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ppt课件.ppt

12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69706204
  • 上传时间:2024-07-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0MB
  • / 1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历史,对外贸易的政策的含义、构成;•理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各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内客和评价;•掌握各种贸易理论政策措施;•学会利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简单分析现实中的贸易活动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西方新自由贸易理论西方新自由贸易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传统保护贸易理论传统保护贸易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当代保护贸易新理论当代保护贸易新理论 •第五节第五节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 2 (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三)(三)实例论证实例论证(一)产生的背景(一)产生的背景一、一、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1776))3 p17世纪以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很快,产业革命逐渐展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远远超过法国和西班牙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器大生产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亚当·斯密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p1776年 Adam Smith出版了《国富论》提出了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理论。

      (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 or 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一)(一) 产生的背景产生的背景4 •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来向他们购买 (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 5 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亚当·斯密非常重视分工,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增加国家财富他以制针业为例来说明其观点根据亚当·斯密所举的例子,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个粗工每天至多只能制造20枚针,有的甚至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而在分工之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针4800枚,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这显然是分工的结果6 内容内容2.分工的基础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分工的基础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所谓绝对优势(或称绝对利益)是指某国(或某个地区)利用相同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国家(或地区)生产出的这种商品多。

      亚当·斯密提出,分工的原则应该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7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么都生产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8 内容内容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各国的绝对优势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国固各国的绝对优势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国固有的自然禀赋有的自然禀赋 ,二是后来获得的某些有利条件,二是后来获得的某些有利条件 例如,由于气候条件,加拿大种小麦效率高而种香蕉效率低 (因为必须用温室).另一方面,尼加拉瓜种香蕉效率高而种小麦效率低这样,加拿大在小麦耕种方面比尼加拉瓜具有绝对优势.而在香蕉生产方面处绝对劣势。

