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6387770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7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 《关于朱元璋和沐英的身份》 《朱元璋为何隐瞒自己的民族成份》 朱元璋是回回这一点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正史里边也没记载但是,有诸多历史证据,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着这样一个事实:朱元璋是回族,而且终生笃信伊斯兰教而他的这种身份是被人存心地隐瞒了起来 朱元璋有个义子叫沐英,本为瑶族之后,姓木,他早年失去双亲,八岁即被朱元璋及马皇后收养,并承受洗礼入教这段史实被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军抵大理后给马宗正阿訇的信中透露无遗信中说:“英本姓木,为伊斯拉母神圣以洗礼,而加三把水那么为姓沐,沐英与尊父本母斯里一家……”,〔见杜文秀《古兰释义》〕信中“伊斯拉母”“母斯里”今通译作“伊斯兰”和“穆斯林”此时此刻,我们的阿訇诵经时,“伊斯兰”仍读作“伊斯俩目”而这两词的英语IsLam msLim,倒是更接近于“伊斯拉母”的读法尊父”当指其养父朱元璋沐英八岁即被收养,且双亲早已过世,一懵懂稚子,对五、六岁的事情不会有多深的记记,所以,他不是写他的生身父亲,即便想写,也当写作“先父”、“显考”,我们平头百姓写尚健在的父亲,一般用“父尊”“家严”而不用“尊父”,该词只能是指此时已据九五之尊,抚养他长大成人,又给了他荣华富贵,且又值得炫耀的他的养父洪武皇帝——朱元璋。

      沐英后来以侯爵镇守云南,子孙世袭260年他的后代现居昆明、通海、风庆等地,仍是信仰伊斯兰的回族由此,可证明朱皇帝原来是个回回 大量有关朱元璋的介绍,均认为朱元璋幼年当过和尚,在皇觉寺出家其实,这“皇觉寺” 本是朱元璋登基后,纪念他早年在此觉悟人生而赐的名,原来不过是一处平凡的寺院,因皇帝曾在此觉醒,故赐“皇觉”二字而这处寺院原来却是一处回回的清真寺,该寺位于安徽凤阳城西门外,大殿坐西朝东,完全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寺、院、庙、观,俨然一处中国伊斯兰寺院的风格1934年,北京马明道先生访问凤阳,当地一回族老人也曾告知他“皇觉寺”原是一处清真寺另外,在南京洪武年间的首都南门外有一处清真寺,朱元璋赐名“净觉寺”看来,已在南京面南称帝的朱元璋想完毕一生的戎马生涯,而安静谧静的与民休息了,也到了他清净一下的时候了这座“净觉寺”此时此刻还耸立在南京市区,每天都有阿訇带着教众按规定作“五时乃玛子”这么说来,朱元璋原来也并不是出家产了和尚,而是在清真寺里做过一段时间的经童,一个小小的哈里发而已 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是回族,这在史学界早就有考证,史学家吕振羽先生曾考得成语“露了马脚”一词的“马”即指马皇后。

      一天马皇后的长裙被风吹起,众目睽睽之下露出了大脚,成了笑谈在当时汉族妇女裹脚,而回族妇女却不然汉回通婚历来有之,但多为回男娶汉女,回女嫁汉男的事那么少之又少为此,建国后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也曾有说明,足见即在今日兹事体大,何况六百年前试想,如书上所说,朱元璋果为一小和尚,莫非一个以禁欲为标记的教门中人,竟能去勾引一个和他的信仰完全相反〔佛教崇拜佛像,且神像许多,仅罗汉就百十个,而伊斯兰是一神教,只信真主,且不许崇拜佛像〕的回族妇女,并且胜利迎娶,这可能吗? 尽管朱元璋隐瞒了自己的回回身份,但是在他一生却笃信伊斯兰,并谨遵教规圣训,这从《明史》中的多处记载可窥端倪1368年,洪武登基,却只受四拜而不受群臣百官的叩首礼不向别人行叩头礼,也不承受别人的叩头,是伊斯兰的根本教义,穆斯林只向真主叩头,所以被认为是一神教此时此刻,我们的教义随时代已经有了改变,比方跪礼,但不给人叩头,甚到连父母都不行仍是我们的规则朱元璋即位以后,曾亲自撰写了一篇《至圣百字赞》成为中国历史上对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最为闻名的赞语他写道:“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

