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六单元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新人教版)(选修二)(教案原创).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26556017
  • 上传时间:2017-1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单元 第4 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新人教版)(选修二)(教案原创)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第六单元 第4 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新人教版)(选修二)(教案原创)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袁世凯掌权;制造“宋案”和“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发动与失败二次革命是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探究两次复辟帝制帝制活动发生与很快失败的原因史料解读问题探究革命征途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进行反复斗争“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活动;孙中山、梁启超、蔡锷等反复辟活动袁世凯政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独裁、复辟帝制知识比较问题探究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军阀割据局面;“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与反复辟活动;孙中山与护法运动“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争夺中国的控制权;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应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史料解读问题探究【重点难点】1、重点: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的斗争2、难点: 两次复辟发生及失败原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是必修部分没有的内容,学生不够熟悉。

      所以,作为一节新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详细掌握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护法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认识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导入新课】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否继续实行呢?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 《刀大杀人多》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经常用暗杀的方式来排除异己这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六单元第4 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讲授新课】思考: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1)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3)未改变社会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目标一: 请依据课本 89 页内容,概括分析二次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性质一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一)袁世凯专权1、对内: 制造“宋教仁案”、武力镇压革命党人2、对外: 进行“善后大借款”(目的)(二)“二次革命” (191 3)1、背景: 袁世凯武力镇压南方革命力量2、1913 年夏秋之际经过: 结合二次革命的形势图掌握概况3、意义: 革命派反袁世凯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结果: 失败失败原因: A、主观: 革命党人力量焕散;革命具有软弱性B、客观: 袁世凯力量强大5、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二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一)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1、对内: (五个步骤)(1) 武力镇压“二次革命”(2)1913年 10 胁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3)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4)1914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 5) 炮制新的 《总统选举法》2、对外: 15 年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二)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复辟的准备(1) 国内: 组织复辟“请愿团”,制造“民意”借口(2)国外: 帝国主义为其制造复辟舆论古德诺《论共和与君主》2、袁世凯复辟帝制:16 年“洪宪帝制”3过程: 强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191 3)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 3)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191 4)(补充《中华民国约法》的相关内容,强调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最关键一步)《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北洋政府于1914年公布的宪法性文件,又称“袁记约法”,它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共 10 章68条该约法以确认袁世凯独裁为基本特征,取消了责任内阁制和国会对总统行政权力的一切牵制,实行总统独裁的政治体制,并赋予总统形同封建帝王一样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巨大权力。

      基本接受“二十一条”(191 5) (补充《二十一条》相关材料)制造帝制舆论(191 5) 操纵国体投票,获“全票拥护”(191 5) 改元、登极(191 6)(三)护国运动(1915—1916年)1、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强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191 3)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 3)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191 4)提出问题: 《中华民国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比较具体要求: 从政体、最高政府机构、最高统治权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名称政体最高政府机构最高统治权《中华民国约法》共和制—总统制政事堂属于总统《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制政府(内阁)辅弼行政属于君主学习体会: 通过比较,能发现《中华民国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无异,总统的权力膨胀到近似于皇权,教案《第六单元 第4 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新人教版)(选修二)(教案原创)》基本接受“二十一条”(191 5) 操纵国体投票,获“全票拥护”(191 5) 改元、登极(191 6)袁世凯之所以能在中国复辟帝制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不彻底,社会上还存在着梦想恢复帝制的复辟势力。

      主观原因是袁世凯窃取政权,掌握军队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的支持和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 蔡锷(1882~191 6)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4 年回国,在江西、湖南军事学堂任教官次年调广西,历任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陆军小学堂总办、新军协统等职1911年调云南任 37 协协统10 月在昆明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见辛亥革命),被推为总指挥,后任云南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委以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职,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图谋称帝时,蔡锷以赴天津诊病为由潜出北京,经日本抵昆明,12月宣布云南独立,通电讨袁,并组织护国军,任第一军总司令,举兵入川,屡败袁军袁死后,任四川督军兼民政长后赴日就医,不久病逝遗著编为《蔡松坡集》2、经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191 5)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蔡锷等人武力讨袁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191 6)3、结果: 袁世凯取消帝制,在忧惧中死去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即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思考 (1) “一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民贼?(2)如何“戮此民贼”?结果?启示?(3)你是如何看待“以拯吾民”这一结果?材料一: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引自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材料二: 国人职责,惟在讨袁——引自蔡锷《誓告国人文》材料三: 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和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引自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结合材料说明,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同: 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异: 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不因袁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反袁斗争;之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探究: 有人说,“护国运动胜利了”,也有人说,“护国运动失败了”,你认为呢?请说明你的理由胜利理由: 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失败理由: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护国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捍卫共和制的任务没有完成: 护国运动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段祺瑞专权。

      三、讨逆运动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张勋复辟帝制背景: 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府院之争(概念、实质)“府院之争”实质: 日本和美国争夺中国控制权2、经过: 舆论: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武力: 段琪瑞组织“讨逆军”进京3、结果: 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执政起因: “府院之争”即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依仗日本支持与得到美国支持的总统黎元洪之间矛盾激化引导学生分析其实质,实质是日本和美国争夺中国的控制权府院之争”时,张勋以“调停”为名,率部北上拥戴末代皇帝溥仪复辟介绍张勋其人时,指出其复辟的社会基础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张勋自任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史称“张勋复辟”张勋复辟,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强烈反对,反复辟斗争一是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宣布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军阀统治,维护共和制度;二是段琪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结果,复辟丑剧12天即告终结,段琪瑞重新掌握实权合作探究(二): 民国初年,两次复辟帝制活动发生与迅速失败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发生原因: 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封建势力、封建意识仍然存在,构成了帝制复辟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执行。

      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失败原因: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认识: 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复辟帝制违背民心,必然失败四、护法运动1、起因: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