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甪直古镇导游词(7篇).docx

38页
  • 卖家[上传人]:Sup****ng
  • 文档编号:595026558
  • 上传时间:2024-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85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甪直古镇导游词(7篇)甪直古镇导游词(精选7篇) 甪直古镇导游词 篇1   甪直镇,与苏州古城同龄,为江苏省首批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又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太湖风景区13个景区之一镇政府斥巨资修复景点景观,已向游人开放的有:保圣寺唐塑罗汉、叶圣陶纪念馆、陆龟蒙陵园、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服饰馆、万盛米行,每年举办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3万人次新区建有高尔夫球场、金澄湖游乐中心等设施,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旅游度假胜地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早晨的太阳从破了的明瓦天棚里斜射下来,照在柜台前那几顶晃动的旧毡帽上……”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开头的一段描述  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曾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其中描写粜米场景的片段以《粜米》为题,也被选进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海内外  其实,万盛米行的原型是甪直镇南市的万成恒米行,位于甪直镇南市河的西岸。

      它地处甪直古镇南大门,从南塘港北行进南大桥,或从镇域西侧的田肚江东行过衙门浜桥就来到万成恒米行的河埠头  万成恒米行是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米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米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米行的河埠头当地方言叫“河滩头”,为装卸谷米的码头  新中国成立后,这家米行跟其他米行一样,被改造为当地粮管所的粮食收购站和粮食仓库,一直承担着为国家收购甪直地区农村的夏粮小麦和秋粮稻谷的任务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国家对农民粮食生产和收购政策不断放开,地方粮食收购的职能逐渐完善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地方粮管所的粮食收购和居民粮食供应走向市场化,“万盛米行”也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看到的“万盛米行”,是甪直人民政府为开发古镇旅游业,于1998年筹资改造的,地点在与“万盛米行”原址相隔一百多米的南市河东岸改建后的“万盛米行”,力求再现民国年间江南的米市风貌,三开间门面的屋檐下悬挂着“万盛米行”的金字招牌,店铺内设有收售粮食的柜台,上挂“万商云集”牌子。

      店铺后是宽敞的石槔大院,穿过院子来到“耒耜堂”,堂内陈列着江南旧式稻作农具和加工谷米的器具,成为一处独具水乡风情的“农具博物馆” 甪直古镇导游词 篇2   甪直妇女的传统服饰是很有水乡特色的,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而出名,这种着传统服饰妇女站在人群里既亮丽又显眼,被城里人戏称为“苏州的少数民族”  甪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乡风格甪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甪直农村妇女上苏州、去上海特别的显眼,被城里人称之谓“苏州的少数民族”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尤其是该镇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

      甪直古镇导游词 篇3   甪直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棋布1920_年,誉满中外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踏上社会的第一站就来到甪直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从此与甪直古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1920_年到1920_年离开甪直的近四年时间里,他与同事们自编教材,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他带领学生创办了意含先生、学生共同努力的“生生农场”,他深入底层、贴近农民、使他的文学创作获得了大丰收他先后发表了近百篇的小说和散文在甪直期间,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以及著名的以甪直米行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他为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人的一代师表1988年12月8日,叶老不幸在北京逝世,根据叶老的个人意愿,他的骨灰在其亲属和各有关领导的护送下,归葬在第二故乡甪直,这也是甪直镇的光荣目前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馆名的“叶圣陶纪念馆”已成为了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镇内还有甪直澄湖“出土文物展览馆”,有“水乡服饰馆”、“万盛米行”、“农具博物馆”、“王韬纪念馆”和“萧芳芳演艺馆”等景观,让您在充分领略江南水乡风情风貌的同时,还能更多的赏析小镇深深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您能更加钟爱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

        被誉为“江南少数民族”的水乡妇女服饰是小镇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是一幅美丽的水乡风情画小花布、老土布、绣花鞋、高管裤、对襟衫,配以束裙、束腰、包头巾,把水乡妇女的勤劳、美丽、淳朴、善良尽情地展示在您眼前当您徜徉在古镇的街头巷尾,您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民族服饰所倾倒悠久的历史,积存了众多的地方特色文化,使广大游客赏心悦目水上迎亲表演,水乡服饰展示,刺双面绣、编草鞋等表演都是甪直旅游区为广大游客精心准备的文化大餐今年参加第二_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各国官员观看后,盛赞这些表演是真正的江南民族文化,也是能够走向世界的文化  甪直古镇经过长期以来的努力,现在已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20_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目前,甪直旅游配套设施基本齐全,有宾馆、度假村、特色餐馆,有琳琅满目的各种旅游纪念品,有规范的游客中心和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旅游发展公司并已导入了ISO9001的管理甪直人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正将甪直古镇建设成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和华东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甪直古镇导游词 篇4   甪直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东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接昆山市。

