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第8章8贸易保护主义.pptx
42页第五章 贸易保护主义,学习目标 : 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近四十年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第一节 重商主义,案例导入 : 在16世纪,很多西欧国家都采取行政立法手段严禁金银外流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所得到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以防止金银外流这些国家还限制商品进口,对进口商品课以高额关税另外,他们鼓励商品出口以换取金银金银一旦流入国内就绝不允许再流出,违者将被处以重罚,甚至可判处死刑这类立法曾流行于16、17世纪的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各国 这些西欧国家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法律呢?,,,一、重商主义简介,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贸易保护理论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金银货币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二、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 地理大发现扩大世界市场,刺激商业、航海业、工业; 商业资本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西欧一些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三、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1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获取金银,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2国际贸易不可能对两个国家都有利 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四、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1早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 产生于1516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即重金主义),强调少买; 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把增加国内货币的积累,防止货币外流视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2晚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 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强调多卖; 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他的主要著作是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 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 。
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五、重商主义的局限性,,,本节导入案例解析,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本节导入案例中所说的16世纪的西欧国家制定的限制金银流出国家的法律,这是早期重商主义的典型表现形式,认为货币就是财富,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贵重金属越多就越强大,越富有如果一个国家的商人从本国带出金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财富的流失,这种思想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今天都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案例导入 : 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用保护性关税限制国外汽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电器等产品大量涌入日本日本政府通过制定较高的进口关税,致使国外竞争力很强的同类商品无法构成对本国幼稚产业的直接冲击,从而为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提供较为适宜的市场环境另外,日本政府出台了许多保护和扶持新兴幼稚产业内容的法律法规文件,这些法律法规的公布、实施,加强了全社会对发展、保护和扶持幼稚产业的重视,推动了新兴幼稚产业的成长和成熟 另外,日本的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予以巨额资金支持。
在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下,日本的汽车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说,日本汽车行业的崛起是保护幼稚产业的完美实践 这些事实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呢?,,,本节导入案例解析,日本通过实施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提升了本国的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合理性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不能以个体商人单独地仅根据价值理论判断的方式来决策,即个人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利益,而国家考虑的不应该仅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和效率,还要考虑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独立、产业体系的建立及长远的产业的竞争力所以,国家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眼前的和长远的利益是幼稚产业论的目标取向,这种整体利益需要借助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实施相应的贸易保护和干预来实现一、代表人物,李斯特(F.List,1789-1846)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 1841年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当前还不成熟、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扶植其竞争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产业幼稚产业的界定,,,,这里指的幼稚产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 该产业是该国尚未发展成熟的新兴产业,暂时还没有能力同国外较发达的同类产业竞争,且该产业具有发展潜力; 2. 该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即该产业和国内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这些产业的发展有正的外部效应这一特征为幼稚产业的保护提供了必要性; 3. 该产业在现阶段缺乏推动其发展的资金实力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思想,1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将一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 他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并不适用于每个经济发展阶段2生产力论 财富的生产力远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发展生产力必须要借助国家的力量 当自由贸易损害到一国实际或潜在利益的时候,该国有权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较优势是动态且可培养的 落后的国家在面临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时,为了“促进生产力的成长”,有理由采取产业保护措施3国家干预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强调国家在贸易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4关税保护制度 李斯特认为,应采用关税制度来实现贸易保护主义 在该制度的设计上要注意几点:差别关税 有选择性的保护 适时调整,,,三、幼稚产业理论的政策主张,1、保护的目的和对象 保护对象选择: 保护幼稚工业能否在长期获利,取决于三个条件: 第一,这些被保护的“新生儿”必须有长大的潜力; 第二,保护只是短期的,为保护所付出的代价是短暂的、有限的; 第三,被保护的“新生儿”在长大后带给社会的收益会足以弥补社会为保护付出的“抚养费”。
2、保护对象的条件 A.幼稚工业 B.有强大竞争对手的幼稚工业 C.有自立能力的幼稚工业 3、保护期限:30年 4、保护手段 保护手段的选择:关税为主,,,四、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质疑,1幼稚产业选择问题 2被保护产业无效率问题 3国际资本市场融资,,,,面对上述风险,政府要有效实施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保护期限的确定; 加强保护过程中的监管 ; 鼓励国内竞争 第三节 超保护贸易主义,案例导入 : 195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一年日本不仅恢复了战争的创伤,还走上了持续高速增长之路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与其“超保护贸易主义”的外贸政策是分不开的日本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产品内容,增强产品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上扩大出口,从而带动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民的就业水平的提高 这里超保护贸易主义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什么区别呢?,,,一、代表人物及内容简介,(一)代表人物 凯恩斯(John M. Keynes)英国经济学家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二)超保护贸易理论简介,超保护贸易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凯恩斯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持国内市场的垄断高价和夺取国外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进攻性的对外贸易政策。
主要措施是对进出口贸易实行更严厉的许可证制度及外汇管制,如对进口商品规定进口限额、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或禁止进口,对出口商品给予津贴或关税减免等超保护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不同,它已经不是限于保护国内的工农业生产,而是保护高度发展的垄断集团利益;不是防御性地保护国内市场,而是进攻性地夺取国外市场,实现经济扩张二、超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1. 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有效需求 2. 贸易顺差有益,贸易逆差有害,,,三、超保护贸易理论的理论基础,1、贸易顺差理论 A.失业的种类: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国内投资需求,国外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边际消费倾向,有效需求不足,利息率,贸易顺差,,,,,,,,,货币供应量,,,,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对一个部门的追加投资,不仅会引起改部门深入的增加,而且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其他部门的收入增加,致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最初投资的若干倍 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马克卢普、哈罗德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对外贸易乘数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应用的前提条件:国内非充分就业,,,四、超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1认为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过时,反对自由贸易 2鼓吹贸易顺差有益,逆差有害 3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在于救治危机和失业,,,,五、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1. 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2. 保护的目的变了 3. 从保护转入进攻 4. 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段 5.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6. 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本节导入案例解析,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主义政策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的贸易保护政策,即经济萧条时期应该采取的政策,实质上是其“萧条经济学”原理的一种延伸。
传统贸易保护思想的发展说明的是落后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发展本国经济,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却是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它代表了当代垄断资本的利益,代表了贸易保护的新发展第四节 新贸易保护主义,案例导入 : 2009年2月13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其正式的名字为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该法案已经由奥巴马总统批准生效在这个法案中,其第1605节的“买美国货”条款总共只有200多个单词,却掀起了轩然大波买美国货”条款规定,使用该刺激方案下资金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公共工程只能使用在美国生产的钢铁和其他制成品 美国通过新的法案来规定优先使用美国货,其实质是什么呢?,,,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1. 国际竞争加剧 2.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 3. 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 4. 保护环境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理由之一 5.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一定冲击,,,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1以环境保护为名筑起“绿色壁垒” 2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壁垒 (1)严格的产品准入条件 (2)技术认证 3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 4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1实施保护的范围较广,受保护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多 2贸易保护集团化趋势增强 3保护手段层出不穷,,,本章小结,国际贸易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经历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幼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