      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帮助天运, 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故意真主,加志穷民挽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贯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文中对于伊斯兰历史的把握,对于伊斯兰教义的理解以及对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溢于言表的敬重,是一个非穆斯林难以明白的,而他竟如数家珍般渐渐道来,而对于穆圣的赞扬也是放到了对整个宗教的理解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心中的虔诚13101年农历四月,洪武崩于西宫,享年71岁,对其丧事有如下遗诏:“……丧祭之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作改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里边的丧仪毋用金玉,哭临三日皆释服,正是回族所实行的薄葬、速葬的教习,孝陵指马皇后——“孝慈高皇后”的陵墓,马皇后先朱元璋16年葬于此山,故称为孝陵,十六年前,朱元璋即看中了此地,并将此处的二百多和尚请走,此时此刻夫妻团聚了,仍要山川因其故,毋作改这都是穆斯林的丧葬习俗,甚至连块墓碑也没有至于以后的明楼、神道、石兽,那么是永乐及以后的事了据说山前的挡墙上镌刻的“明太祖葬此山”一句,也是民国初年才有的,距今尚缺乏百年假如,朱元璋真的当过和尚,他会请走旁边的和尚,而寻求一种超乎其时代世界观的清静吗?说明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对自己民族宗教的敬重。

      还有人以回族没有姓朱的为由否认此事,说回民忌讳说朱,因为“朱”与“猪”谐音其实,这并不全是事实此时此刻有这种现象,但现象并非本质阿拉伯语中,代表红色的朱与作为动物的“猪”并不一个读音,古波斯是伊斯兰的发详地,有一个地名叫做JUVAIN,读音就应当是朱外因此时此刻云南玉溪就有姓朱的回族 朱元璋旁边聚集了一大批像徐达、胡大海等的回族将相,不能说是偶然的,另外明朝曾明令运用希支来历——所谓的伊斯兰教历后代皇帝也曾制止过养猪〔洪武十一世孙朱厚照事〕好像也能说明问题 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坚信,朱元璋是回族无疑;那么,他为什么隐瞒了自己的回回身份呢?据说,这于他早期的军师刘基——刘伯温有关 这刘伯温也确是个人物,他早已看出了玄机,不然,试想那明太祖何等英勇、何等机灵,怎会对他言听计从就这样,一个清真寺里的小哈里发变成了一个小和尚正因为这样,他争取了最广阔的汉族人的支持,也得到了各宗教的相同拥护可以说一个小手段团结了整个中华民族,才最终战胜元军元朝并取而代之有明一代,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比拟稳定的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个小手段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刘伯温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怎么告知的朱元璋我们也不知道,又不想在此演义,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民族认同感,这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中的一种真实情感。

      我们常说:千里回回是一家,不就是一种详细表现吗?汉族人也是这样,乍一看,汉族人是一盘散沙,相互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事情也常有之,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认同感,以上这些表现只说明他们的这种感情,隐藏的更深,表现得更深厚一些而回族那么不然,好像更有激情,更炽热,表现得更干脆,也更酣畅淋漓而正是这种认同感造成了一种排外倾象,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本民族不算什么,而另一民族发生了,那么大惊小怪回族在同汉族的交往中心中是设防的,因为,从小就从老一辈那里学了这么一句话:“汉人肚子里有狗牙”可汉族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什么“回回太生”,什么“回回翻脸不认人”等等,这种相互间的戒备,也造成了相互间的不合作,甚至于相互拆台朱元璋由一个海里凡变成了小和尚,瞒得了世人恐也瞒不了徐达、胡大海等,回族人一看他俩干得这么起劲,就是不帮朱元璋也得帮这二位老表,而汉族人根本就没把朱元璋当外人,佛教徒可是一个尚武的群体,也得站出来帮帮他们的教门中人吧于是,朱元璋左右逢源,到处有人,事就好办了 其实,这种民族认同感造成的排外心情,古今中外都存在且不说咱老百姓,就是咱那位共和先驱孙中山大总统,原来是反封建的,可偏偏提出了一个“驱除鞑虏,复原中华”的口号,仅听这一句还真让人有些厌恶。

