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雎10分钟试讲稿(通用9篇).docx

37页
  • 卖家[上传人]:1520****426
  • 文档编号:364936326
  • 上传时间:2023-10-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58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雎10分钟试讲稿(通用9篇) 关雎10分钟试讲稿 第一课时关雎 一、新课导入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 逑(qiú)荇(xìnɡ)寤(wù)寐(mèi) 芼(mào) 2.重点词语解释 (1)重点实词 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 钟鼓乐之(使动用法使……快乐) (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 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4.《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三、合作与探究 (一)朗诵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三章写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生甲: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产生无限情思,因为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生乙:第二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作时的窈窕身影。

      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生丙: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全诗共5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三)主旨探究 《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四)写法探究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关雎》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四、拓展延伸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五、布置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关雎托物起兴所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相思之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梦幻之乐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第二课时蒹葭 一、新课导入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

      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啊!这就是《诗经》中《蒹葭》一诗描绘的意境根据著名作家琼瑶的作品《在水一方》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在水一方》就是根据《蒹葭》改写的让我们唱着《在水一方》,一同品味《蒹葭》的朦胧缥缈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晞(xī) 湄(méi)跻(jī)坻(chí) 涘(sì)沚(zhǐ)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晞:干 阻:险 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涘:水边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2)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3)古今异义 道阻且右(古义:弯曲;今义:右边,表方位) 白露未已(古义:干;今义:已经) 3.用现代汉语翻译《蒹葭》 [交流点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艰险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4.这首诗意境朦胧,画面感非常强,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一下 [交流点拨]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二)主旨探究 《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三)写法探究 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

      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