      尼加拉瓜则相反9 内容内容4.确定绝对优势的依据确定绝对优势的依据 •一国绝对优势的确定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来衡量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劣势•根据亚当·斯密的论述:各国应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再去交换本国生产处于“绝对劣势绝对劣势”的产品,这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或或“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Absolute Advantage)10 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美国,他们都生产酒和布两种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美国,他们都生产酒和布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 分工和贸易前分工和贸易前(三)实例论证(三)实例论证 生产同量酒:英国的生产成本比美国低-绝对优势生产同量布,美国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绝对优势酒酒(一个单位投入劳(一个单位投入劳动日)动日)布布(一个单位投入(一个单位投入劳动日)劳动日)英国英国100100美国美国1505011 表2.1 英、美两国绝对优势和分工的好处酒酒布布投入投入劳动日日(天)(天)产量(一量(一个个单位)位)投入投入劳动日日(天)(天)产量(一个量(一个单位)位)分工前分工前英国英国1001001110010011美国美国15015011505011合合计2502502215015022分工后分工后英国英国20020022美国美国20020044合合计2244国国际交交换英国英国12美国美国1212 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后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总产出:2 2单位酒单位酒+4+4单位布单位布•消费量:消费量:•英国:英国:1 1单位酒单位酒+2+2单位布单位布•葡萄牙葡萄牙::1 1单位酒单位酒+2+2单位布单位布分工和贸易前分工和贸易前•总产出:总产出:2 2单位布单位布+2+2单位酒单位酒•消费量:消费量:•英国:英国:1 1单位布单位布+1+1单位酒单位酒•美国:美国:1 1单位布单位布+1+1单位酒单位酒13 理论的假定条件:Ø1.2*21.2*2模型模型Ø2.2.单一生产要素单一生产要素Ø3.3.生产技术不同且不变生产技术不同且不变Ø4.4.商品流动但生产要素不能流动商品流动但生产要素不能流动Ø5.5.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Ø6.6.完全竞争完全竞争Ø7.7.无运输成本无运输成本Ø8.8.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两个国家,两种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商品劳动劳动导致两个国家的导致两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劳动生产率不同实现贸易活动的实现贸易活动的持续持续生产成本不变生产成本不变市场价格是由市市场价格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场自发形成的,贸易按国际价值贸易按国际价值规律开展规律开展分析简化分析简化易货贸易易货贸易14 ((1 1)进步意义:)进步意义:•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2 2)局限性)局限性–不带有普遍意义,无法解释没有绝对成本优势时贸易产生的原因;–只能解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无法为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简评理论简评15 (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三)实例论证(三)实例论证 ((四)理论四)理论简评简评如果一个国家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具备绝对优势,能有国际贸易吗如果一个国家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具备绝对优势,能有国际贸易吗??二、比较成本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一)产生的历史背景16 大卫·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 年)中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建立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一)产生的历史背景17 比较成本说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背景图示谷谷物物法法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少,羊毛价格上涨少,羊毛价格上涨小小麦麦价价格格上上涨涨工人工资提高工人工资提高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少少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损损害害了了资资产产阶阶级级的的利利益益要要求求自自由由贸贸易易18 p按照比较成本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p在两国耗费的劳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两国的消费水平p国际分工的原则是比较优势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19 李嘉图举了个已经成为经典的例子,假定英、葡两国同时生产酒和毛呢,其英、葡两国比较优势和分工的好处如表2.2所示 (三)实例论证(三)实例论证20 表表2.2 英、葡两国比较优势和分工的好处英、葡两国比较优势和分工的好处国家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分工前英国11201100葡萄牙180190合计22002190分工后英国 2.2220葡萄牙 2.125170合计2.1251702.2220国际交换英国12.2—1=1.2葡萄牙2.125—1=1.125121 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前分工和贸易前l总产出:总产出:2单位毛呢单位毛呢+2单位酒单位酒l消费量:消费量:l英国:英国:1单位毛呢单位毛呢+1单位酒单位酒l葡萄牙:葡萄牙:1单位毛呢单位毛呢+1单位酒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后分工和贸易后l总产出:总产出:2.22.2单位毛呢单位毛呢+2.125+2.125单位酒单位酒l消费量:消费量:l英国:英国:1.21.2单位毛呢单位毛呢+1+1单位酒单位酒l葡萄牙:葡萄牙:1 1单位毛呢单位毛呢+1.125+1.125单位酒单位酒22 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比较(相对)成本差异比较(相对)成本差异23 u继承了绝对成本说的科学成分,如劳动价值论、专业化分工、自由贸易等,更为重要的是用比较成本观念代替了绝对成本的概念,使自由贸易政策有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u突出贡献在于:无论参加贸易的双方国家各自处在什么发展阶段,无论经济技术力量强弱,都能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并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分享到各自的经济利益,从而大大扩展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适用范围简评简评-积极意义24 局限性:局限性:没有解决没有解决贸易交换贸易交换比例是如比例是如何确定的何确定的没有说明没有说明总的贸易总的贸易利益是如利益是如何分配的何分配的没有考虑没有考虑需求对国需求对国际贸易的际贸易的影响影响Ø相对成本差异只是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之一,相对成本差异只是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之一,国际贸易受许多因素制约,所以,比较成本说国际贸易受许多因素制约,所以,比较成本说只能解释部分国际贸易现象只能解释部分国际贸易现象25 Ø缺乏动态分析,以至于后来的一些经济缺乏动态分析,以至于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批评比较成本说是为发达国家设计学家批评比较成本说是为发达国家设计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实现工业化,因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工业化产品不符合因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工业化产品不符合比较成本说是理论逻辑比较成本说是理论逻辑 26 p相互需求论(reciprocal demand theory )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比较利益论的补充。

      p代表人物:约翰.穆勒和阿弗里德.马歇尔p贡献:穆勒首先提出了相互需求论,马歇尔以几何方法对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作了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三、相互需求理论三、相互需求理论(1848-1879)27 主要的内容主要的内容(一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二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三三)相互需求理论简评相互需求理论简评 28 (一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1806-1873)Ø《《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背景背景 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以自由竞争为产方式尚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特点的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Ø 英国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英国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29 Ø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吹捧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吹捧《《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为为19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圣经Ø这本书一直是英、美等讲英语国家的大学初这本书一直是英、美等讲英语国家的大学初级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教科书。

      级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教科书Ø1919世纪世纪7070年代兴起的所谓年代兴起的所谓“边际主义革命边际主义革命”对这本书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挑战,严对这本书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挑战,严重地动摇了它的权威地位重地动摇了它的权威地位Ø但只是在但只是在18901890年,马歇尔的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出版之后,它的地位才完全为后者所代替出版之后,它的地位才完全为后者所代替30 Ø 相互需求论的内容相互需求论的内容   1.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决定于两国国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决定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内交换比率朝鲜出口棉布,日本出口化纤布朝鲜出口棉布,日本出口化纤布棉布棉布(米米)化纤布化纤布(米米)朝鲜朝鲜11.5日本日本12国际交换比必然界于二者之间国际交换比必然界于二者之间只能在只能在1∶ ∶1.5—1∶ ∶2之间(开区间)之间(开区间) 假设投入等量的劳动和资本,朝鲜和日本分别生产棉布和化纤布假设投入等量的劳动和资本,朝鲜和日本分别生产棉布和化纤布的数量如下的数量如下 :31 3.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国对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国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 如果本国对外国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外国对于本国的需如果本国对外国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外国对于本国的需求强度,则贸易利益的分配对外国越有利。

