) 大管优先。
因为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而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在平面图中先作布置2) 临时管线避让长久管线3) 有压让无压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管、废水管、雨水管、冷凝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充分条件,所以在与有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避让4) 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5) 电气避热避水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管线,另外在热水管道上方也不宜布置电气管线6) 消防水管避让冷冻水管(同管径)因为冷冻水管有保温,有利于工艺和造价7) 强弱电分设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化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而且桥架间留一定距离8) 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这样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更换管件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布置时,还应尽可能做到呈直线、互相平行、不交错,还要考虑预留出安装、维修更换的操作距离、设置支吊架的空间等(一般为400mm以上)9) 冷水管让热水管因热水管如果连续调整标高,易造成积气等10) 当各专业管道不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汽车库等):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上层,风管布置在下层;如果同时有重力水管道,则风管布置在最上层,水管和桥架布置在下层,同时考虑重力水管道出户高度,必须保证能够接入市政室外井。
11) 当各专业管道存在大面积重叠时(如走道、核心筒等),由于并排管线较多会遮挡风口,故由上到下各专业管线布置顺序为:不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桥架、水管、需要开设风口的通风管道;12) 地下车库管综时最低净高要大于 2200mm;如果是货运通道或其他运输通道,必须满足建筑专业图纸的要求13) 管线过防火卷帘时能满足最低净高的前提下可以从防火卷帘门通过,如果不能进行避让,地上部分在满足净高的前提下可以从防火卷帘门上方通过,或在其上方平行放置,并做好相关的防火封堵,保证防火门隔离防火分区的功能2、 结构专业1) 对于结构专业的模型应当充分考虑现场实际做法导致结构梁体以及墙柱板的误差(50mm是误差允许范围)2) 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且机电施工之后才进行封闭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则不另外表示,其余情况皆应当表示出来3) 结构平面中,一般对于尺寸小于 300×300 的洞口,不另外表示;待管线综合完毕后,应当表示出来4) 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并在结构图上表示;人防临空墙的预留套管或隔墙上要求密闭套管的,必须与混凝土浇筑一次完成,杜绝留洞或开洞后置套管。
5) 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 1/3 梁高度,而且小于 250开洞位置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在平面的位置,位于梁躇中的 1/3 处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 认,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6) 在剪力墙上穿洞时,一般对于尺寸小于 300mm×300mm 的洞口,不另外表示但设备专业留洞,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墙边或者拐角处,避免碰到暗柱现场在墙上留洞时,如果发现洞口和暗柱有冲突情况,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人防区域必须提前预留,管综时定位要准确7) 在连梁上穿洞时,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 1/3 梁高度,而且宽和高度都小于 800mm8) 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9) 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3、 水专业1) 管线要尽量减少设置弯头2)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3)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4)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 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 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 0.2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真长 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 3倍5) 喷淋管距离吊顶间间距应为管外壁离吊顶上部面层间距净空不小于 100mm6) 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7)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重力管线必须保证能够与市政室外井的接入8) 给水 PP-R 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 100mm,且 PP-R 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9) 桥架在水管的上层或水平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空间(桥架底部距离水管边缘或者保温边缘50mm以上)10) 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11) 管线应避免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12) 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 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 200mm管径范围与墙面的净距(mm)D≤DN32≥25DN32≤D≤DN50≥35DN75≤D≤DN100≥50DN125≤D≤DN150≥601) 排水管道的坡度控制表恪:2) 建筑排水塑料管排水横管的最小坡度、通用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外径(mm)通用坡度最小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注①)500.0250.01200.5750.0150.00701100.0120.00401250.0100.00351600.0070.00300.62000.0052500.0053150.005注①: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与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之为设计充满度,表示为污水在管道的充满程度。
4、 暖通专业1) 应保证无压管(暖通专业仅冷疑水管)的重力坡度,并尽量避免无压管与其它管道交叉及叠加,以控制层高2) 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安装母线桥架后,一般将母线穿好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3) 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注明≥100mm4) 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 50~100mm 的间距5) 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 在保证截面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修改断面尺寸,便于提高标高6) 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7) 冷疑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疑水的最低点决定,冷疑水管从风机盘管至水平干管坡度不小于 0.01,冷疑水干管应按排水方向做不小于0.003 的下行坡度8) 空调冷冻水管、乙二醇管、空调风管、吊顶内的排烟风管均需设置保温,其厚度及空调水管实际管径见附件风管法兰保温条宽度一般可按 35mm考虑9) 注意冷疑水排水管均有防结露层厚度为 25mm5、 电气专业1)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 2.2m 以上。
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宜小于 0.3m2) 当电缆桥架必须与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敷设在一起时,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小 净距,符合以下要求:管道类别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一般工艺管道0.40.3易燃易爆气体管道0.50.5热力管道有保温层0.50.3无保温层1.00.53) 在吊顶内设置时,线槽盖开启面应保持 80mm 的垂直净空,与真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 ≥100mm4) 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距不小于 0.5m5) 两组电缆桥架在同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距不小于 0.6m;当电缆桥架边沿距离墙、 风管等水平物体侧净距不小于 0.6m 时(局部 1 米以下的柱子可不受影响), 该两组电缆桥架的平行间距可按照不小于 0.2m 处理(方便金属线管从桥架两侧穿出)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距 ≥100mm6) 电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0.3m7) 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 0.15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 0.25m, 当电缆桥架为不小于 30°的夹角交叉时,该间距可适当减小 0.1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 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 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不小于0.3m。
8)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9) 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 300mm,垂直距离至少 300mm,防止其它桥磁场干扰10) 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角度控制在 45°以下,桥架与真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11) 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12) 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 强电桥架放在上方13) 当有高、低压桥架上下安装时,高压桥架应在低压桥架上方布置,且两者距离不小于 0.5m14) 弱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 100mm15) 弱电线槽与强电桥架之间间距不小于 300mm16) 如强电采用接地金属线槽,弱电线槽与强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小于 150mm6、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管线综合排布,应满足一下原则要求:1) 保证使用功能原则: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在保证系统安全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室内外净空高度;2) 主干管线集中布置原则:系统主干管原则上应布置在公共区域,尽量不布置在户内;(如图纸有特殊要求除外);3) 方便施工的原则:应充分考虑和土建的交叉作业施工,以及安装工序及条件,机电设备、管线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合理性确定管线的位置和距离;4) 方便系统调试、检测、维修的原则:充分考虑系统操作、调试、检测、维修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