      人家满族人坐天下了就不行,只有你汉族人面南称帝才 叫中华?好在这口号只在同盟会时期叫了几年,后来他觉悟的早改口了要不然,回族人就该想想了满族人是鞑虏,回族人是啥,还是稍到一边看喧闹吧,也正是这种觉悟才使其得到了回族人的支持,像王宽大阿訇就是护法的英雄,而被载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上 ——本文节选自张浩春著作《走出迷津》 关于沐英 沐英,有说是瑶族孩子他早年失去双亲,八岁被朱元璋、马皇后收养为义子明洪武十五年〔1382〕,沐英军抵云南大理,致函马守正阿訇,〔见自张学仁阿訇藏滇西反清起义领袖杜文秀遗稿《古兰释义》〕信中写道:“英本姓木,为伊斯拉母神圣之洗礼而加三把水那么为姓沐,沐英与尊兄本母斯里一家……”伊斯拉母”、“母斯里”为阿拉伯语Islam、Mslim,今通译伊斯兰和穆斯林他后来以侯爵镇守云南,子孙世袭,直至明亡他的后代多保存在回回民族共同体之中,居昆明、通海和凤庆等地毫无疑问,他成长在一个穆斯林即回回家庭 赛典赤后裔之马,为“赛家马沐英父子牺入云南之马,为“沐家马”年头之长,赛、沐难分,总称为“同槽马”十四年明军浸入云南,十五年明军西上,克制洱海四周各郡县,马守正惧,潜入深山密林,避世隐居。

      沐英闻之致书曰: 守正教兄: 至尊前敬以色拉母而赖依困! 1神圣之洗礼而加三把水大明天兵入滇,实为国为民而尤为教英本姓木,为伊斯拉母○2一家,尔余不存,何惧之有且闻尊兄学富三海,德高五那么为姓沐沐英与尊兄本母斯里○岳,尤为敬之仰之母斯里教胞信同根,教同源,经同义,圣同仁,同出天方之大鹏,何为惊飞之怖鸽吁,尔、余系生同一盘油香,死同一副经匣之手足,何去之,何疑之以真主盟誓,英胸不藏阴刀,手不执绁(xiè)绳,一心为主,赤胆为教,岂敢鸠毒贤良请回,请回,请回办好三道河诸村政、教宏业 教弟沐英拜揖 3 大明洪武十五年八月初八日○ 此前,众说沐英属母斯里〔穆斯林〕,不见何书有载,此信一发,马守正畅回三道河,足证沐英为真诚之穆斯林十月,马守正会沐英于昆明,谈及清真寺之建始,沐英点出云南“三老大寺”,“一、崇正门内清真大寺;二、崇正门外清真大寺;三、大理城脚清真大寺三寺俱为赛典赤〔元咸阳王〕请旨获准建于至元十三年〔昆明两寺〕,十四年〔大理一寺〕。

      继后澄江、河西、临安、开化等处续建,滇西诸地不为早也赛典赤大阿訇真为我教之先雷 ——本文引自杜文秀著《古兰释义八千题》 注释: 1伊斯拉母,现通译为伊斯俩目,即伊斯兰教 ○2母斯里,即“穆斯林”○ 3此信为滴水箐〔qì○ng〕杨茂存稿,杨春茂原属杨先芝部卒,先枝卒,春茂属我军〔杜文秀军队〕——原注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