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中的作用探析.doc
8页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中的作用探析闫晓丽 叶县第四小学摘要:阐述了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特征和意义,通过访谈总结出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主要途径与形式,并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内涵、特点及其实现条件分析了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可能性及其优势,提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模式关键词: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学习方式;移动;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思想、信息、创新成为重要的资本的时候,终生学习成为首要大事特别是终身教育的实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得学习无时无处不在,时刻与我们相伴,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调查,人们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习得的知识有80%来自于非正式学习,而人在其一生中习得的知识也有80%甚至更大的比重来自于非正式学习[1]同时,随着3G时代与移动生活时代(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为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移动学习平台中,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使得以移动学习为平台的非正式学习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几率那么学生如何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进行高效的学习也随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基于此,笔者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以期从多方面把握当前学生在新的技术及理念下的非正式学习状况,并结合学生实际,利用移动学习所体现的思想理念,重构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方式,用以指导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的研究方法开展,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状况,探索以移动学习为平台,非正式学习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构建信息社会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尤其是非正式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建议1 非正式学习1.1 非正式学习的内涵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一词源于20 世纪4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 但总体上来说大同小异[3]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2]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是相对的概念,通过两者的比较更好的理解非正式的内涵表1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比较正 式 学 习非 正 式 学 习学习目的获取学历、文凭、证书,或是工作需要与个人兴趣和需求密切相关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固定,知识来源有限内容不定,资源多样性,来源多元化学习时间学习时间是预定的(课程表)局限学习随时发生,发生在任何时间学习地点有明确的学习场所可发生在任何地点学习动机源于外部压力源于学习者内部动力学习过程系统的,有组织的自然发生的,融于日常生活工作与实践中学习目标统一、明确、固定的学习目标无严格、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模式教师引领式学习模式学习者自主学习模式学习周期较长往往是瞬间行为由此可见:非正式学习是除正式学习之外的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通过自主实践或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新知的学习活动,是无系统性的、非结构化的,是过程不确定的、比较随意的进行自由的学习活动,是大多数人学习与做事的一种非正式的、不定期的、即兴的学习方式。
它符合学习本身的规律,并且学习内容全面而实用,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结果更容易迁移到实际生活或问题中去1.2 非正式学习的特征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发生虽然它与正式学习在许多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并未对它成为正式学习的有利补充和完善产生影响,它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自主性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是自我导向性学习,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由学习者确定,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导和主体学习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手中,而不依赖于教师和他人第二,灵活性非正式学习的知识获取途径是多元化的,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随时随处都有可能发生非正式学习: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中;各种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与同事、朋友和家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为此,非正式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与方式完全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调整第三,情境性非正式学习是脱离教室和教师限制的一种自主学习形式,它常常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直接相关事实上,在工作场所中所进行的学习,大部分都是非正式学习的形式从组织内的学习内涵来分析,真正从课程中学到的只占三成以下,其余都是非正式学习[4]。
第四,协作性相对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孤立的,相反,它更强调学习者的协作性,强调学习者的交流共享,这是因为非正式学习多发生在一定情境中,而在情境中总有一些社会群体与之相连,学习者就是在社群中通过观察、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并通过交流完成学习的因此,非正式学习积极鼓励团体通过对话、反馈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进行学习1.3 非正式学习的意义非正式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课堂”的概念变得非常广泛,如博物馆、图书馆、网络电影、图书、报纸、广播以及身边的人它打破了学校的禁锢,使人们可以在更辽阔的世界中进行学习,在更广域的情境中得到涵化应当说,各种非正式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可以将非正式学习的意义归结为以下五点: 其一,促进学习者个性全面发展;其二,促进学习者创新性学习;其三,弥补正式学习之不足;其四,提高学习者的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其五,促进终身学习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1.4 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主要途径与形式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学校所提供的资源进行非正式学习,如去自习室自习、去图书馆、去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也有少部分的学生通过收听校园广播、组织集体电影欣赏、参加社团活动、参观博物馆、假期游览观光、加入学生会、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
