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C卷含答案.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xiang****la438
  • 文档编号:270938204
  • 上传时间:2022-03-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6.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共 4 页市(区县)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2019 年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 C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15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以下几种游戏中, ()属于创造性游戏A.角色游戏B.体育游戏C.音乐游戏D.智力游戏2、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教师与幼JL之 -N的人际关系B. 巩固尊师与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C. 形成完全平等的人与A之J=-1 的关系D. 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关系A.领导关系B.伙伴关系C.监督关系D.从属关系4、幼儿在户外运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A 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B 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C 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D 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5、 3、 4岁的幼儿看见玩具小汽车或者小凳子, 就开着“车”当司机, 嘴里还“嘀嘀嘟嘟”“下车了”说个不停。

      这体现了无意想象()的特点A.无预定目的 , 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主题不稳定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D.内容零散6、一般情况下,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相对复杂句子()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7、活动性原则源自于()的“从做中学”A.皮亚杰B.夸美纽斯C.福禄培尔D.杜威8、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C.解放儿童的智力B.解放儿童的体力D.解放儿嚣的创造力9、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B.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C.手的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触觉探索D.触觉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二、简答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30 分) 1、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2、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第 2 页 共 4 页三、论述题 (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 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遵循这些规律? 四、材料分析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材料分析: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

      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 就说:“长了 4只呢 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 4只呢 ”老师说: “长了 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跺一脚说:“长了 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自己回答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老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2、材料分析:情境一: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他就动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是我们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自己就走了情境二: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 五、活动设计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活动设计:大一班自由活动时间,个别幼儿用泡沫拼板(30cm30cm)当滑板玩(如下图 ) ,许多孩子也想玩,但有的幼儿滑不起来,有的只能滑一点点。

      请根据幼儿利用泡沫拼板滑行的兴趣,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体育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第 3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A 2、 D 3、 B 4、 A 5、 A 6、参考答案:D 7、 D 8、【答案】 D陶行知批判和反对束缚儿童的封建礼教,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即对儿童应实施六大解放9、 D 10、C 二、简答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答案如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发展的过程该理论主要提出两个要点:一是交互决定观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性质二是观察学习 这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 ) 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并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具体过程:(1) 注意过程 ;(2) 保持过程 ;(3)复制过程 ;(4) 动机过程。

      2、答案如下: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尽管所有的婴儿都存在着依恋行为, 但由于儿童和依恋对象的交往程度、质量不同 , 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一般认为, 儿童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回避型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 儿童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 儿童往往也不予理会, 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 但只是暂时的, 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2、反抗型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 总显得很警惕 , 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 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 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 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3、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但是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和焦急当母亲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三种类型中,安全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三、论述题 (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 1、答案如下:儿童身心发展主要遵循以下四个规律:(1)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首先,儿童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以思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 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阶段性还表现为各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所以决定了教育工作也要有顺序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则要求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2)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 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善于抓住儿童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这样能够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效果3)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儿童身心发展还具有可变性: 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在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一方面教师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 另一方面教师同时还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4)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即使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每个儿童的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所以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会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每个儿童的特点或差异,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四、材料分析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1) 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

      好模仿是幼儿小班(3-4 岁) 突出的性格特点他们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2) 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第一,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的模仿与其能力发展易受暗示密切相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第 4 页 共 4 页见,受暗示性强而且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第二,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获得良好成效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第三,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坚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2、答案如下:(1) 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泛灵性; 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更改; 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 3个苹果是 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 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 3+2等于几 ; 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 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他在运动的。

      2) 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首先, 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其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五、活动设计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参考答案:大班健康领域体育活动:快乐小滑板活动目标:认知目标:明白滑板的各种不同玩儿法,懂得正确的操作方式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游戏,发展平衡及肢体协调能力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竞赛及同伴互助的乐趣活动准备:事先准备好活动场地、塑料板若干、奖品小礼物若干活动过程:热身:队列练习或热身操导入:情境导入-小飞侠来做客基本部分:1自由探索2教师讲解示范,小组练习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