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现行粮食安全政策视角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doc
4页我国现行粮食安全政策视角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刘冠勤张彪/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摘要】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 基木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政策直接种粮户影响着粮食主产区和当地粮农的种粮 积极性木文就我国粮食安全相关政策及其效果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提出几点政 策建议关键词】粮食安全;政策;长效机制“国以民为木、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木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 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粮食供给需要政府提供保障,政府的政策目 标直接影响粮食牛.产与粮食安全一、我国粮食安全主要政策及缺陷(一) 粮食安全政策目标冲突与激励不相容粮食安全存在激励不相容在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构建中,政府将粮食 安全放在首位,近几年,政府立足全局、统筹兼顾,逐年增加对农民的粮食补贴, 农民收入水平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农民却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农民种粮的收 益远不及从事经济作物和从事其他产业取得的收益大,种粮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 状况势必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危及粮食长期安全二) 责任风险转嫁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各省在 具体落实中,省级政府会化解和转嫁责任有的省搞“省长负责制及其领导下的 专员、市长责任制”,不可否认市县在粮食安全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过于注重责任的层层分解,认为责任己经分解到了每一个人的头上,只要每 一级按照要求完成,责任也就到了位,每一级都有这个心理,最后就会导致人人 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现象,粮食安全政策就难以落实三) 粮食直补政策不完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当前的粮食补贴一般是按农业税应税面积或农业税计税常产为据,种植 粮食给补贴,不种植粮食也给补贴,这项政策本来是对种植粮食实行补贴的“特 惠制”,却变成了对种植农作物实行补贴的“普惠制”另外,补贴的增长远远滞 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据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2012 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估计上涨幅度较上年将达到13%左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意识日益增强的农民,越来越重视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 益在综合计算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低于种植诸如经济作物效益的情况下, 势必减少其至不种植粮食作物四) 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我国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由中央财政和粮食生产省份共同分担,尽管分扪比例为中央60%,地方40%,但是地方仍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来,这样,生产粮 食越多的省份拿的钱越多,使得粮食主产区陷入“产量越多财政负担越重”、“贡 献越大义务越多”的尴尬境地。
而受粮食安全战略任务约束,粮食主产区将不能 选择以牺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代价的现代化推进路径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 看,从事粮食生产也就意味着在资源配置上将会失去巨大的机会成本补偿效果 不明显加上存在的巨大机会成本使得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差距 越拉越人五) 粮食最低收购制度不完善,不利于粮食流通流域市场化改革 当粮食供求生重大变化吋,为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市场供应,国务院在必要时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但是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的绝大部分企业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地方储备粮企业 等,绝大部分属国有性质这些企业在按最低收购价收购中可以获得收购费、保 管费及利息补贴与此相反,绝人部分没冇资格参与最低价收购的非国冇粮食企 业,自主收购不能得到费用补贴,收购与国有粮食企业不在同•一水平上竞争,使 发育本不完善的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敢大胆入市,这样不利于长期的粮食安全二、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结合上述粮食安全政策存在的缺陷,现就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方面给 出以下几点建议:(一) 加大政府投入,引导农民和社会投入,逐渐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建设粮食核心区吋,增加中央的投资比例。
国家的投入应尽量采用直接投资或 直接补贴等形式,让农民直接受益省一级可积极加大有关粮食生产投资项0的 各种资金整合力度,按照优先顺序,对粮食主产县市实行集中投入并积极探索 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等多种形式,调动农民投入粮食生产的 积极性冋吋可以按照市场取向、政府引导的原则,出台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 金从事农业建设和粮食生产二) 建立社会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责任机制世界产粮大国一般都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粮食最低保护价基金和农民 退休基金等制度,政府将这些基金用于支持粮食生产我国需建立政府、企业、 社会共同承担粮食安全责任的新机制,可以配合粮食核心区建设,择机开征粮食 消费税,调节产粮、储粮、用粮、节粮等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并建立粮食生产 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对粮食调出省的投入三) 综合运用保护价和直补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创新补贴机制,确 保种粮农民收益价格支持和补贴是一国政府支持本国粮食产业发展最主要、最常用的政 策工具合理的粮价是拉动农民种粮的主动力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充 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同时为提高种粮者的收益,调动种粮者 的积极性,较人幅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等标准,积极探索各种补贴,例如实行“有种有补”的粮食直补政策等,向以经 营土地种粮者为补贴对象合理转变的有效途径,建立种粮大户专项奖励资金,促 进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
四) 建立合理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强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 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收入水平与享受的社会福利与其地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密 切正相关性因此,可以在粮食核心区的建设中,一方面,依据粮食生产的B标 完成情况和全国县级一般性财力的平均水平,实行转移支付的奖励激励机制,最 终实现粮食主产区基本公共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加人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 设项0扶持力度,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三是增强 产粮大县的“造血功能”,将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收入全部留县,中央财政不再分 成,增加粮食大县财政调控能力,把粮食生产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壮人县域经 济实力五)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粮食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只冇搞好生产 与市场的对接,才能使粮食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上卖出去,从而使生产者收冋成本 并取得合理收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幵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 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同时,加快完善、细化、实化土地流转政策, 在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 业劳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参考文献】[1】蔡派.《中国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6月[2】沈涛.《世界粮食走势下的中国粮食安全对策》.市场论坛.2009年1月 [3】张国庆.《我国粮食补贴的绩效评估与政策改进》.农村经济.2012年9月 [4】马昕彦.《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演进及效果分析》.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 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