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开题报告.doc
10页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寻小枚学 号 201040820108年级专业及班级 2010级经济学(1)班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杨讲师学 院 经济学院2014年1月10日毕业论文题目水资源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不少于1000字)选题研究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离农业强国的距离还较远现 阶段中国农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 模式因此,对中国农业增长进程中的生产效率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中国农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 产业部门,是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受自然条件影 响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的特质性水资源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农业 生产与发展的命脉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重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严峻挑 战所以,通过对水资源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研究,有利于实现水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对实现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 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一、关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研究石慧,孟令杰(2007)认为相对于单要素生产率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高度 的概括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全部总和各投入要素的效率,是农业生产中除投 入以外的其他技术因素以及制度因素对于农业产出的影响率应瑞瑶,潘丹(2012)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总产量 和全部要素投入量的比率⑵类似的范丽霞、李谷成(2012)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 率是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单位总投入(加权后)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并指出 分母一般用各要素投入的加权平均来表示⑶谢晓霞(2012)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科技进步就 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断地应用新技术,使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是农业体系的效能 达到最优、生产效率最高、生产费用最低还有学者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与其他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在本质上 是相同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是指剔除了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以土地为代表的 自然资源投入外所有要素所带来的农业产出的增长率二、关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研究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大都采用了曼奎斯特指数法、 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或者是其中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如:刘洋、吴育华(2008)和王炯、邓宗兵(2012)都利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对中 国各省份不同时间内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向吼赵文、程杰(2011)从农业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出发,使用索罗余值法在修正投 入和产出数据的基础上考察了 1952-2009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了中国农业 增长主要是由于投入驱动的结论'气张海波、刘颖(2012)和余康、郭萍、章力(2011)则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考虑了各种因素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具体测试了不同时间段各地区的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认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大[8][9\李 谷成、冯中朝(2010)利用省级层面农业行业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系统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全要素增长和行业差异回王奇、王会、 陈海丹(2012)也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将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流失作为 一种要素投入测算了中国农业1992-201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与传 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七车维汉、杨荣(201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人均 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个新大陆国家1961-2005年间的农 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从方法的综合运用来看,全炯振使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 数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结合起来的S F A-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中国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变化之术,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曾先峰、李国平(2008) 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法,选取农林副渔劳动力等四个投入指 标,测算1980-2005年间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
[14\三、关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据选择的研究从研究范围来看,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总体上是从宏观到微观最初 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范围内,之后研究逐步细微化到某一 个具体的省份从数据选择来看,现有研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既有采用面 板数据和截面数据,也有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例如米建伟、梁勤、马骅(2009)使 用1984-2002年农业分省份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 及分解弗石慧、王怀明、孟令杰(2008)使用参数和非参数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全 国29个省份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地区间差距进 行了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戚杨易、吴秀敏和赵智晶(2011)利用1999-2008 年四川省农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孙骏,蔡 贤恩(2010)利用福建省199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 效用增长率以及全要素增长率[18】李尽法,吴育华(2008)考察了 1999-2006年河南 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分析河南农业全要素增长的内在动力表明其 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四。
董运来、赵慧娥、王大超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 析方法对辽宁省1991-2006年农业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 经济发展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况从投入数据的选择上看,现有研究大都包含劳动 和土地两种投入要素,其他投入要素却不尽相同比如秦臻、倪艳和白林、万忠、 罗其友、林韦君、方伟都采用土地、劳动、农业机械和化学肥料四中投入要素如㈣ 方福前、张艳丽采用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乡村从业人员数 量、农机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和农村用电量7个投入指标㈣郭萍、余康、黄玉的 投入要素包括劳动、土地、机械动力、化肥、有机肥、灌溉和役畜网四、关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潘丹、孔凡斌基于环境污染视角分析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认 为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我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忽视环境污染因素的传 统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方式对我国的农业增长存在生产率高估网李谷成在考虑人力 资本要素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对1988-2006年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 行了测算函金怀玉、管利荣在自然灾害的条件下分析我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发现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是造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 主要原因"七李谷成、陈宁陆和闵锐将农业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纳入到一个 统一框架,对1978-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省际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源泉进 行实证分析网。
王奇、王会、陈海丹将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流失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测 算了中国农业1992-201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㈣韩海彬、赵丽芬利用 单元调查评估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并将其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坏” 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评价模型,分析环境约束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 收敛"国外研究现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 QT. Baonon、M. R. Cooper和A. R. Brodell等人提出,它是一个综合测算农业 经济效率的理论和统计指标Tim J. Coelli和D. S. Prasada Rao (2005)采用 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占世界人口和农业产量的主要部分的93个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出和生产率水平文章还考虑到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力 指数的影子价格和价格股,检查了他们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合理性Tim Coelli、 Sanzi dur Rahman和Colin Thirtle (2003)用随机生产边界模型来分析孟加拉国从 1960-1991年16个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革㈣。
0skam( 1991)较早地将环境污染纳入农业全要素测算,考虑了农业生产带来的大 气污染、地及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业生产对自然景观破坏等负的外部效应[33] o Ball 等(2001)基于 Malmquist — Luenberger ( ML)指数方法,对美国 1972 —1993年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将杀虫剂、氮的流失与淋失作为坏 的产出,发现水污染减少的州的ML指数较高网Chung (1997)等提出一种新的全 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 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DDF)的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 ML Index),这个指 数可以测度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网Nanere等(2007)基于增长核算 方法将农业生产带来的水土流失作为一种负产出对澳大利亚大农场1953 -1994 年间的 GTFP 进行了研究网Stephen M. Miller 和 Mukti P. Upadhyay (2000)以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样本,研究了开放、贸易导向、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业全 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开放性越高更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 提高,人力资本和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了积极地贡献网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总体来看,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很是丰富对农业全要素的定义日益完善, 利用不同的数据和各种测算方法分析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演变特征,考虑了不 同约束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这些研究对理解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和路 径具有重要意义但纵观已有文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只基于传统的资本、 劳动和土地等要素,很少统筹兼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资源根据以上的 不足本课题将充分考虑到了农业经济的特质性,以及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将水资源列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之中利用曼奎斯特指数法测算水资 源约束条件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不同地区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农业全要素 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水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相 关建议参考文献[1] 石慧,孟令杰.中国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 应瑞瑶,潘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的差异性研究 基于Meta回归分析方法.农业技术经济[J], 2012(3): 47-54[3] 范丽霞,李谷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A.当代经济科学[J],2012(I) :109-128[4] 谢晓霞.河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⑸刘洋,吴育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95-2005.中国农机化[J] , 2008(6):41-44[6] 王炯,邓宗兵.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及区域差异一一基于1978-2008年曼奎斯特指数分析.生态经济[J], 2012 (7) : 129-144[7] 赵文,程杰.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考察——对基础数据的修正和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国农村经济[J],2011 (10):[8] 张海波,刘颖.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研究.统计与决策[J1.2012(13):139-142[9] 余康,郭萍,章力.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的决定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解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