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机械应用的的技术专业就业情况剖析.doc
5页此专业培养面向农机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农 机企业管理及农机装调、检验、 销售与售后服务、操作与维修等工作,并具有较强综合 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机制造企业:农机装调、产品检验、 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农机流通企业:农机销售管理及销售等工作岗位农机站:农机推广、农机监理、 农机检验等工作岗位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农机管理、 农机操作等工作岗位农机维修企业:农机维修企业管理及农机维修等工作岗位专业核心能力:熟练对拖拉机、收割机和插秧机进行装调;对拖拉机、插秧机、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具有驾驶常用作业机械的能力;具有对农机进行调研和销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售后服务沟通与协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农业机械使用与 维护》、 《电气控制与 PLC 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汽车电器设备》、《专业英语》 、《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工 艺学》、《园林机械》、《作物生产概论》等课程;主要实践六环节包括发动机拆装实习、联合收割机实习、插秧机实习、农机综合实训、拖拉机驾驶实训、 农机维修考工实训 等。
农机的就业前景(一)国家农机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于 2004 年 6 月 25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 2004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现摘录几条:第一条 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 ,制定本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 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充分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 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 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 则,可以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也可以采用贴息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贷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该法将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不仅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指出了发展方向,成为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保障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因此,这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业 机械化已进入依法促进的新阶段该法第一次用国家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还确立了“ 农机购买国家补贴政策” 从而使得中国的农机在制造、销售,使用,培训、维修等方面发展迅猛农机 补贴资金规模由 2004 年的 7000 万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130 亿元,6 年翻了近8 番全国综合机械化率从 2004 年的 35.7%增加到 2009 年的 48%,农机经营收入达3800 亿元《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自 2006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明确了农机维修需持证上岗,农机 维修企业实行准入制度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日期:2009-05-10 )中强调了“农机具购置补贴” 等政策《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自 2009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对制造、销售, 维修三线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强调了农机维修必须持证营业,持证上岗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 健全强农 惠农政策体系,推 动资 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 22号)中明确了“ 促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的主要任务” 和 “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目标:到 2015 年,全国主要 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5%以上,到 2020 年达到 65%以上22 号文”同时指出:“ 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业 机械化(农业)技 术学校,培养 农业机械化 专业人才 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农 机作业和维修能手开展农机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定期对农机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 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 二)江苏农机状况江苏省是农机大省,也是农机强省目前,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农机工业发展增速迅猛,是农机制造企 业主要聚集地之一,是全国水稻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以及拖拉机、旋耕机、柴油机的重要生产基地2009 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销售收入 580 亿元左右,占全国 1/4;农机装备总 量迅速增长,全省农机总动力约占全国 1/20;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 76%,农机经营总服务收入超过 200亿元,各类农机合作组织达到 4300 多个,其中 农机合作社 1130 个。
农机工业是常州市先进装备制造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常州市拥有 200 多家农机企业,从业人员达到 3 万多人,是我国拖拉机、收割机、柴油机、插秧机、农机具及农机配件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常州农机机电市场也是全国十大农机市场之一2008 年常州市农机制造 业实现总产值约 340 亿元,占全省农机制造业总产值的3/5,占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 的 15%左右常州市农机产品中,名牌众多,目前常州农机企业拥有 5 个“ 中国驰名商 标” 、4 个“中国名牌产 品” ,拖拉机、插秧机、柴油机等 农机产品的市场份额较高至 2009 年,常州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1.5%,全市 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服务公司)达 115 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 77个三)人才需求从对常州市及江苏省主要农机制造企业的调研分析来看,产品调试、产品检验、现场管理、售后服务及零部件采购等工作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不到 20%,专业对口率更是低于 10%这种专业不对口和学历层次较低的专业岗位人员配置严重制约了区域农机工业的发展据调研,5 年内,常州地区 农机制造企 业需要以上相应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3000 人以上。
按照江苏省农业机械推广法规要求,从事农机技术应用与推广的专业人员比例应当不少于 80%,而实际农机专业毕业的应用专业人员还不到 30%,从事农机监理的专业人员则更少据江苏省农机局统计, 2009 年江苏省市、县(区) 、乡三级农机专业人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 30.6%,专业从业人员中高级、中 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3.5%,31.1%和 40.7%,与全省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极不相配,严重影响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培养大批农业机械技术专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迫在眉睫常州市三级农机人才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 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二是文化层次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机实用人才总数的 13%左右,而且他们大部分是通过农机推广机构简单职业技能培训获得技能证书、通 过自学等形式取得学历,综合业务水平低,加之 视野狭窄,很难 适应现代农业产业 化发展的需要;三是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 50 岁以上的实用人才队伍比例占 43.2%以上,而且行业、 产业上不合理,大多集中在农机具操作手方面根据常州市农机局预测 ,近 5 年,常州市高、中级农机维修人员缺口达 1200 人以上。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农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很少,在江苏省仅两家,且招生规模小因此,就我 们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 的学生而言,就业前景还是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