      求强度,则贸易利益的分配对外国越有利2.贸易条件的决定及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的决定及贸易利益的分配 穆勒认为,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穆勒认为,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在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的范品的强度决定的在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的范围内,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它的产品交围内,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要降低因为它为了多取得对方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要降低因为它为了多取得对方国家的产品,要拿更多的本国产品去交换,从而使本国家的产品,要拿更多的本国产品去交换,从而使本国产品的交换能力降低,贸易条件就对它不利相反,国产品的交换能力降低,贸易条件就对它不利相反,贸易条件就会对它有利贸易条件就会对它有利32 (二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Ø代表人物:艾尔弗雷德代表人物:艾尔弗雷德·马歇尔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Ø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的创始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Ø《《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纯理论》》((1879年)年)33 p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虽然能够解释均衡的国际交换比率的确立,但仍然只是一般陈述,不够精确。

      马歇尔在穆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供应条件理论,并用供应条件曲线(亦称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原理作几何的图解分折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34 穆勒已经证明了两国贸易条件互利的范围是在两国商品国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之间马歇尔则利用图形作了进一步说明(见下图1) 35 Ø互利贸易区图互利贸易区图穆勒国际交换比上下限的几何演绎,更直观穆勒国际交换比上下限的几何演绎,更直观朝鲜不进朝鲜不进行贸易区行贸易区互利贸易区互利贸易区日本不进日本不进行贸易区行贸易区朝鲜国内交换比率:朝鲜国内交换比率:1010::1515日本国内交换比率:日本国内交换比率:1010::2020棉布棉布化纤布化纤布Q YQ X国内交换比例靠近坐标轴所表示的商品是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36 Offer Curve,也称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 ),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它表明一国进出口的贸易意向随着商品的相对价格(交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提供曲线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及其性质提供曲线及其性质37 棉布 Y t0t1 J J’ E E’K X(化纤布)提供曲线提供曲线提供曲线上的每一提供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一国个点都对应着一国在一定的国际交换在一定的国际交换比率下进出口的均比率下进出口的均衡数量衡数量38 提供曲线的移动及原因提供曲线的移动及原因u当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时,一国的提供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

      u提供曲线的移动不同于同一提供曲线上贸易数量的变动,它往往会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进而对一国的总福利水平和贸易利益发生显著影响u从需求方面看,引起提供曲线转移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偏好和需求构成的改变等等u从供给方面看,造成提供曲线转移的主要因素有资源总量、技术水平和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等等u提供曲线移动的两种经济效应:一是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二是对贸易数量的影响39 进步性:进步性:穆勒指出了互惠贸易的范围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穆勒指出了互惠贸易的范围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充实了比较利益论的内容之间,充实了比较利益论的内容 马歇尔的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开创了把几何方式方马歇尔的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开创了把几何方式方法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的先河,为西方传统国际贸法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的先河,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新的表达方法和研究手段易理论增添了新的表达方法和研究手段局限性:局限性:假设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实际上出口假设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实际上出口和进口不是以物易物同时进行的,而是彼此分离的,是商品和进口不是以物易物同时进行的,而是彼此分离的,是商品对货币的两个不同的过程。

      出口的货币收入不对货币的两个不同的过程出口的货币收入不 一定同时用于一定同时用于进口,甚至不一定用于进口进口,甚至不一定用于进口 三三)相互需求论简评相互需求论简评40 •要素禀赋说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被要素禀赋说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基石,其有狭义和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基石,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说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狭义的要素禀赋说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即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即H-O定理• 广义的要素禀赋说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广义的要素禀赋说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说要素价格均等说四、赫克歇尔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41 (一一)相关概念相关概念Ø生产要素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Factor of Production)是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

