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4).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9142655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8.6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 春游湖①徐俯双飞燕子儿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②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注:①湖,指杭州西湖②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这首诗作者通过描写桃花盛开、春雨断桥、 等湖光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夹岸桃花蘸水开” 一句中“蘸”字用得非常传神,请你作简要赏析诗句“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韵脚是 0“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 “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 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请发挥想彖把它描绘出来诗歌的后两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万巨①卢纶把酒留秤听琴, 霜叶无风自落, 人愁荒村路细, 望断青山独立,难堪岁暮离心 秋云不雨空阴 马怯寒溪水深 更知何处相寻注】①万巨:人名1) 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的天气状况(2) 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 衬托了这种心情3) 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5.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踏莎行•江上送客(元)张翥芳草平沙①,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②愁不去将人去薄劣东风,夭斜③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注释】①平沙:旷野②将:送③夭斜: 袅娜多姿貌1) 请发挥想象描绘“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中的景象2) “碧云红雨小楼空” 一句中的“空”字体现词人怎样的情感?6. 《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阎秋色满秦川,残阳初过雨,极浦涵明月,登临渭水边何地不鸣蝉.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阎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两句的妙处(2)尾联借用太公垂钓的典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 移家别湖上亭第2页,共10页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请结合诗句描绘诗歌呈现的画面这首诗借“柳条”这一意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O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释】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 竹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 法呢?简要分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小舟待发或柳树阴浓【小题2】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 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 “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 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小题3】表达了诗人在“人不度时”看到“小舟撑出柳阴來”的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愉悦之情, 也反映诗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再结 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作者通过描写桃花 盛开、春雨断桥、小舟待发或柳树阴浓等湖光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 爱之情此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 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本首诗,“蘸" 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 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 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一条小溪上面, 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渡二第4页,共10页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 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 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因此,“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 柳阴来"表达了诗人在“人不度时"看到“小舟撑出柳阴来"的柳暗花明、豁然开 朗的愉悦之情,也反映诗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2. 【答案】【小题1】七言绝句枝迟时【小题2】“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 心情小题3】示例: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川;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体裁及韵脚的分析能力近体诗从句数可分为绝句和律 诗,从字数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韵脚是韵文(诗、词、歌、 赋等)句末押韵的字此诗的韵脚是:枝、迟、时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歌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种试题的答 题思路:读懂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 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读全诗,可以看出 “千枝*万枝与后面的“掩映一词相呼应,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 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此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 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注意不能翻译诗句这句诗所描绘的画1!1是: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3. 【答案】【小题1】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小题2】喧嚣浮华者如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 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 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如: 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 尔东西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读懂诗歌 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理解诗歌的主题这首诗后两句写桃李艳丽,终要开尽;青草不起眼,却能常 绿从中可以体会到的哲理是:喑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 久长远4. 【答案】难以忍受;无风;不雨【解析】(1) 此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完成的前提是把握“难堪可 解释为①不能忍受;②发窘;为难.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二(2) 此题考查了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 的,而诗人为了衬托出这种心情,借用了第二联中的“无风不雨(3) 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为答案有三 点.分别可从诗歌中的“留君愁从望断"进行思考.答案:(1) 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二意思对即可)⑵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3)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 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 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 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回答本题,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字词的准确运用.5. 【答案】(1)本题考查对诗歌描绘的画面的理解与描述.“芳草平沙,斜阳远树, 无情桃叶江头渡”描绘了 “旷野Z上,芳草萋萋,远处树映斜阳,离别在桃叶渡口,倍 感凄凉”的画面,既写出送别的场景,更点染出送别的气氛.根据这些理解展开想象加 以生动的描述即可.(2) 本题考查关键词的表达作用.“碧云红雨小楼空”描写了客人(情人)离去后人 去楼空的景象.“空”字更添寂寥落寞之感.答案:(1) 示例:旷野之上,芳草萋萋,远处树映斜阳,离别在桃叶渡口,倍感凄凉.(内 容正确(1分),有画面感(1分).)(2) “空”字抒发了词人对客人(情人)离去后人去楼空(1分)的寂寥落寞(1分) 之感.【解析】这首词题为“江上送客”,细推词中之意,当是送一位与之欢会的女子.上片作 者把她比作桃叶•“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既写出送别的场景,更点染出送别的 气氛.“将愁不去将人去",寻常语乃见巧思.下片写舟已远发,词人孤寂惆怅 的心情.而欲写离情,偏不直叙出,却以想象明朝重觅吹笙,碧云红雨,小楼 人去作结,较直叙更加动人.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 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 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不同,但多数情况 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兰、荷的高洁; 笛声的思乡怀远;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梧桐的凄凉、悲伤;杨花的离散、漂 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6. 【答案】(1)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的手法,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 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陶醉。

      2)表达了诗人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赏词析句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第一步准确指出 用了何种手法先看修辞再看运用了哪一类抒情、哪几种手法,最后看章法 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 效果,如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 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和议论等,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 烘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白描细描、用典等残阳初过雨,何 地不鸣蝉”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的手法,勾画出一幅静中 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与陶醉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 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阅读理解词作,尾联借用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 感 7. 【答案】【小题1】春风微拂,我来辞别往tl最喜爱的湖上亭。

      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 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 是老相识了鸣声悠悠,使人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