      距苏州市区十八公里,上海虹桥机场五十八公里,苏沪机场路穿镇而过  甪直有一个难识的地名,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甪直的“甪”字有三横三竖,左上角加一撇构成,这正是历史上本地区的河流形状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光优美,是太湖流域水网地区的一块宝地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  走进甪直,就如同穿梭一道悠久的历史长廊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20_年),保圣寺,白莲寺的兴建,加速了集镇的形成,逐渐形成了一里见方的市镇,时称“甫里”宋、元时期(11世纪),甪直已初步形成了现在的格局明代(14世纪)正式设里甫镇,为长洲县五镇之一,成为“郡东乡镇之首”,商贾云集,居民近万户,是繁盛的水乡市镇清代(17世纪)改称甪直,属元和县,以后一直是苏州东郊的重要城镇  因此,2500多年的历史沉积为江南古镇所仅见,悠悠的河水、曲曲的河、弯弯的桥、窄窄的街、深深的巷、长长的廊、斑斑的粉墙,沉沉的黛瓦,参差万户人家,纷陈百号商贾、体现了经典的江南水乡文化,无怪乎,费孝通先生称甪直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水乡水乡,水是水乡古镇的灵魂甪直地处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抱水环的泽国典型弯弯的河道似玉带环绕着古镇,碧波荡样的河道两旁是精美的、形态各异的缆船石雕驳岸,这也是古镇辉煌历史的写照。

        因为有了水才会建桥,甪直不但水秀,桥更美在古镇区内五点六公里长的河道上,横架着形式多异的江南小桥七十二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桥,有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行桥,狭窄的石板桥,双桥、姐妹桥、钥匙桥、还有小溪上的半步桥,可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七十二半桥”;甪直古镇因此被茅以升喻为中国古代桥梁的博物馆,这些古桥把一平方公里的古镇装扮得精美绝伦 甪直古镇导游词 篇5   欢迎各位来到甪直古镇观光游览)U直古镇位于苏州东南约25公里处古镇周围湖泊众多,河网密布,古镇上“小桥,流水,人家”到处可见因此,可以说直是—个典型的“水乡泽国”  甪直,古称甫里到清代才改称甪直甪直;来源于“六直”所谓“六直”,是指古镇东边的大直、小直、直上泾三条河道可以通达六处的意思而“用”,则是占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吉祥的独角兽,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尊雕塑上的形象据说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种浯言、信息灵通的特异功能,能够保证风调雨顺,护佑—方平安,所以取“川”与‘‘六’’在吴语中的谐音,将乏;镇命名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为古镇的镇标,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厂占镇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川直古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

      古镇面积仅为1.1平方公里古镇北靠吴凇江,南临澄湖,境内水域宽阔,河道纵横,自古盛产稻、麦、淡水鱼类以及席草、菱藕等水生植物,堪称地道的“鱼米之乡”  古镇不仅有丰富的水乡物产,而且与其它江南古镇相比,它更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吴王夫差都曾先后在这里营造过离宫镇西南的张陵山是西汉丞相张苍的墓葬处;唐代诗人陆龟蒙曾隐居于古镇白莲寺西,至今仍保留着他的衣冠冢古镇自元代创办了甫里书院以来,—直重视教育,培养的秀才文人不计其数到近代民国初年,古镇更是率先兴办新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以及王伯祥、沈柏寒等均在此任教,为古镇培养出了不少人才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古镇留下了徐多的历史遗迹和名人足迹从古寺、古园、古街到历史名人的古宅,整个占镇宛如—座琳琅满目的历史古物馆其中,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不仅能得到文化的滋养现在古镇—上保存着古堡圣寺、陆龟蒙词、叫圣陶纪念馆、沈宅、萧宅、万盛米行、王韬纪念馆等古迹和人文景观尤其古堡圣寺中所保存的彩塑罗汉像是江南古镇中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来古镇视察后,为古镇题写了“神州水乡”几个字。

      今天“神州水乡”已作为让镇人的骄傲,成了甪直古镇的代名词镇于19Q4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同时被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一下面就请各位随我一同进入古镇去领略“神州水乡”的独特风姿吧  [保圣寺]  甪直古镇之所以有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镇上有一处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圣寺古物馆至今为止,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江南古镇,恐怕也只有甪直吧  保圣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和著名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一样,同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历史上,屡次兴废宋代是其香火盛期,当时寺内殿宇达五千多间,僧众有千人之多,寺庙范围达半个古镇到民国初年,寺内建筑几乎全部倒塌,部分寺基改建成了学校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雄宝殿倒塌时,毁坏了殿内西壁的罗汉塑像,后经蔡元培、顾颉刚等著名学者文人的倡修,于一九三二年:在大雄宝殿的遗址上建造了古物馆以保护罗汉塑像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古寺进行了整修现存的古寺山门是—‘九L四年时,按清乾隆年间的山门原貌重修的山门—卜“保圣寺”三字是当代扫法家费新我先生所题写的  穿过题有”辅扬显秘”的.:二山门,就可看到天王殿立于院子正中。

      天王殿建于明代,清末同治年间重修,但仍基本保留着明代风格,其昂嘴斗拱结构就是明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其步柱的覆盆式柱础,则是北宋遗物据考证这座天王殿是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