      当作生产要素42 Ø要素禀赋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是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Ø要素价格要素价格(factor price)(factor price)是指生产要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要素数量受自要素数量受自然条件、地理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因、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影响国与国之间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差异决定了产出的差异产出的差异43 要素稀缺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稀缺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小的情形素的供应量较小的情形要素丰裕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factor abundance) 是指在是指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某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大的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大的情形情形44 Ø要素比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要素比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种要素之间的比例各种商品因其属性特点,生产中的各种商品因其属性特点,生产中的要素比例不同比如,农产品生产要素比例不同比如,农产品生产要求较多的土地,工业品生产要求要求较多的土地,工业品生产要求较多的能源,纺织品生产要求较多较多的能源,纺织品生产要求较多的劳动,等等的劳动,等等45 Ø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Factor Intensity)是要是要素比例概念的延伸素比例概念的延伸指产品生产中某种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Commodity)在只有两种商品在只有两种商品(X(X和和Y)Y)、两种要、两种要素素( (劳动和资本劳动和资本) )的情况下,如果的情况下,如果Y Y商品生产中使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 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则称和劳动的比例,则称Y 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而称X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注意,衡量两种商品资本和劳动密集度并不是指用于x和Y￿商品中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而是资本劳动比率(即￿K/L),这一点很重要例如.假如生产1X需要3K和12L(而不是￿1K和4L).而生产1Y需要2K和2L(像前面指出的),虽然,生产￿1X需要3K而生产1Y仅需2K,商品Y仍将是资本密集型的,因￿为Y的K/L高于X￿·￿46 要素丰缺的判断方法要素丰缺的判断方法Ø实物法实物法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K K、、L L)的)的实物数量的方式来解释要素的丰缺程实物数量的方式来解释要素的丰缺程度度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47 Ø价格法价格法用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来决定两个用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来决定两个国家的要素丰缺程度国家的要素丰缺程度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48 H-OH-O模型模型Ø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二二)狭义的要素禀赋说狭义的要素禀赋说伊伊·菲菲·赫克歇尔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879—19521952)) 贝蒂尔贝蒂尔·戈特哈得戈特哈得·俄林(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899—19791979))49 Ø伊伊·菲菲·赫克歇尔(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Eli F. Heckscher,,18791879—19521952))俄林的老师,瑞典学派主要代表人之一俄林的老师,瑞典学派主要代表人之一《《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19191919)提出产生比)提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两国要素禀赋不同;不同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两国要素禀赋不同;不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 把定量研究引入经济史研究,从而连通了经济史和把定量研究引入经济史研究,从而连通了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的研究50 •贝蒂尔贝蒂尔·戈特哈得戈特哈得·俄林(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899—19791979))赫克歇尔的学生赫克歇尔的学生《《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1933)) 19771977年获评诺贝尔经济学奖年获评诺贝尔经济学奖Bertil Ohlin ,1899-1979Bertil Ohlin ,1899-1979 51 假定条件:Ø2*2*22*2*2模型模型Ø生产技术相同生产技术相同Ø在国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各国间生产要素不在国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各国间生产要素不能流动能流动Ø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Ø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Ø无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无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Ø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实现贸易活动的实现贸易活动的持续持续偏好不影响贸易偏好不影响贸易市场价格是由市市场价格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场自发形成的,贸易按国际价值贸易按国际价值规律开展规律开展分析简化分析简化符合现实符合现实Ø一种商品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另一种商品为资本一种商品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另一种商品为资本密集型商品密集型商品要素禀赋决要素禀赋决定贸易类型定贸易类型52 商品相对价格技术要素价格要素供给要素的派生需求最终产品需求消费偏好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53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各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各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因此,又称创立因此,又称H-H-O O定理他们主要用生产要素他们主要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出口贸易类型, ,又称又称要素比例说要素比例说54 逻辑思路逻辑思路 用俄林的话来说,就是:用俄林的话来说,就是:“贸易的首要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某些商品在某一地区生产要比在别的条件是某些商品在某一地区生产要比在别的地区便宜在每一个地区,出口品中包含着地区便宜在每一个地区,出口品中包含着该地区拥有的比其他地区较便宜的、相对大该地区拥有的比其他地区较便宜的、相对大量的生产要素而进口别的地区能较便宜的生量的生产要素而进口别的地区能较便宜的生产的商品产的商品”55 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的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品价格的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同;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比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率不同,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

      因此,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的不同因此,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56 H-O H-O 定理的几何说明定理的几何说明2 1 1国将出口国将出口X X到到2 2国,并从国,并从2 2国进口国进口Y Y,其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其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ⅡⅡ上的点上的点E E;;2 2国则相反,国则相反,2 2国将出口国将出口Y Y到到1 1国,并从国,并从1 1国进口国进口X X,其最终消费组合为与,其最终消费组合为与E E点重合的点重合的E E’点由于E E点和点和E E’点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因此,贸易后两国点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因此,贸易后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的福利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12’1’E=E’YXXYⅠⅡⅡ (PX/PY)1211 1国商品国商品X的相的相对价格对价格2 2国商品国商品X的相的相对价格对价格贸易后商品的国贸易后商品的国际均衡相对价格际均衡相对价格GF(PX/PY)2(PX/PY)*57 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俄林—萨缪尔森定理(萨缪尔森定理(H-O-SH-O-S)) Ø( (三三) )要素价格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The Factor-The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开展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是由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是由赫赫克歇尔克歇尔首先提出的。

