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语法简史.doc
3页第一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简史一、 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潘文国) 认知与表述(不强调系统与交际)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方式(不强调工具)体 现了语言的主体性而非客体性;过程体现了动态语言学的思想二、 语法的定义: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进一步说,语法是一种 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三、 汉语语法的特点:(1) 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主要体现为:第一、词类无形态标志;第二、名词、动词、形容词进入句子无形态变化(研究:我们研究 /研究语法/研究清楚打算研究/研究课题/语法研究/研究很重要)(2) 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试回答英语 和汉语问句:Do you eat an/one apple every day你每天吃一个苹果?)3) 词类与句法成分是一对多的对应主语/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4) 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汉语里,词和词组之间是组成关系,词组和句子之间是实现关系(词组加上句调就成为句子)<(5) 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 何形式标志。
吃苹果/吃大碗/吃食堂/吃利息/吃大户/ (一锅饭)吃十个人)四、 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在实词和实词组成的句法结构里,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是指诸如主语与谓语、述语与宾语、定语与中心语等等关系语义结构关系是指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诸如施事与动作、动作与 受事、事物与性质等等关系五、 句式或句法结构研究思路或途径:(一)分析研究该句式或该句法结构 内部的构造特点(结构层次、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义角色、语义结构);(二) 观察了解该句式或该句法结构跟其他句式或其他句法结构之间的某种联系(变 换分析)陆俭明)六、 研究原则:形式与意义相结合 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光注意形 式而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而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 扯朱德熙)六、研究简史:草创、探索、发展、创新1、 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1898— 1936)(略)(1) 马建忠与《马氏文通》(1898, 上海:商务印书馆)(2) 黎锦熙与《新著国语文法》(1924,上海:商务印书馆)2、 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1936— 1949)(略)(1) 王力与《中国现代语法》(1943 (上) , 1944 (下),上海:商务印书馆)(2) 吕叔湘与《中国文法要略》(1942 (上) , 1944 (中、下),1956 (合订), 上海:商务印书馆)(3) 高名凯与《汉语语法论》(1948 (初版),1957 (修改版)3、 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时期(1949- 1978)(略)(1) 赵元任与《北京口语语法》(原名(Mandarin Primer, An Intensive Course in Spoken Chines(国语入门),哈佛大学出版社1948,吕叔湘译,1952,改名为《北 京口语语法》,上海:开明书店)(2) 丁声树等与《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北京:商务印书馆)(3) 吕叔湘、朱德熙与《语法修辞讲话》(1951,单行本,开明书店;1952, 合订版,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修订版)(4) 语法专题讨论五十年代:一、 汉语词类问题(二、 汉语的主宾语问题三、 汉语单复句划分问题六十年代:一、语法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959.3-1961)二、 “语法”和“文法”术语使用(1960.11-1961.12)三、 关于《说“的”》及其方法论(1961.12-1966.1)4、 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1978— )(略)(1)吕叔湘与《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北京:商务印书馆)(99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