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第15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gu****iu
  • 文档编号:346338490
  • 上传时间:2023-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1.50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标要求: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精神:理解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法治意识:生活中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坚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法的特征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提醒] 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

      2.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学习西方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提醒]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考向一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典例1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深刻揭示了法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科学阐明了法的价值和功能、法的基本关系等根本问题,把对法的认识第一次真正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是(  )①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③法是一定社会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④法是调整所有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错误,法是一定社会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④错误,法是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变式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表明(  )①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②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③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④法是由社会成员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法的产生;④说法错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考向二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典例2 截至2021年1月1日,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274件,包括宪法1件、宪法相关法46件、刑法1件、民商法23件、行政法92件、经济法75件、社会法25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类11件。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由此可见(  )A.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B.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C.我国已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案 A变式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回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④实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①错误,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是法治体系;④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并没有实现易错点 误认为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法律训练 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

      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说明法律(  )①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②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④所反映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B核心考点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及其要求(1)原因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②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总目标及其要求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具体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具体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②具体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①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具体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拓展提升] 比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区别实施方式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后盾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发挥的作用 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国将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法治为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发展与延伸,法治对德治理念的弘扬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具体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提醒] 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考向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典例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的提出(  )①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②形成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③符合我国国情,直接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④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目标的提出需要我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②错误。

      ③中“直接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说法错误,排除变式1 古语有云:“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①法治应该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②法治从“治人”“治事”中彻底解放出来③法治的关键在于建立良法体系④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完备法律体系的严格实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从‘治人’‘治事’中彻底解放出来”的表述错误,②排除法治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建立良法体系,还包括执法和守法等,③错误考向二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典例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  )①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依宪治国、依宪执政②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③全国人大领导立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④公民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全民学法全民守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错误,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司法机关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③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变式2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某高中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同时还通过举行升旗仪式、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倡议签名活动、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组织师生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参与性,强化学生学习宪法的体验,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使宪法走入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公民法治意识②捍卫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③强化宪法至上,为人民提供各项活动的行为准则④维护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