      首先提出的  俄林则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  俄林则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 萨缪尔森在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1948)一文中,在)一文中,在H-O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家贸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尔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俄林—萨缪尔萨缪尔森定理(森定理(H-O-SH-O-S定理)58 保罗保罗·萨缪尔森(萨缪尔森(Paul Paul .Anthony.Samuelson.Anthony.Samuelson))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芝加哥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1935)) 哈佛大学硕士(哈佛大学硕士(19361936) ) 哈佛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1))1947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1970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学教科书,已再版1717次,是继穆勒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18481848)、马歇尔)、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18901890)之)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

      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凯恩斯宏观+ +传统微观传统微观“新古典新古典综合派综合派”59 A A国(国(K K丰裕)丰裕)商品商品X X商品商品Y Y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出口X X进口进口Y Y扩大扩大X X生产生产减少减少Y Y生产生产要素投入增加要素投入增加释放要素释放要素需求较多的需求较多的K K需求较少的需求较少的L L 供给较少的供给较少的K K 供给较多的供给较多的L LK K价格上升价格上升L L价格下降价格下降60 B B国(国(L L丰裕)丰裕)商品商品X X商品商品Y Y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口进口X X出口出口Y Y减少减少X X生产生产扩大扩大Y Y生产生产释放要素释放要素要素投入增加要素投入增加供给较多的供给较多的K K 供给较少的供给较少的L L 需求较少的需求较少的K K 需求较多的需求较多的L LK K价格下降价格下降L L价格上升价格上升61 Ø国际贸易没有开展时国际贸易没有开展时A A国国K K丰裕,丰裕,K K价格相对较低价格相对较低B B国国L L丰裕,丰裕,L L价格相对较低价格相对较低Ø国际贸易开展后国际贸易开展后A A国国K K价格上升价格上升B B国国L L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两国生产要素的 价 格 均 等62       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

      价格趋于均等 结 论结 论63 (四四)贸易影响与贸易获益贸易影响与贸易获益投入两种生产要素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投入两种生产要素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YXOTUE由于要素边际替代率递减,使边际机会由于要素边际替代率递减,使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故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成本递增,故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其斜率就是其斜率就是E点的斜率,即点的斜率,即E点的边际机点的边际机会成本国内均衡时等于国内价格比率会成本国内均衡时等于国内价格比率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量组合与消费组合量组合与消费组合X0Y064 贸易影响(一):生产贸易影响(一):生产YXOETT1SX0Y0X1Y1由于国际市场由于国际市场X产品价格产品价格高于国内,该国高于国内,该国X产量增产量增加要增加加要增加X的生产,必的生产,必须减少须减少Y的生产生产组的生产生产组合移动到合移动到S由于由于S点上国际交换比点上国际交换比率(率(T1的斜率)与国内的斜率)与国内边际机会成本相等该边际机会成本相等该国的国的X产量不再增加产量不再增加因而在边际机会成本递因而在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时,不会出现生产的增时,不会出现生产的完全专业化完全专业化。

      A 国国65 贸易影响(二):消费贸易影响(二):消费YXOETT1SA国国U0U1C贸易后,该国消费者贸易后,该国消费者可以按国际市场价格可以按国际市场价格T1消费产品,相当于消费产品,相当于预算约束发生了变化预算约束发生了变化无差异曲线外移至无差异曲线外移至U1消费组合移动到消费组合移动到CU1的位置高于的位置高于U0,故,故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满足,福利改善用满足,福利改善66 贸易均衡贸易均衡YXOETT1SU0U1CX1X2Y1Y2X产品:产品:生产生产OX1,消费,消费OX2,,余额为余额为X2X1:出口:出口Y产品:产品:生产生产OY1,消费,消费OY2,,差额为差额为Y1Y2:进口:进口67 贸易获益贸易获益贸易使一国消费者福利改善,但对生产者则有不同的影响贸易使一国消费者福利改善,但对生产者则有不同的影响出出 口口 产产 业业 生生 产产 者者DXSXQXPXOEQ0P0HGFP1出出 口口△ △HEP0::贸易前出口产业生贸易前出口产业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产者的生产者剩余△ △HGP1::贸易后出口产业生贸易后出口产业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差额:差额:P1GEP0贸易使出口产业生产者受益贸易使出口产业生产者受益68 对进口竞争产业生产者的影响对进口竞争产业生产者的影响DYSYQYPYOEP0P1FH进进 口口K△ △P1FK::贸易后的生产者剩余贸易后的生产者剩余△ △P0EK::贸易前的生产者剩余贸易前的生产者剩余差额:差额:P0EFP1贸易使进口竞争行业贸易使进口竞争行业生产者受损生产者受损69 评价评价 1. 对比较利益学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应用范围上都是一个极大的扩展。

