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传统译论的哲学观研究.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05061228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登记号项目序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课题名称:中国传统译论的哲学观研究一、课题论证E选题(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科学研究总是受到哲学的影响或制约,各种翻译研究思潮或思想都有哲学基 础一个国家的译学理论总是与该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这是因为在该国从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所 信奉的哲学观念一定会在他们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他 们的译学理论的特质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传统译论之间有着许多密切相关的特 质从支谦的《法经句序》不难看出,中国传统译论从发朝之初就植根于中国传 统的儒、道哲学而儒家哲学一向被视为伦理哲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 准则和行为规范这种强调做人要诚信、忠厚的思想反映在翻译领域则是对“信” 的强调和重视在我国,翻译理论家历来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力求译文与原 文一致的“信”,并且使对“信”的探讨成为我国两千余年翻译研究的核心范畴 翻译领域这种“忠信第一”的思想受儒家忠恕思想的潜在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 中国哲学家关注现实、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的思想在译学领域,则表现为理论与 实践的紧密结合,形成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又回归实践的鲜明理论特点。

      过去,因 翻译理论和实践受一些主观因素的限制,思考缺乏辨证,研究缺少一分为二的思 想和思想方法,致使许多研究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在当今翻译领域,如何最大 限度地发挥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优势,从哲学的层面寻求一个中庸的翻译指导思 想,不失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从语言和文化层面讨论翻译的性质和标准等问题,国外明研究成果主要有: S. Bassnett-McGuire 著的 Translation Studies; E. Gentzler 著的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J.S. Holmes 著白勺 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P. Newmark 著的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E. A. Nida 著 的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等国内关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陈福康著的《中国译学理 论史稿》;张经浩、陈可培主编的《名家.名论.名译》;王真发表在《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学报》的《中国传统翻译理论》;鲍继平发表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的《翻译和翻译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及其它专题学术论文。

      上述专著和论文等研 究成果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这些成果为本课题的 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但目前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译论的 著述并不多见二) 选题的意义中国传统译论不仅古今相承,而且与中国传统哲学同体孳生,两者都植根于 中国特定的时空环境生发而出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智慧在不同领域的相应表现, 带有鲜明的中国译论的特点在当今条件下,要更为深入广泛地开展译学研究, 不仅需要借鉴西方的资料,而且必须了解我们本土文化的家底惟有“知己知彼”, 才能做到“百战不殆”,才能够对我国译学的走向做出更有意义的探索2研究思路、方法以及主要观点(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L研究的视角自从有翻译活动以来,中国历代学者对翻译的标准、翻译性 质、翻译方法等都进行了实质性探讨,但有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的翻译理论“缺乏 系统,毫无规范”,甚至认为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只不过是“经验式的只言片语” 这显然有失偏颇本课题将结合包括严复、傅雷和钱钟书在内的中国近、现代翻 译名家的翻译实践与著述,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视角,研究其翻译思想和翻译 理论上的建树,探讨其翻译思想具有的中国特色本课题首先以20余部中国译坛名家的著述和翻译作品为主线,旁穿侧出其他 多种译品,从实际出发,广泛地阅读各种名著名译,掌握第一手材料,以译品所 体现的翻译思想进行实证式分析比较,做具体细微精辟入里的评析,为这一具有 较大容量的论述空间充填丰富的内涵。

      2研究方法本课题将交叉使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法即通过 分析大量的名家译品,从中归纳提升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这-•方法主 要用于译家翻译思想的实证分析之中②对比研究法即对比不同译家的译论, 从而寻求到最适合的译论并指导翻译实践③个案分析法即重点分析某一位译 家的译作,从而探讨和分析该译家的译作是如何体现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3研究途径①广泛地阅读名著名译,掌握第一手资料②利用国内外图书 资料和因特网等有利条件,收集相关的第二手资料,充分吸纳他人研究成果的合 理内核③在掌握大量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研究,撰写系 列学术论文④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地发展完善二)主要观点本课题组认为以翻译实践为指归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主要特点,中国 传统哲学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译论中的“文”、“质”、“信”、 “神”、“美”等核心术语同时也是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传统译论与传统美学 历来融汇不分传统文论中的“诗言志”、“文以载道”的思想与传统译论中的“信” 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且,综合性的世界观使得传统译论者在看待翻译中的一 些基本问题时总以一利|整体的观念阐述自己的思想。

      因此,中国传统译论不仅古 今和承,而且与中国传统哲学同体孳生,两者都植根于中国特定的时•空环境生发 而出的文化传统a预期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本课题无论是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还是研究内容均有一定的创新,但创新 的主要方面体现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的研究突破了过去只单一研究中国传统翻 译理论的藩篱,而是从哲学思辨的层面探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优势,研究中国 传统译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联系,寻求一个中庸的翻译指导思想,从而达到不断 提高翻译质量的目的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中国传统哲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译论价值探究,将客观分析中国传统翻译理 论的独到价值,为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课题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形成中国传统译论哲学观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可以为目前大学英语乃 至研究生阶段翻译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并且完善我国在这一领域的 研究4研究基础(%1) 己有相关成果本课题主持人近年来一直从事英汉互译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主持完成 了 1项湖南省社科课题的研究,参与两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获奖,参与省教育 厅科研课题3项,专业基础扎实,中英文功底较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先后撰 写了近2。

      篇相关学术论文,出版专著1部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分别完成了一项省级社科科研课题的研究和一•项省级 青年课题的研究,撰写了近10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家级外语核心刊物发表论 文两篇,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多篇,其中部分研究成果 被转摘和引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积极的评价1) 主要参考文献除了研究现状中提到的论著外,比较重要的著作还有:L Catford, J. C. 1965. A Linguistic Theoi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 Derrida, Jacques. 1985. Difference in Translation. Ithaca: Cornelll University Press.3. Hermans, Theo. 1985.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London: Croom Helm.4. Ross, S. David. 1981. Translation Spectrum: Essay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lbany: Suny Press.5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周山.求道:中国的哲学精神.社会科学,2008 ( 9): 118—1237.申连云,张少雄.翻译研究的哲学曾面考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又8): 4J9 8傅雷.翻译经验点滴.《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29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1许渊冲.谈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一中国翻译理论落后于西方吗.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3 ( 1): 52-55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只填写成果形式、成果数量、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独著或合 著等信息,不能填写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及单位、发表时间等直接或间接透露申请人背景资 料的信息。

      所填信息要与表三中的相应内容相符前期相关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字数不 超过500字二、完成项目研究的基础和保证近年来本课题主持人主持并完成了 1项湖南省社科课题的研究,参与了两项 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获奖,参与省教育厅科研课题3项,专业基础扎实,中英文 功底较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20篇相关学术论文, 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被转摘和引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积极的评价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分别完成了一项省级社科科研课题的研究和一项省级 青年课题的研究,撰写了近10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家级外语核心刊物发表两 篇论文本课题的完成还有以下有利条件:①本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 全面,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学位,受过较好的学术训练,长期从事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主持或参与过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发表过一 批相关科研成果,且课题组成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这表明本课题组具有完成 研究任务的实力②近年来,课题组围绕本课题在相关研究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研 究资料和图书资料,同时本校和系部的图书资料也能充分利用本课题负责人和 主要成员与国外的同行有较广泛的联系,W以较便利地获得最新的研究资料。

      ③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所在单位拥有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缩微 胶片阅读机等研究设备,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极大地提高工作效 率;同时,我们还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能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 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④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积极支持本课题的研究若本 课题获得资助,课题组所在的单位将采取相关措施在科研经费管理、咨询和指导 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研究时间,这对于本课题的最终完成 将是有力的保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