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doc
4页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摘 要: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福建 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北上”趋势明 显,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面临严峻挑战在新的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福建产 业定位的关键在于强化产业分工和专业化 ??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福 建;产业结构;定位 ?? 1 国际产业转移推动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大,福建省引进的外资规模也日益增 加由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国际产业对该省的转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 一阶段是 1978-1987 年,国际产业转移起步 发展 阶段随着市场开放,外资 从小规模试探逐步加快进入, 1984-1987 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平均为 7 千万美元 1985年首次突破 1 亿美元从 1979年至 1987年,全省累计承接国 际资本转移 ??3.01?? 亿美元 (2) 第二阶段是 1988-1995 年,国际产业转移高 速发展阶段 1988-1993 年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每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都成 倍增长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自 90 年代开始进入福建,较多投资于资金、技术 密集型项目。
从 1988 年至 1995年,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 134.28 亿美元 (3) 第三阶段是 1996年至今,国际产业转移平稳发展阶段外 商直接投资在经历 1999 年和 2000年小幅下滑之后, 2004年有了明显增加,达 到 47 亿美元同时进入世界 500 强的跨国公司来闽投资增多,国际转移产业结 构得以优化从 1996 年至 2004年底,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 369.31 亿美元 ?? 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福建产业结构变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 1)促进福建产业结构的 工业化 ??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见表 1)2004 年外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 达到 79.5% ,远远高于全省总体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 48.7%的比重,两 者相差 30.8 个百分点,这表明外资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2004 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 企业 的产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 的份额是:工业总产值占 59. 55% ,工业增加值占 57.71%,产品销售收入占 59.42% ,利润总额占 69.28% ,资产总额占 54.64% ,均已占到 1/2 甚至更 高的比重。
( 2)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化发展 ?? 20世纪 80 年代,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是以轻纺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 发展 中国 家转移福建省得改革开放之先,主要承接了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 地区的以轻工制成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 90 年代以后,在全省承接的 国际转移产业中除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 电子 信息产业,以及资 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趋势同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基 本一致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全省重化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2002年全省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开始接近轻工业 2005 年,轻重工 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由2002年50%: 50%,变为45%: 55%近几年福建 电子、石化、机械等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以 IT 产业 和石化产业为代表的大项目的进入 2005年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 43.9 %,拉动全省工业增长 8 个百分点 ?? (3)推动福建产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发展 ?? 2004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所在行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比重的共有 12 个行业:通信设备、 计算 机 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91.94%)、文教 体育 用品制造业( 87.47%)、橡胶 制品业( 86.1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84.3%)、纺织服 装、鞋、帽制造业( 76.99%)、皮革、毛皮、羽毛 ( 绒)及其制品业( 75.14%)、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74.21%)、金属制品业( 71.45%)、家具 制造业( 70.9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68.45%)、塑料制品业( 67.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4.88%)。
这些行业基本都是加工 工业,其中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的比重高达 91.94%,这说明除一般性加工工业外,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 加工工业也是国际产业向福建省转移的重点 2000 年,外商与港澳台商的高新 技术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 76.8%,到 2003 年达 81.5%;在全部 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部的 98.0% 外商产业转移项目许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技术层次较低的电子零件加工组装业,这导致福 建省高技术产业附加值率明显偏低 2003 年,在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计 算机制造业的每百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额只有 6.93 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 造业也只有 7.87 元,虽然比全部工业的增加值率高,但远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 业的平均水平 ?? (4)促进福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 改革开放以 来,由于进入市场的壁垒不断被打破,福建省非国有 经济 发展迅猛,企业数 量众多,规模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产业集中度下降外资持续大规模的 进入对全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外资企业的规模远远超过 同类企业,居所在行业的前列。