      2. 关于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对一国生产结构、国际贸易结构和收入结构具有决定作用的结论,对一国制定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都有指导意义 70 3. 对于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要素禀赋学说以要素比例来决定商品价格的观点反对劳动价值论,相对于李嘉图来讲是一个理论上倒退 71 5. 忽视了技术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6. 视一种生产要素为同质的假定与经济 事实也是不符合的 7. 随着国际贸易,商品价格、要素价格 和要素收入会趋于均等化的结论与经济发展 的现实不相符合72   8. 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没有分析来自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9. 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间收入的差别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掩盖了资本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贸易中富国对穷国剥削的事实73 Ø学习目的学习目的Ø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对H-O定理的验证结果何为里昂惕夫之谜何为里昂惕夫之谜五、五、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74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瓦西里瓦西里·里昂惕夫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Wassily Leontief ((1906-19991906-1999))里昂惕夫之谜是针对要素里昂惕夫之谜是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它的提出成为西方传统微它的提出成为西方传统微观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的观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的转折点新发展的转折点。

      75 根据根据H-OH-O模型,只要知道一个国家模型,只要知道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就可推断出它的贸易的要素禀赋情况,就可推断出它的贸易模式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76 19531953年年里昂惕夫在里昂惕夫在《《国内生产与对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再审视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再审视》》一文中,一文中,运用他所创造的投入一产出分析法,以运用他所创造的投入一产出分析法,以美国的情况为案例,计算了在美国的情况为案例,计算了在19471947年进年进出口商品的要素比例出口商品的要素比例77 在在19471947年的数据中,里昂惕夫从年的数据中,里昂惕夫从167167个行业的商品中选出净进出口额最个行业的商品中选出净进出口额最大的大的1010类商品,分别看看它们每类商品,分别看看它们每100100万万美元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要素比美元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要素比例(用单位劳动时间所需的资本美元值例(用单位劳动时间所需的资本美元值表示)。

      表示)78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的需要量对国内资本和劳动的需要量1947年1951年出口进口替代出口进口替代资本(美元)2 550 7803 091 3392 256 8002 303 400劳动(人/年)182.313170.004173.91167.81人平均年资本量13 99118 18412 97713 726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79 19511951年,美国的进口竞争商品生产部门年,美国的进口竞争商品生产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本要比出口部门每个工人所每个工人所用资本要比出口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本多出用资本多出30943094即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即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由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由此,里昂惕夫指出:此,里昂惕夫指出:“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生产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换建立在劳动密集生产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资本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

      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80 这个验证结果与一般的感觉是不符合的这个验证结果与一般的感觉是不符合的一般认为,美国资本充足,科技发达,劳动一般认为,美国资本充足,科技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力相对不足( (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力成本较高) ),因此美国在,因此美国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应有相对优势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应有相对优势 按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推断,美国应出按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实际验证结果却与此相反赫克歇尔而实际验证结果却与此相反赫克歇尔—俄俄林模型的推论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林模型的推论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被称为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 81 劳动力不同质论人力资本论 关税结构 资源赋予不同 技术差距说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82 里昂惕夫之谜简评里昂惕夫之谜简评 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推动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上述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种种解释就补充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增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性和对战后国际贸易实践的解释能力,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83 里昂惕夫之谜简评里昂惕夫之谜简评p围绕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而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都是对 H-O 原理一系列假定前提的修正,一方面充实了 H-O 原理,增强了 H-O 原理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又构成了一系列贸易新理论的逻辑起点,丰富和壮大了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几乎所有的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都是修正了 H-O 原理的若干假定前提,而不是修正 H-O 原理本身p里昂惕夫之谜与 H-O 原理之间不存在理论原则上的对立,而只是表明了理论和实践的矛盾p里昂惕夫之谜虽然指出 H—O 原理与实践的矛盾,但它自身又是建立在 H—O 基础之上的,而且他的验证只研究了美国一个国家,同时这种研究也是以抽象的假定为前提的,如只涉及资本和劳动两要素等,所有这些不能不限制里昂惕夫之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84 本节我们介绍解释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由本节我们介绍解释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由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新国际贸易理论通过本章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新国际贸易理论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你可以了解:节的学习,你可以了解:–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生命周期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 西方新自由贸易理论85 一、规模经济理论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或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86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即产量的增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即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这是通常意加)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这是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义上的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由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由“聚集效应聚集效应”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场共享等因素有关87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由于大多数产品既具有相互替代性又有各自特征,使多数产品市场成为垄断竞争的市场在此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规模经济的直接利益就是因产量增加而导致产品单位成本减低,从而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加强,取得比较优势,获得国际贸易利益。

