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总结)课件.ppt
49页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antiinflammatory drugsdrugs中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中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药理 定义定义定义定义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大多数还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素不同,故称为NSAIDS解热镇痛药概述解热镇痛药发展史:1750175017501750年年年年:柳树皮治疗柳树皮治疗柳树皮治疗柳树皮治疗“发热发热发热发热”取得成功,取得成功,取得成功,取得成功,柳树皮苦味苷柳树皮苦味苷柳树皮苦味苷柳树皮苦味苷名为名为名为名为“水杨苷水杨苷水杨苷水杨苷”1838183818381838年年年年:从水杨苷制成从水杨苷制成从水杨苷制成从水杨苷制成水杨酸水杨酸水杨酸水杨酸1860186018601860年年年年:用酚合成水杨酸用酚合成水杨酸用酚合成水杨酸用酚合成水杨酸1875187518751875年年:水杨酸钠水杨酸钠水杨酸钠水杨酸钠成功用于治疗风湿热成功用于治疗风湿热成功用于治疗风湿热成功用于治疗风湿热1899189918991899年年年年: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上市(乙酰水杨酸)上市(乙酰水杨酸)上市(乙酰水杨酸)上市 2020世纪:全人工合成时代。
世纪:全人工合成时代吡唑酮类、灭酸类、吡唑酮类、灭酸类、吲哚类和丙酸类吲哚类和丙酸类解热镇痛药相继问世解热镇痛药相继问世 近年来:近年来:选择性环氧合酶选择性环氧合酶-2-2抑制剂抑制剂(selectiv selectiv inhibitors of inhibitors of cyclooxygenase-2cyclooxygenase-2,COX-2COX-2 抑制剂抑制剂)的发展,将本类药物)的发展,将本类药物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按化学结构1 1、水杨酸类: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2 2、苯胺类: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几无抗炎作用几无抗炎作用)3 3、吡唑酮类:吡唑酮类:保泰松4 4、其它抗炎有机酸类:其它抗炎有机酸类:消炎痛(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为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NSAID 本类药物抑制本类药物抑制环氧环氧合合酶酶的活的活性,从而抑制了体内性,从而抑制了体内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生物的生物合成合成作作用用机机制制通过抑制环氧酶(通过抑制环氧酶(通过抑制环氧酶(通过抑制环氧酶(PGPG合成酶)发挥作用合成酶)发挥作用合成酶)发挥作用合成酶)发挥作用共同作用机制共同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cyclo-oxygenaseoxygenase,COX),COX)而抑制而抑制PGPG的合成的合成COX-1COX-1COX-2COX-2COX-1COX-1和和和和COX-2COX-2的特性的特性的特性的特性 NSAIDsNSAIDs对对COX-1COX-1和和 COX-2COX-2不同作用不同作用 分分 类类 共同作用共同作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抗风湿作用1、解热作用、解热作用特特 点:点:1.仅使高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2.仅影响散热过程,不影响产热过程3.解热机制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氧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Q:Q:与氯丙嗪降温作用的区别?与氯丙嗪降温作用的区别?与氯丙嗪降温作用的区别?与氯丙嗪降温作用的区别?放大疼痛放大疼痛放大疼痛放大疼痛疼痛机制疼痛机制: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释放炎症介质炎症介质PG PG 缓激肽缓激肽 组胺组胺 刺激痛觉感受器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引起疼痛痛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增敏增敏镇痛机制:解热镇痛药抑制局部局部PG的合成产生镇痛作用2.镇痛作用镇痛作用 特点:特点:1.1.为非麻醉性为非麻醉性(非成瘾性非成瘾性)镇痛药镇痛药,无欣快感、无欣快感、耐受性、呼吸抑制耐受性、呼吸抑制2.2.镇痛强度弱于哌替啶镇痛强度弱于哌替啶,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慢性钝痛有效,对对创伤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创伤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3.3.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4.4.镇痛机制是抑制局部镇痛机制是抑制局部PGPG合成合成,减轻减轻PGPG致痛作致痛作用,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用,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的敏感性Q:Q:与吗啡镇痛作用的区别与吗啡镇痛作用的区别与吗啡镇痛作用的区别与吗啡镇痛作用的区别Aspirin和和Morphine在镇痛作用方面的比较在镇痛作用方面的比较AspirinMorphine作用部位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主要在外周中枢中枢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抑制抑制COX抑制抑制PG合成合成激动阿片受体激动阿片受体抑制抑制SP释放释放效效 能能中等中等强大强大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慢性钝痛慢性钝痛剧烈疼痛剧烈疼痛不不良良反反应应欣快症欣快症罕见罕见易产生易产生呼吸抑制呼吸抑制依赖性依赖性3.抗炎作用抗炎作用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NSAIDSNSAIDS的抗炎作用主要与其抑制的抗炎作用主要与其抑制COXCOX的的活性,抑制活性,抑制PGsPGs的生成有关。