而就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形式而言,可总结分为四类:个体内省、交流协作、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大多数学生以个体内省为主,如自习、观察(观察人物,观察事物、环境等)、阅读(读书、读报、看文件、浏览网络信息等)、撰写笔记或日记(包括网络空间日志Blog)和开展行动学习(注重反思活动)等都属于此种类型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进行两人或多人间的交流协作从而实现知识经验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也有少数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视频学习网站、名人博客等途径进行网络学习对于移动学习,98%的学生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却有过用自身所拥有的移动终端设备学习的经历,如上网浏览各方面的信息、联系沟通师友与亲朋;mp3、mp4听音乐与听力,娱乐学习为一体,尤其对英语听力的提高有很多帮助;还有电子词典对于外语的学习也带来了随时随地随需的方便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在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开展是极具可能,并且将会有很大的空间2 移动学习2.1 移动学习的概念M-learning是Mobile learning的简称,在国内,通常被翻译成移动学习目前对移动学习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移动学习[6]。
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如移动、个人数字助理PDA、掌上电脑、移动笔记本电脑)等获取学习信息、资源和服务,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一种全新感受的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一个分支,一个发展,它是在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与数字化学习相比,移动学习不用在电脑面前,就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进行学习,在信息量日益剧增的现代社会里,移动学习的灵活性满足了学习者在新时代下对信息获取的需求2.2 移动学习的特点移动学习具有E-learning时间的终身化、空间的网络化、主体的个性化、内容的整合化和交往的平等化的特点同时,移动学习又是对数字化学习的拓展,有它区别于数字化学习的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学习的开展更加灵活其一,移动性,便捷性形式上是移动的,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者都是移动的移动学习的这一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其二,即时性,交互性由于在移动的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意愿随时开展学习,在需要某些知识的时候马上学习,借助移动终端和教师、同学及时地进行交互。
这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移动学习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及时学习2.3 移动学习在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实现条件大学生新的学习需求需要移动学习,而要想进行移动学习,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支撑于物质基础如:与音、视频播放器等移动终端设备,无线网络与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的引入可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随身上网浏览、获取、下载、传递、撰写信息,受到诸多学习者的喜爱,这就为移动学习在学生中开展提供了可能与前提条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移动学习的实现条件其一,学习者有新的学习需求随着开放式教育的深入,网络成为学生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学生慢慢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但是,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具备相对固定的上网学习场所和集中的学习时间段,由于受到一定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所以更加自由灵活、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新的学习需求而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境则是随时随地开展的,并且移动设备所具备的轻便、灵活、移动等优势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更能够吸引学生,使具有很好的接受新事物能力的学生更容易接受移动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此外,学生每天都会有许多零碎的空闲时间,这就更加能使移动学习在学生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二,硬件设备已具备移动学习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硬件支撑,而支持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如、电子词典、MP3、MP4播放器、智能、笔记本电脑等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持有率,这就为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其三,支持技术已成熟移动学习的发展也离不开WAP、3G、 Bluetooth等相关通信技术的支撑和实践应用3G时代的到来,将可以真正地实现学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因为3G技术给移动学习者提供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条件,而WAP技术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应用同时,无线通讯技术实现了无线上网学习,从而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得到了扩展3 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中的优势网络无处不在,未来的世界是互联的,更是移动的随着知识更替的加速、竞争日益激烈,终身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移动学习这个新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更为非正式学习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移动学习具有较强的即时性、移动性、便捷性、个性化、交互性、共享性、参与性等特点,使得非正式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情境性、协作性、随时随地性更加突出,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由于移动学习带来了学习方式上的革命,同时也正在慢慢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观念,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非正式学习,在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中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
我们将移动学习在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优势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移动学习终端的便携性为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与平台移动学习终端主要包括无线连接的笔记本电脑、智能、、PDA、MP3、MP4播放器等,它们都具备可携带性、无线性和移动性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设备在功能上呈现出互补性,而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