      88 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创立者:林德(1961年)•三个基本内容:三个基本内容:•1.偏好是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出口以国内需求为基础•2.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决定于该国的收入水平•3.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89 三、产品生命周期论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 .弗农于弗农于19661966年在年在《《经济经济学季刊学季刊》》上发表了上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际贸易》》这篇论文通过分析产品技术的变化及这篇论文通过分析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贸易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这一理论就其对贸易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这一理论就是是 “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生命周期论”90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分析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产品创新阶段产品创新阶段 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成熟阶段 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不同的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不同的。

      即使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变,其生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即使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变,其生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动而转移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动而转移91 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新国对某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t0—t2) ;•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t2—t3) ;•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竞争的时期(t3—t4) ;•第四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创新国市场上与创新国产品竞争时期(t4以后) •由此,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由于技术的传递和扩散,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新产品在生产国之间的进出口一浪接一浪周期性地传递 92 出出口口进进口口美国美国欧洲欧洲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一阶段:创新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领先国家出口第二阶段:技术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扩散跟随者出口第三阶段:技术停第三阶段:技术停滞欠发达国家出口滞欠发达国家出口t0t3t5t6(二)比较优势的转移导致贸易地位的变化t1t2t493 四、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是指产业内贸易指各国以部门内、产品内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交换,这种交换是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似的工业国家之间进行的交易。

      •产业间贸易是指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的交换•该理论融合产品差异论、偏好相似论、规模经济三个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94 (一)贸易模式差别的举例说明•假设A和B两个国家,•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生产汽车和小麦两种产品•(TK/TL)A< (TK/TL)B95 A A国国 B B国国汽车汽车小麦小麦H-OH-O理论的贸易模式理论的贸易模式A A国国B B国国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下的贸易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下的贸易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汽车不是差异性产品、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汽车不是差异性产品2 2、汽车产业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部门,汽车、汽车产业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部门,汽车是差异性产品是差异性产品96 (二)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区别1、产业间贸易反映两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主要反映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不反映比较优势2、产业内贸易的模式不可预测3、两国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相对比重取决于两国要素禀赋的相似程度4、产业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果要远小于产业间贸易97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 其中:其中:X和和M分别为某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分别为某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

      进口值0≤ITT ≤ 1 ,,ITT==0,表明无行业内贸易;,表明无行业内贸易;ITT>0,则表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则表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类产品,类产品,ITT越大,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越大,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五、对新贸易理论的简要评论五、对新贸易理论的简要评论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ITT)98 第三节第三节 传统保护贸易理论传统保护贸易理论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永无休止的争论是国际贸易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永无休止的争论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从亚当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从亚当·斯密以来,自由贸易一直是斯密以来,自由贸易一直是贸易理论领域中的主流自由贸易理论学派认为贸易是贸易理论领域中的主流自由贸易理论学派认为贸易是“双赢双赢”的,所以国家对国际贸易不应施加行政干预和限制的,所以国家对国际贸易不应施加行政干预和限制但是,在现实中,自由贸易却受到许多国家各种政策的干但是,在现实中,自由贸易却受到许多国家各种政策的干预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干涉自由贸易?通过本章的学习,预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干涉自由贸易?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你可以了解:重商主义理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中心—外围论99 一、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一)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贵金属外流路径(1)货币出口(持贵金属到国外购买商品)——由国家垄断;(2)购买外国商品——外国人来本国贸易所得款项必须用于购买本国商品。

      •早期重商主义以英国人威廉·斯塔福为代表,主张鼓励出口,尽可能不进口或少进口,把增加国内货币的累积,防止货币外流视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出口就好,进口就不好100 •(二)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贸易差额论表2.5 早、晚期重商主义相比较目的目的手段手段早期重商主早期重商主义累累积货币管理金管理金银进出口出口晚期重商主晚期重商主义累累积货币管制管制货物物进出口出口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1644年出版的年出版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财富》》,被称为是重商主义的,被称为是重商主义的“圣圣经经”他的精辟结论是:他的精辟结论是:“货币产生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财富贸易,贸易增加财富” 101 贸易差额论的主要内容有:•1.金银代表财富,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2.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国家财富•3.一国取得和保持财富的最好手段是实现贸易 顺差• 4.主张国家实行保护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1644年出版的年出版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财富》》,被称为是重商主义的,被称为是重商主义的“圣圣经经”。

