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导主任论坛.ppt
17页行 走 中 的 风 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目录123二、探索:教研活动的几点尝试一、发现:我校原先的教研状况三、分享:我的几点教研心得 一、发现:我校原先的教研状况我校原先教研活动基本情况:①教研组活动的时间统一 确定在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这个时间教师都忙于回家,心思 根本不在教研活动上②教研的方式:基本上是学校集体开 会式的教研和同学科的教师凑到某一年级办公室中由教研组 长组织的教研这两种方式③教研的内容:就是零打碎敲读 一些从杂志上摘抄下来的理论进行所谓的理论学习;一个组 内只有少数几位教师如蜻蜓点水般不痛不痒地评课;从网上 摘抄一些现成的教材分析材料进行所谓的教材研讨,发言时 经常出现“意见雷同”;一人写好教案,在小组内念一遍就是 所谓的集体备课但 我也发现:在某位老师要讲县优质 课或市优质课时,教研活动就能真正的搞 起来,并能“轰轰烈烈”,有时教师能为一个 问题的处理争得面红耳赤我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内需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专业成长的需要,特 别是现在学校教研组内部还存在着一批中老年教师 (还有个别民转公教师),这批教师认为自己反正 已经没什么奔头了,认为教师发展是青年教师的事 ,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这种情绪也会感染 青年教师。
而青年教师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也并 非个个才华出众,追求上进林林总总的原因,造 成教研氛围不佳二)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引领,单纯依靠自身资 源难以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在教研活动 中,教师之间水平差距小,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 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不能获得长足发展久而 久之,教师便将教研活动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 使教研失去了“研讨”与“发展”的本意三)教师参与教研缺少管理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内容、教师参与度、活动的 效果缺乏把握与管理,教研活动成为教研组长的“一 言堂”,教研组长的能力高低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成效 大小二、探索:教研活动的几点尝试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⑴教研活动的时间调整:由原先的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调整为周一至周 五上午或者下午的连续两节课,教研组老师共同确定,比如语数外学科可 选择下午一二节,综文、综理学科可选择上午一二节或三四节,各教研组 活动时间不重叠,地点也不在年级办公室,而是由学校统一确定一学科用 室作为教研活动的固定地点这样调整的目的是让教师的心思在教研而不 是急于回家,同时便于学校检查和学校各个层面领导参与教研活动⑵教研活动的方式改变:主要有“四变”,①变“一人主讲”为“群体参与”。
那就是改变教研组长一言 堂的现状,让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都有发言的机 会比如备课环节中的集体备课,就不再采用一人主备,其 他人辅助的方式,而是针对某一章节中的重要课时或某重要 知识点,同备课组教师都进行备课,教导处设计统一表格, 然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n②变“面面俱到”为“突出亮点”一次教研活动不可能解 决所有或者很多问题,应抓住某一问题点进行主要的 研讨,寻求解决的最优方案,比如听评课活动中最重 要的环节评课,我们就要求教师不要泛泛而谈,就针 对这节课某一问题点或两个问题点进行研讨.如“问题设 计”或“小组合作”或“达标测试”等而问题点的来源就是 教师这节课中最大的成功点或失误点③变“普遍号召”为“先抓典型”推个体典型:对所有教师不在 一刀切,而是分层培养、重点培养,激发教师的“内需”,让想干事 、能干事的教师脱颖而出;推群体典型:各教研组的受教研组长的 个人能力、教研组教师全体教师的总体水平等方面问题的限制,教 研组的发展也不是平衡一致的,那我们就重点推一个组,比如听评 课活动,数学组搞的最好,那么就让数学组组织一次听评课活动, 其他组在旁观摩学习,仿照进行其他教研活动都按类似的方式推 进,这样就尽可能的让全体教研组均衡发展、整体前行。
n ④变“重形式”为“重实效” 那就是检查与评价,原来只 是看教研组组没组织活动, 现在重点看你活动的成果是 什么,教研组进行捆绑式评 价,力争让每位教师都有所 进步我们出台《实施方案 》,监督、评价教师的教研 活动,让教师有法所依⑶教研活动内容的确定: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 际需求,这是教研活动有效的根本,教研活动的内容不是随意 确定的,我们遵循“三化”原则:主题化、系列化、草根化比 如上一学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学校进行的是“项目课堂” 教学模式研究,那么我们的教研活动就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系 列化的研究,项目的准备、项目的开启、项目的探究、项目的 成果这些问题那些需要进行细致的研究,那些已经成型不需要 再研究,需要研究的问题着眼点在哪儿,这就需要从教师的实 际课堂教学入手,以课堂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草根研究,我 校现在教研活动内容主题的确定都是教导处联合教研组长以课 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据共同确定三、分享:我的几点教研心得 ⑴关注教师日常教学,聆听日常困惑,从问题入手有效组织教研 活动我们常说:“老师要善于接住孩子抛来的球”,作为教导主任也应 该学会接住来自老师们的抛来的球。
我们思考得更多的应该是,什么 样的研讨题目才是老师们需求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清单表格,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困惑随手记录,集体教研活动时可 在教研组内进行研讨,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只有解决教师切身实际的 问题教研才会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会是最有效的教研⑵不拘一格,开拓教研活动的途径不是说只有团团围坐在会议桌旁的 才叫教研活动,应该在办公室内营造一种经常研讨的氛围不管研讨的主题 是来自学生的学习还是来自教师的教学,不管参与研讨的人员任教哪个年级 什么科目,只要与教学有关的研讨便是“开口有益”,捕捉教师的灵感校际 间,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校际间应多 进行交流,我校是省“1751”项目学校,与市外国语学校是友好学校,与县实 验学校是联盟学校,这些便利条件为我校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提供了便利条 件,本学期我校教师就参加了一次“1751”活动,与外国语学校进行了两次同 课异构活动,与实验学校也多次进行了联盟教研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 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⑶聚焦课堂,把课堂作为教研活动的主渠道我认为 离开课堂的教研都是“伪教研”,我校从学案导学到问题导 学,再到现在的项目课堂,始终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从 情景创设到小组合作、从同课异构到问题设计、从学案编 写到环节模式,这些问题的研讨与解决,我们始终抓住课 堂这个主阵地,开展一次次的问题研讨,追根思源、寻求 一个个的最优解决方案,从而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各位同仁,教研活动不管有何特色?教 研活动不管怎样开展?都需用“实”撑起一片 天空我觉得务实是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与传承;务实传递着积累与渐进的思想,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相信只要踏实每一 步,我们的教研工作就会有效,就能孕育出 一片姹紫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