除此之外,的生成有关除此之外,可能尚有其他作用机制参与可能尚有其他作用机制参与NSAIDsNSAIDs对对COXCOX的选择性作用的选择性作用 NSAIDsNSAIDsNSAIDsNSAIDs对对对对COX-1COX-1COX-1COX-1和和和和COX-2COX-2COX-2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不一致的原理:不良反应不一致的原理:不良反应不一致的原理:不良反应不一致的原理:对对对对COX-1COX-1COX-1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而对而对而对而对COX-2COX-2COX-2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常见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害、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等水杨酸类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苯胺类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吡唑酮类吡唑酮类 保泰松保泰松 芳基乙酸类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双氯芬酸有机酸类有机酸类 吲哚衍生物吲哚衍生物 吲哚美辛吲哚美辛 芳基丙酸类芳基丙酸类 萘普生萘普生选择性环氧酶选择性环氧酶选择性环氧酶选择性环氧酶2 2 2 2抑制药抑制药抑制药抑制药 塞来昔布、尼美舒利塞来昔布、尼美舒利非非非非选选选选择择择择性性性性环环环环氧氧氧氧酶酶酶酶抑抑抑抑制制制制药药药药水杨酸类水杨酸类阿司匹林阿司匹林(aspirin)(aspirin)COOHOCOCH3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环氧酶抑制药 代谢代谢:水杨酸主要在肝脏代谢,自肾排泄;Aspirin 1g t1/2=2-3 h (恒比消除)Aspirin 1g t1/2=15-30 h (恒量消除)易中毒易中毒 大剂量治疗风湿、类风湿时应根据患者的反应 及血药浓度监测确定给药的剂量及间隔时间 一、体内过程一、体内过程 排泄排泄:尿液pH值对水杨酸盐排泄影响很大,水杨酸为弱酸性,尿液碱化时药物解离多,肾小管重吸收少如药物过量中毒时,可用NaHCO3碱化尿液,使排泄加速,降低血药浓度。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1解热镇痛2抗炎抗风湿3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1 发热、慢性钝痛 2 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3 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作作用用应应用用二、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二、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4-48h24-48h可缓解急性风湿患者的症状可缓解急性风湿患者的症状,是抗炎、是抗炎、抗风湿的抗风湿的首选首选药物;可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药物;可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节炎的治疗用于抗风湿时(用于抗风湿时,剂量较大剂量较大,应防止中毒)应防止中毒)可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迅速解除各种慢性钝痛慢性钝痛;缓解因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作用较强1.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_血栓素血栓素(TXA(TXA2 2)为血小板释放和聚集的诱导物为血小板释放和聚集的诱导物,PGIPGI2 2 与与 TXATXA2 2 有生理有生理拮抗作用拮抗作用,血小板中的血小板中的coxcox对阿司匹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比血管中的高林的敏感性比血管中的高抑制血小板血小板血小板血小板中的COX-1小剂量小剂量小剂量小剂量 血小板中TXA2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壁细胞血管壁细胞血管壁细胞血管壁细胞中COX-1大剂量大剂量大剂量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前列环素(PGI2)小剂量小剂量aspirinaspirin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1.胃肠道反应2.凝血障碍3.水杨酸反应4.过敏反应5.瑞夷综合征6.对肾脏的影响三、不良反应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较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易诱发胃炎、胃溃疡及胃出血。
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浓度高时兴奋延髓催吐化浓度高时兴奋延髓催吐化 学感受区学感受区(CTZ)(CTZ)引起呕吐引起呕吐 抑制了抑制了PG(PG(如如PGEPGE2 2)对胃粘对胃粘 膜的保护作用膜的保护作用 机机制制可可能能的的1.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措施:措施:措施:措施:饭后服药,同服抗酸药或服用肠溶片可减轻饭后服药,同服抗酸药或服用肠溶片可减轻饭后服药,同服抗酸药或服用肠溶片可减轻饭后服药,同服抗酸药或服用肠溶片可减轻2.凝血障碍一般剂量引起TXA2/PGI2比值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出血时间较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还可造成出血倾向出血倾向h 严重肝损害严重肝损害h 低凝血酶原血症低凝血酶原血症h 维生素维生素K K缺乏及血友病患者禁用缺乏及血友病患者禁用h 临产前不宜应用;术前一周应停用临产前不宜应用;术前一周应停用 抑制凝血酶原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形成(5g5g)血管内皮可合成血管内皮可合成COXCOX3.水杨酸反应用量过大时 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视听功能减退等反应,称为水杨酸反应水杨酸反应严重时可因过度换气及酸碱失衡引起精神错乱及昏迷 治疗:治疗:促进排泄:静滴碳酸氢钠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对症支持治疗抑制环氧酶 PG 合成受阻4.过敏反应 荨麻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少数少数)某些可诱发某些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哮喘发生机理:发生机理:经脂氧酶的代谢产物 LT 相对增多诱发哮喘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5.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该药后,偶可发生严重的肝衰合并脑病的表现表现为惊厥、谵妄及昏迷等反应死亡率较高少见但预后恶劣少见但预后恶劣故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慎用慎用6.对肾脏的影响对正常人群影响较小对特殊人群(老年及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易导致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受损表现发生机制:抑制PGs合成,取消前列腺素的代偿机制,病人原本体内存在阴性肾脏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