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世界电影史资料.ppt
101页法国电影,,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 卢米埃尔兄弟: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 贡献: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 局限性:过于贴近现实,影片时间很短 梅里爱: 《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海底两万里》等 三大贡献:特技的应用、场景的变化、戏剧化手法 局限性:拍摄的角度固定,景别无变化,第一节 法国电影艺术的先驱者,第二节 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一、印象派电影(1917——1928)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在美国电影的冲击下变得日薄西山法国印象主义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情怀,从中激发了他振 兴法国电影的热情,想利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于是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概念,企图使“法国电影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法国电影”代表作品:《狂热》(1921年)、《流浪女》(1922)印象派最初的代表作品是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 (1919年) 以异国情调作为背景,描写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最后相互残杀致死。
代表作品有冈斯的《拿破伦传》、《车轮》; 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 德吕克的《流浪女》、《狂热》; 让.爱浦斯坦的《红色的旅店》、《忠实的心》等 印象派电影特点: (1)努力在叙事形式中呈现角色内心深处的意识 (2)擅长使用心理叙述、主观镜头和特定的剪辑模式 但由于印象派抛弃了人物而过分追求造型,越来越脱离观众,不为广大观众所接受但由于这样,反而使法国的一些电影后来者,通过先前印象派的曲折和挫折,找到了一条使法国电影走向复兴之路二、先锋派电影 1、涵义 主要指20世纪20年代以法国德国为中心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持续了10年左右时间,在无声电影时期,通过向绘画、音乐、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学习,寻找电影表现形式 2、主要构成: “纯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纯电影”:杰作是立体派画家费尔南·莱谢尔的《机器舞蹈》(1923年) 《机器舞蹈》将日常生活中自然运动的物象,如:钟摆、女孩儿荡秋千、上楼梯 的妇女和活动的木马等,同以电影手段使之运动起来的机器零件、橱窗模特儿的腿、 商店里的日用品,以及招贴画和报纸的标题等造型物体加以 并列,形成了一幕富有电影化运动效果的——机器舞蹈。
对于电影视觉节奏的实验,《机器的舞蹈》无疑是在探索着电影艺术表现的新领域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的宗旨是颠覆和破坏,颠覆资本主义社会既有的道德、宗教、政治传统,破坏一切艺术规范,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 达达影片的特点是: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雷内·克莱尔《幕间节目》1924 影片除了应用叠印、形象的变形和快速的蒙太奇等形式上的技巧以外,还按照百代公司或麦克·塞纳特的“追逐片”的常规使剧情不断地向前发展灵车以不断加快的速度在大自然界中奔驰 影片《幕间节目》最突出的是轻松愉快的即兴式的描写,作者对死亡的蔑视是通过滑稽的葬礼和追逐场面来表达的超现实主义电影: 根源于一种信仰,相信某些被忽略的联想形式存在于现实之外,它们存在于梦境中,存在于 不受控制的思想之中 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寻求表现潜意识的暗流 “自动”的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事物或勾起回忆或感情的想象,拒绝与排斥理性 《贝壳与僧侣》(1927年) (谢尔曼·杜拉克)被看作是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一条安达鲁狗》 (1928年)路易斯·布努艾尔 它成了盲目反抗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写照这种无力的愤怒呼声所表现的真实情感,使这部影片具有一种人间悲剧的气氛。
第三节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和实验 精神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诗意现实主义”,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现实主义即植根于法国的传统之中,而诗意则是发自于现实内心的诉求.,先驱者:雷内.克莱尔 《巴黎屋檐下》在德国、美国、日本,甚至整个欧洲都受到了欢迎影片尽可能地少使用对白,一切思想和含义 都在人物的动作、眼神和歌曲中完成 1931(见右) 《魔鬼之美》,1931: 《自由属于我们》仍然是克莱尔这时期最为优秀的作品,影片表现了两个越狱犯, 一个因一笔不义之财而成为了工厂主,而另一个则成为了这家工厂的一名工人新的生 活并没有使他们两人真正地获得自由,反而却陷入了新的类似监狱的生活之中 这部影 片始终不渝地探讨着片名的“自由”两个宇,这部影片的喜剧风格,最终影响了卓别林,《摩登时代》中的传送带的那场戏,就是受 到了这部影片的启发 克莱尔的喜剧形式同样具有讽刺意义,他那工厂象监狱,监狱象 工厂的讽喻,无疑涉及了社会问题。
浪漫喜剧风格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先驱者:让·维果 两部杰作: 1932年的《操行零分》和1934年的《驳船亚特兰特号》 《操行零分》是他导演的自传体影片,作品表现的是孩子们在寄宿学 校里的一段生活充满诗一般的梦境,以及孩子眼中的世界是腐败与丑陋的;(右上): 慢镜头与反复倒放的音乐 修葛老师在课间模仿卓别林的动作,以取悦孩子们,鼎盛时期,大致从1934年到1939年 由于这一 期间大量影片的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描写了小人物在社会重压下的悲惨境遇,故而 又得名“黑色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让·雷诺阿 后期代表作: 1937 1939 叙事结构特点:集中式:矛盾集中在一个集中营里;集中在一个贵族庄园的渡假时期; 道德倾向:贵族社会的没落与社会生活的混乱;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一个好人.,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一、更新“现实”观念 “实际上,这一风格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那怕仅从形式的表层上看,他们在模仿生活创造的活动,它的情感进发、它的内在运动,依据此点进行 创作,仅仅只保留其最奇特、最具特色的那些方面,对真实的把握仅在于表达本质意 义的真理” 二、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 坚持独立制片的雷诺阿,在他的作品中大量使用景深镜头,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 的电影语法。