2004 年,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的平均工业总 产值是 3868.06 万元、平均资产总额 3858.3 万元、平均产品销售收入 3764.55 万元、平均利润总额 165.43 万元,与之对比,规模以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的数值相应高出 3286.74 万元、 1504.16 万元、 3130.14 万元和 180.92 万元, 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的数值分别高出 6718.94 万元、 5649.6 万元、 6542.27 万元和 750.47 万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欧美大型跨国公司在一些规模经济效应 显著行业的投资,不断扩大单项外商投资的平均规模,有效提高相关产业的集 中度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福州冠捷电子产量已跃居全球同类型企业第 3 位,中华映管产量位居全国同类型企业第 1 位在汽车产业领域, 2003年东南 汽车公司轻客的产销量已占据同行业第 2 位,轿车居第 9 位 从总体看,国际产业对福建的转移重点,集中于中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工 业和一般性技术产业,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大型投资企业相对较少 2002-2003 年度福建省列入全国 500 强的外资企业仅有 19 家,占全国的 3.85 ,这与该省 吸收外商实际投资居全国第三位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 2 福建面临国 际产业转移“北上”的挑战 ??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改变了改革开放后的头 20 年高度集中于广东、福建两省的局面,开始大规模地面向 江苏、浙江、辽宁、山东等省在产业转移“北上”的总体趋势中,福建省利 用外资表现出不断下滑的态势以台资为例(见表 2), 1990 年以前,福建一 直是我国台商投资大陆布局的重心地区,所吸纳台资一度占到大陆吸纳台资总 额的 30%以上然而自 1994年以来, 来福建的台资项目和规模逐年下降 2000 年 台湾 企业投资大陆 26.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08.1%,而投资在福建的却 比上年下降 47.5%2000年福建吸纳台资所占总体份额已从 1991年的 32%降至 3.82% , 2005 年为 6.63%福建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中,没有能够在吸引和承接外资的 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除了亚洲 金融 危机、国际国内吸引外资竞争更加激烈 等外部因素外,福建省的综合配套环境比较薄弱,明显制约了国际产业向福建的转移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 (1)福建 工业 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差 ?? (2)福建基础设施较差,市场容量有限。
?? (3)福建缺乏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 的基础条件 ?? (4)福建投资软环境不够理想 ??3 处于国际产业转移中的福建产业定位 ?? 目前,福建的主导产业为 电子 信息、石化、汽车三大产业,与“长三角”、“珠三角”在 经济 技术发 展方面客观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福建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较强 的优势在对各地区产业同构现象的一片谴责声之中,福建产业只能固守传统 优势产业?如何避免产业低地的形成?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制造业向 中国 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大量外资尤其是跨国资本的进入,一 些区域产业结构实现了跳跃式演进,加快了各区域间产业结构同构化的步伐 但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和趋势,使产业结构的趋同并非一定意味着 地区间分工和专业化的弱化第一,随着竞争不断加剧,产业转移已由原来单 个项目、单个 企业 、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转移也就是很多产品生 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或区域进行,形成以工 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产业链分工体系第二,跨国公司成为产业国际转移 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 2002 年,在全球直接投资流量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跨 国公司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增加了 30% ,创造了 3.4 万亿美元的附加 值,约占全球GDP勺1/10,同时,其全球销售额高达18万亿美元,是当年世 界总出口 8 万亿美元的 2.25倍。
2003年研发开支超过 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 有六家 (福特汽车、辉瑞制药、戴姆勒一克莱斯勒、西门子、丰田和通用汽 车)相比之下,在发展中经济体中,研发总开支接近或超过 50亿美元勺只有 巴西、中国、韩国和中国 台湾 省跨国公司勺主导地位决定企业内勺全球分 工已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更加主要勺模式这种跨国公司内部勺分工主要表 现为母国公司控制一个产业或生产流程中具有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勺生产环 节,而把非核心技术勺、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勺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同 时,跨国公司社会化协作程度高、横向联系广勺特点还导致国际产业转移勺集 群化,即跨国公司主动地带动和引导上下游企业勺投资,通过本地化战略勺实 施,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产业群总之,新出现勺这种产业链分工和企业内分 工是一种更为细致和发达勺产业分工形态在这种新型分工格局下,一方面是 出现产业结构趋同勺趋势,另一方面区域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却在不断深化也 就是说,产业结构趋同与区域分工深化可以并存这样一来,市场竞争就由单 个企业之间勺竞争转变为生产分工协作、生产体系之间勺竞争 ?? 因此, 面对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福建产业定位勺关键不在于是否选择区域间勺“同 构产业”,而是如何强化产业分工和专业化,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 (1)必须转变“撒胡椒面式”勺产业扶持政策福建省不论在支柱产业、重点 产业勺确立,还是产业集群勺扶植方面,动辄十个几十个行业勺做法并不鲜 见由于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资金分散,因而不能发挥出产业政策勺作 用 ?? (2)加大对跨国公司转移产业勺导向力度把吸引外资着力点放在引进跨国公司及与跨国公司生产相配套勺企业群上,特别注重引进与大项目 关联度大、面向全球供货勺零配件项目 ?? (3)在企业规模结构方面,要重点培育“专、精、特”勺小型巨人企业福建工业化勺进程一直承受着 “只长不大”勺企业“侏儒症”问题勺困扰,产业竞争力因此难以获得有效提 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被视为“作大”勺重要途 径,但政策勺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浙江省“不求其大,只求其优”勺产业发展思路值得借鉴他们以相对市场份额作为衡量企业竞争。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