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绩效分析-基于G省1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44854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9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绩效分析基于G省1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 表4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量表的描述统计结果均值标准差我可以熟练地操作多媒体设备4.26.764我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熟练地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4.17.822我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得实、清华等)或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项目学习、翻转课堂等)3.801.068我善于尝试运用新技术(如:、微博等)组织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3.741.040我可以在信息化教学中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3.90.899我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指导3.75.9884.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从表5可以看出,相较于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是最为薄弱的这一方面说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意识不明显,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当前高校以考试作为评核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方式有关当下,“学习为本评估”(learning-based assessment)的兴盛,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反馈与指引,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我认识,促进元认知能力发展。

      表5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量表的描述统计结果均值标准差我能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数据资料,并使用Excel、SPSS等工具进行分析和处理3.651.085我能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作业或测验,让学生进行检测3.731.096我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各种评价活动(如:自评、他评、师生互评等)3.721.074我会尝试使用信息化的方式(如:概念图、电子学档、电子作品等)评价学生学习3.751.093我能够对教学资源、支撑环境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并进行反思和改进3.86.988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态度分析1.培训时间接近80%的教师平均一年或一年以上参与一次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12.6%的教师为每半年参与一次而且,参与培训的时间多数在一周以内,占68.9%这说明高校非常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通过访谈也发现,受访的10所高校都制定和出台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规划,对教师培训的内容与要求给予明确规定2.培训组织形式在培训组织形式上,基本上以集中面授为主,占62.2%,而“面授+网络”的混合式培训也逐渐受到关注,占43.2%这既符合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前景,也能有效解决教师参与培训的时间受限问题。

      结合访谈结果,本研究发现有的高校还采用了“点面结合”的灵活组织形式3.培训教学方式在培训教学方式上,以案例教学居多,占71.6%,而咨询答疑、任务驱动、一对一则相对较为缺乏但是,每所高校的具体做法有所差别例如,某大学通过任务驱动,整合案例示范、专家引领、个别等多种形式,将教师的培训工作贯穿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践环节,以切实提高培训的绩效,体现“问题解决”的绩效思想4.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方面,有关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信息化教学方法与策略、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是涉及最多的内容访谈结果显示,有的高校还会针对不同时期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动态与前沿趋势,为教师提供最新的内容培训5.培训投入在人员投入方面,每所高校都是由教育技术中心专门组织相关的人员统筹实施信息化教学培训工作在经费投入方面,每所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资金,用于支持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为明晰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对各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如表6所示其中,U1—U10分别代表10所院校表6 10所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情况学校数量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态度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U1184.523.94*4.013.37*U2314.27*4.044.083.67*U3183.87*3.82*3.81*3.72*U4204.554.124.053.91U5334.26*3.73*3.69*3.46*U6164.14*3.96*3.85*3.80U7204.413.91*3.37*3.58*U8144.804.294.214.07U9204.494.093.93*3.75U10324.434.184.174.01由表6可以看出,与上述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四个分量表的均值相比(分别为4.36、4.00、3.94和3.75),绝大部分院校的教师通过培训后,信息化教学能力有较大提升,但仍有个别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较不明显,如U3和U5在四个指标项上的值都低于均值水平,U6和U7在三个指标项上的值也低于均值水平,U1和U2则有两个指标项的值低于均值水平。

      五、绩效改进建议综合上述分析,G省高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非常重视,教师参与培训后,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绩效问题:①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掌握欠缺,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水平较低;②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得实、清华等)或者新兴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实施能力较低;③教师运用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较低针对这些绩效问题,结合G省高校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如下绩效改进建议:1.加强整体规划一方面,站在学校全局发展的角度来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应加快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全局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超前部署,有层次、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任务另一方面,立足教师全面发展的角度而言,高校应建立起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探索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运行机制与有效模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根本宗旨都是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解答教师教学中的疑惑,解决遇到的困难,提供提升教学必需的技能与手段,创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教师追求教学卓越,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4]2.健全激励机制高校应积极探索各种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调动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应制定合理的教学奖励措施,打破目前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彼此“失衡”的局面,秉持“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并重”教师教学发展的理念,让教师更加愿意投入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应建立课程改革项目引导机制,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转化,鼓励教师树立起“教学即科研”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教学研究成果,进而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设立课程改革项目时,既要强调体现新理论、新媒体、新方法应用的项目,又要引导教师立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进而促进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3.探索多元形式高校应探索多元化形式,加强能力建设与工作实践的有机联系,以切实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首先,改变以往大部分学校“普适性”培训的做法,倡导学校针对教师群体的需求差异,开展“适应性”培训其次,打破学校统一培训的固化模式,探索并构建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发展管理体制和“学校—学院”、“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等培训相结合的运作机制。

      再次,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增能活动,增强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如优质课堂观摩、本科教学公开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最后,应形成教学研习共同体,建成由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教学发展委员会指导,由教学名师、教学督导、资深教师等组成的咨询专家库,采用“教学咨询—教学诊断—一对一帮扶—名师工作室”的模式,为学校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参考文献:[1]柯清超.技术推动的教育变革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2(4):9-13.[2]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3]Angeli, C., Valanides, N.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for the conceptu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ICT-TPCK: Advances in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J]. Computer & Education, 2009, 52 (1): 154-168.[4]沈文淮,谢幼如,柯清超,尹睿.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与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66-7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