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元-养生的核心.docx
7页“保元”-养生的核心 什么是元气元气与生俱来,主持诸气,是诸气之动力本原元气壮则诸气壮,元气衰则诸气衰,元气动则诸气动,元气息则诸气停陆游诗云: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秋毫失固守,金丹亦奚为所以古达人,一意坚自持魔鬼虽百万,敢犯堂堂师元气”如同干电池里的电,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如间断使用则寿命长,如连续使用或短路,则寿命短秋毫失固守,金丹亦奚为”,意思是:稍不注意兵败如山倒,吃什么药也没用了反之,“一意坚自持”,坚持保元,病邪再嚣张也不要紧怎样保元气“保元”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内经所云:“持满”和“御神”持满”就是端着一碗水,保持满满的状态,要像不让水洒掉一样爱惜“元气”御神”就是把握自己的精神状态,使之“心平气静”而不失控先说说“持满”中医养生追求“练精化气”什么是“精”,有力气不用,保存到一定程度就成为“养精蓄锐”的“精”然后将“精”珍惜保存,持以时日,才能化为“元气”持满”的意义就在于此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基本做到“持满”能而不为从字面上看就是能干也不干但这不是消极而是要量力而为人的生命力就像橡皮筋,当达到极限时再拉就断裂了如果不超越此限度,今后还可以拉千百次,如果超此极限就会马上断裂。
很多人出事就是缺少自知之明,由过度劳累引起的在生活中,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避免放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青年人没有保健意识,或有疾病自己暂时不知道,也要注意“能而不为”有人说:劳累时休息一会是长寿秘诀此话有理合于自然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在自然环境下进化而来的,违背自然,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运动:人类是运动着进化过来的,运动才符合自然当代人上班伏案办公,下班坐车代步,晚上看电视运动减少内经云:“久卧伤气”,人不活动,体力渐衰,阳气不行,易受风寒所以最好天天运动,微微出汗,以防感冒少食:人类是饿着肚子进化过来的吃得太多太油腻而且运动少,吃进去的多余食物就是毒素,垃圾,就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素食:人类是杂食动物,东方人是农耕民族,自古以来以素食为主内经云:“恣食肥甘厚味,足生大疔”,意思是多吃油腻足以生疔疮如果食用了添加抗菌素和激素的动物肉,危害更大早睡:人类和动物千百万年来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当代人通宵达旦工作娱乐,阴阳颠倒,违背自然暗耗阳气按中医理论:只有晚9点至凌晨3点睡觉才养人,白天睡觉不养人,效果不好长时间熬夜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四季:按四季特点养生非常重要,一般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可是现在有了暖气、空调冬季本应天寒腠理密闭,元气内收有了暖气.室内太热,汗出气泄,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夏季本应天气炎热,毛孔开放.寒湿之邪随汗而解如开放空调,寒湿之气乘毛孔开放侵入人体,则易得风湿病自然疗法有资料显示,与五十年前相比,人类的白细胞已减少了三分之一,精子活动能力已降低百分之五十;与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相比,这个变化更惊人了这与农药和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关人是自然的产物,只有自然疗法才是能够被人类身体接受的疗法,是能够真正彻底解决人类疾病的方法正如纯棉代替“的确良”一样人类至今还吃着大自然赐予的粮食,并没有改吃化学合成的食物而且在今天,人们颇有些谈化学食品色变的趋势为什么对化学药物就没有这种普遍自觉的觉醒呢?其实化学药物的危害比食物添加剂大得多提醒大家注意这个问题,尽量少用化学药品,尤其是静脉注射化学药品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穷兵黩武,克伐过重,必至元气受损,治国治病所忌同也,不可不慎是以用药适可而止,治不过三分,七分在养,治病前提,首须病家自养,否则虽药难效养息之要如下:言多数穷,以默养气;久视伤血,以瞑养血;思多神乱,以静养神;妄为伤精,以睡养精;尤忌房劳手淫等伤精行为。
如此则服药必效,否则非药无效,病在自家再说说“御神”御神”,就是驾驭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平静、冷静也就是保持精神健康如何做到“御神”呢?按中医的观点,正如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就是抓住一个“静”字静则寿,躁则天”心平气静则长寿,心浮气躁则天亡有人可能说:在当今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了生存,哪能“静”得下来?除非出家为僧实际上,做好精神保健,正是为了体魄健壮,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静”的含义是让人有张有弛,劳逸适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可逐步达到“静”的境界:对人生的认识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也不例外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这两面性一方面作为自然界的人,具有其他生物的共性,如“生老病死”的规律,这是最基本的,作为具有生物性的人,和其他生物一样,不过是自然界的匆匆过客生者寄也,死者去也”,人来到世间就像住旅馆一样,只是寄住一段时间,终究还是要走的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人,人生是有价值的,应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应在社会上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爱国之心,尽力为人民、为国家做事,也就不枉此生了。
这就是在人生态度上的一张一弛对人性的认识人在儿童时期保留了天真的本性——玩玩”是不追求任何“目的”和“价值”的游戏按庄子“逍遥游”的说法:只有当人成为完全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也就是说,当人们摆脱任何外在与内在的压力去做一件自己高兴做的事情时,生命得以回复到本真的自由状态,生命的内容以美的形式呈现出来所谓“目的”,无非是生命以外的某种对象;所谓“价值”无非是社会的各种认可人在追求这一切时,其实是背离生命本身的人原本是自然的一部分,都是元气所化自然有什么价值?有什么目的?所以人只有达到“游戏”的境界时,才能摆脱焦虑和痛苦正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成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追求无限、把握未来的愿望这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基本需求,也是我们背离游戏境界的心理动力处于两个极端的人:即生活条件最好的和条件最差的人,这种需求更迫切中间部分,即条件不好不坏的人,这种需求较平淡所以从比较消极的角度来看,求“静”的方法,就是“知足常乐”对人性的认识,再进一步讲,就是《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的原始都很善良,没有坏人。
在婴儿阶段,天赋之性还近于先天的本性,总是善的习相远”,后来的习惯一加上,与天赋之性远了,学坏了拿事实来看,我们每个人本来是善良的,习惯却容易使人变坏,因为环境会改变人等习惯养成以后,就与本来的善良和纯洁越来越远,嗜好也越来越大所以,不管做什么职业,乃至出将入相,富到拥有亿万美元,能保持原来朴素本质的人非常少人越接近于本性的“善”,心情才越能接近于“静”的境界,所以心善者寿,向善的修养必不可少对文化的认识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画盲来说,齐白石、张大千等于不存在;对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孔子、老子到曹雪芹的整个民族文化宝库等于不存在;对终年在名利场上奔波的人来说,整个大自然等于不存在想一想,您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把自己排除在世界丰富的美之外了人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要有社会文化方面的理想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可笑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于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由于幼稚,而是由于精神文化上的成熟和自觉而这种成熟和自觉恰恰是通向“心静”境界的桥梁对于处世方法的认识世事纷争,到处充满了回避不了的斗争和矛盾,只有沉着应对、妥善处理、随机应变才能处于主动地位,心才能“静”得下来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提倡人们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你往高处走,我往低处流居处善于像水那样安于低洼处,心胸善于像水那样清静深沉,交友善于像水那样施仁亲爱,说话善于像水那样遵守诚信,为政善于像水那样精简透明,处世善于像水那样无所不能渗透,行动像水那样顺势变化惟有这样,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无忧无虑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