三、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 电影编剧使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影片在银幕上大放光彩,它再一次显示了生活 自身的活力和电影文学的功力,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位置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随着战争的到来而逐渐消失景深镜头,1932 1934, 1937,第四节 法国“新浪潮”电影(1959-1964),指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年轻一代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摄制的大批影片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法国“新浪潮”运动 “电影手册派” 巴赞:电影理论家,作品《电影手册》 特吕弗:《四百下》 作者电影的倡导者 戈达尔:《精疲力尽》 左岸派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新浪潮运动的三位主将: 特吕弗、戈达尔、雷乃,法国“新浪潮”(1959-1964),理论主张: 1.电影的本体——纪录本性 接近生活,贴近现实 2.场面调度理论 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不切割完整的时间和空间 3.作者电影观念 表现导演的个性,与个人经历及其精神气质相像,创作特点: 最大特点就是其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风格 音响处理:大量采用自然音响,同期录音,增加真实感 剪辑:快速剪辑,取消遮挡、淡出淡人等传统手法,镜头之间直接衔接,并在时空关系上进行跳接。
加快了观众的视觉节奏,减轻了叙事的繁琐冗长 编剧:随意性和即兴式特点台词即兴或者自由发挥 表演:启用了大批不知名的年轻人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特吕弗的主要作品: 安托万系列,包括:《四百击》,《二十岁时的爱情》、《偷吻》、《夫妻生活》、《爱情飞逝》自传性质和个人色彩 其他主要作品: 《枪击钢琴师》 《最后一班地铁》,让-吕克·戈达尔 主要作品: 《精疲力尽》(1959)、《中国姑娘》(1967) 、《芳名卡门》(1983) 、《新浪潮》 (1990)、,戈达尔与《筋疲力尽》,《筋疲力尽》(1959),拍摄的第一部长片新思想、新形式和新表现方法的总迸发对电影艺术产生了致命的冲击:运转自如、高度机动的摄影机,使影片给人一种自发性和即兴创作的感觉 影响:开启新好莱坞改变警匪片类型发明现代电影语言法国“左岸派”,形成于五十年代末 “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玛格丽特-杜拉《印度之歌》 “左岸派”的导演们由于对人和精神的发展过程感兴趣,从而走向了电影制作因此,他们的影片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内心描写的倾向观看《精疲力尽》,美国电影,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美国电影的初创时期 1、1893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2、爱德华·鲍特《火车大劫案》1905年 影片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叙述了强盗抢劫火车上的旅客钱财并最终被警察追击,受到惩罚的故事 《火车大劫案》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技巧上,为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格里菲斯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并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3、格里菲斯——电影艺术的奠基人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最后一分钟营救”《党同伐异》(1916) 在格里菲斯之前的电影基本上离不开戏剧美学的范畴,他从场景中细分出不同景别的镜头,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从而为现代电 影的分镜头和剪辑奠定了基础 在叙事结构上,确立了平行叙事的结构形式此外他还指导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演员 4、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 1922年上演的《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基于个人实地观察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纪录,是纪录片的经典之作 其它主要作品有: 《摩阿拿》(1926)、《南海白影》(1928)、《禁忌》(1931)、《亚兰岛人》(1934)、《土地》(1942)、《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1948)好莱坞(Hollywood)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区西北郊20世纪初,电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陆续集中到此,使好莱坞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
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 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鼎盛时期,摄制了大量成为电影史上代表作的优秀影片,并使美国电影的影响遍及世界同时好莱坞亦发展为美国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及其他人土汇聚于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片厂陆续迁出,许多拍片设施闲置或转手电视片制作商60年代初,好莱坞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主要生产基地米高梅(MGM),哥伦比亚,华纳,派拉蒙,二十世纪福斯公司,雷电华,环球,联美,八大公司,制片厂制度 (1)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八大公司 (2)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 (3)制片人专权 (4)明星制度,第二节 美国电影中的类型影片,1.定义: 广义:泛指按照各种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强 调影片创作上的规范化、程式化、模式化 狭义:主要指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和 创作方法 其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2、特征: 其一,文化价值上兼有文化与反文化双重特性 其二,重复性和可预见性 基本元素: 公式化的情节 定型化的人物 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3、类型: 故事片: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科幻片、犯罪片、 战争片等 非故事片:广告片、新闻片、科学片、纪录片等,西部片,得名:以美国西部为背景,以开发西部荒原土地为题材的影片 地位:美国电影中最古老的样式之一 特点: (1)在内容上,文明与野蛮的对抗。
(2)在人物上,影片中的牛仔、警长、牧场主、歹徒,印第安人分别代表善与恶两种观念 (3)在环境上,沙漠、荒原、峭岩、群山是每部影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