      他的精辟结论是:他的精辟结论是:“货币产生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财富贸易,贸易增加财富” 102 贸易政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奖出限入政策奖出限入政策保护关税政策保护关税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103 重商主义的主要缺陷重商主义的主要缺陷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104 重商主义的贡献重商主义的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 •例如:其关于进出口对国家财富的影响,对后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有启发•更重要的是,重商主义已经开始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系统,而把对外贸易看成为这一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对重商主义的评价是,“开始为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形 成的国际贸易一般理论奠定基础”105 二、保护幼稚工业论二、保护幼稚工业论 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 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 保护对象、保护时间及保护手段 106 二、保护幼稚工业论二、保护幼稚工业论((一)理论基础一)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理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

      少倍•正是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李斯特认为一国开展对外正是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李斯特认为一国开展对外贸易,也应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不应只着眼于贸易,也应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不应只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寡财富存量的多寡107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阶段论•五阶段:原始未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农业时期: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利于农产品的输出及工业品的输入,促进农业发展,并培育工业基础;•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发展,不受外国产品的冲击;•农工商时期:因为国内工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充分享受自由贸易利益•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应实行保护108 (三)保护对象、保护的时间及保护手段(三)保护对象、保护的时间及保护手段•保护的对象:面对国外强大竞争压力的幼稚产业•保护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年•保护的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限制进口(四)评价109 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凯恩斯凯恩斯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现代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主要代表作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主要代表作是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其理论中,在其理论中以贸易乘数理论最具代表性。

      以贸易乘数理论最具代表性 保护的范围保护的范围从本国的幼稚工业扩展到所有从本国的幼稚工业扩展到所有工业对这种贸易保护行为作出阐释的理论工业对这种贸易保护行为作出阐释的理论称超贸易保护理论称超贸易保护理论 110 核 心 思 想•一国出口增加的作用和国内投资增加的作用一样,可增加国民收入;一国进口的增加和国内储蓄增加的作用一样,会减少国民收入111 推导过程推导过程 ::Y=E=C+I+G+X--M ==C0+cY++I+G0+X0-(M0+mY)Y/((1-c+m)=)=C0++I+G0 +X0-M0两边求导得:两边求导得:∆Y= ∆(X-M)/((1-c+m))112 四、中心四、中心—外围论外围论主主 要要 论论 点点•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经济113 第四节 当代保护贸易新理论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赢得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取得的关键又在于国家是否具有合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114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需求要素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适于一国在某一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状况的生产要素状况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及其健面临的竞争及其健康程度企业所有相关产业企业所有相关产业及供应商的竞争能及供应商的竞争能力资助或妨碍企业资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力的国内环境115 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机遇支持性及支持性及相关产业相关产业需求因素需求因素政府政府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结构及竞争116 •战略性贸易理论论题广泛,吸引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但迄今为止,依然缺乏完整的体系,它的主要论点有一下两种:•一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二是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理论二、战略性贸易理论117 (一)(一)利润转移理论利润转移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揭示了利润转移的三种类型或渠道:(1)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2)用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争夺市场份额3)以进口保护作为促进出口的手段118 (二)补贴促进出口论•如果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一开始就处于双寡头垄断竞争状态,那么本国政府可以对本国企业进行补贴,从而使本国企业扩大生产而获得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119 1.在双方都无任何补贴的情况下空中客空中客车公司公司制造制造不制造不制造波音波音公司公司制造制造空中客空中客车亏亏损5 5波音波音亏亏损5 5空中客空中客车0 0波音盈利波音盈利 100100不制造不制造空中客空中客车盈利盈利100100波音波音0 0空中客空中客车0 0波音波音0 0假设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都在考虑是否生产假设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都在考虑是否生产一种新型飞机,但生产成本非常高,制造商必须占领该飞一种新型飞机,但生产成本非常高,制造商必须占领该飞机的全部市场才能盈利机的全部市场才能盈利120 2.在欧洲政府对空中客车公司补贴10亿欧元的情况下空中客空中客车公司公司制造制造不制造不制造波音波音公司公司制造制造空中客空中客车盈利盈利5 5波音波音亏亏损5 5空中客空中客车0 0波音盈利波音盈利 100100不制造不制造空中客空中客车盈利盈利110110波音波音0 0空中客空中客车0 0波音波音0 0121 (三)适用条件 其一,其一,战略性贸易政策下所保护的行业应是正面临巨大或潜在的国外竞争的行业,它有着与国外竞争行业同样高的集中度,而且其生产过程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或学习效应的特征;其二,其二,政府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必须是一个尽可能信息完备、决策独立和干预有力的政府,这样就能提供一种分散社会风险的机制,纠正市场机制的失衡,增强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122 第五节 国际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二、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演变•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演变•(一)进口替代•(二)出口替代123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构成 内容构成: 对外贸易总政策 国别与地区贸易政策 进出口商品与服务政策12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