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梅主要病虫发生及防治技术.ppt
28页Ø青梅是我国南方特产果树之一,主要分布 在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云南、广西、 福建、广东等省区,以我省栽种面积最多 ,商品化程度较高,目前种植面积达60万亩Ø随着我省青梅种植规模扩大和商品化生产 深入,青梅病虫害问题逐渐突出三、青梅病害青梅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Ø商品化生产意识薄弱,果园管理粗放;Ø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青梅产量低;Ø果品质量差和商品率低,制约青梅产业的发展Ø青梅主要病害:青梅黑星病青梅炭疽病青梅流胶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烟煤病地衣和苔藓;1、青梅黑星病(疮痂病)Ø青梅黑星病又称疮痂病,在我省产区普遍发 生,为害严重,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和商品率 ,是重要的青梅病害之一为害特点:Ø 该病主要侵染果实,受害果 实在果肩四周产生暗绿色至 黑色小圆斑,由少渐多并逐 渐扩大,直径1~4mm,不深 入果肉,多个病斑可连成大 斑,严重时病部龟裂,易脱 落; Ø 新枝嫩梢易感病,病斑淡绿 色至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 ,可连成块斑;Ø 叶部受害,叶斑近圆形,暗 色,背生黑色霉层Ø病原: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uem,嗜果枝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Ø发生规律:病菌在病枝或枯 枝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分 生孢子成熟,经风雨传播侵 染。
病菌的潜伏期较长,发 病适温为20~27℃Ø我省产区青梅黑星病始发于2月底3月初,发 病的严重程度与产区的降雨量、降雨持续天 数、果园湿度和气温等关系密切Ø早春时节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年份,尤其是 阴雨不断或露水多、浓雾重发病严重,果园 挂果量大、密植或荫闭或山谷低洼地、排水 不良的园地发病也重 Ø病发高峰期为3月至5月初,病发严重的果园 ,病果率在50%以上,病情指数在30%以上 ,引起产量大幅下降,可达30~55%防治措施:Ø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果园的排水条件和通风透光条 件,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枝梢徒长和树 冠荫蔽,增强梅树抗病能力 Ø加强田园管理,减少病源,收果后剪除病枝、病果 ,集中烧毁,并喷洒50%硫悬浮剂500~1000倍液 1~2次,减少病源Ø加强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治, 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62%双 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分别在花蕾期、幼果期 、膨大期和收果前10~15天各喷施1次,间隔10~20 天,连续喷药3~4次2、青梅炭疽病青梅炭疽病为害果 实﹑ ﹑枝梢和叶片,全 年均可为害,引起叶 片早衰,枝梢枯死, 落花落果,是我省产 区常发性重要病害, 发病严重时常造成产 量下降20~35%。
为害特点:Ø被害果实初期病斑不明显,病斑扩展慢,有时有流 胶现象,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蔓延,幼果先变黄随后 干缩成僵果,多不脱落;Ø新枝嫩梢受害,产生椭圆形淡色水渍斑,后逐渐扩 大成纺锤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红色胶质 小粒点,严重时病枝由上而下逐渐蔓延枯死;Ø感病叶片在叶尖或叶缘出现褐色病斑,半月形或不 规则形,病部易干枯,上生许多小黑点Ø病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病规律:Ø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被害枝梢或枯枝落叶上越冬,翌年春气温回升时,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或 潜伏侵染,发病适温为25~35℃Ø清明前后开始发病,一直延至秋季,气温高、雨水多时暴发,梅园内通风透光差、土壤排水不良及管理粗放、土壤瘠薄的梅园病发严重,我省产区发病 高峰期为4~6月和9~10月防治措施: Ø合理密植,注意修剪,剪除病弱枝、枯枝、 交叉枝,及时清园,减少病源Ø加强果园水﹑ ﹑土﹑ ﹑肥综合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Ø加强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杀菌剂进行 防治,可喷施62%双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 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 液2~3次,间隔期10~20天。
3、青梅流胶病 Ø流胶病是我省青梅产区常发性重要病害,为 害青梅的主干和枝条,病发严重的果园,枝 条发病率90%以上为害特点:Ø病部皮层稍肿胀,从 皮孔、伤口流出淡黄 色柔软透明的树胶;Ø氧化后逐渐结成茶褐 色硬质胶块,病部树 皮膨胀而开裂;Ø严重时树干布满胶块 ,树势日趋衰弱,直 至枯死Ø病原: 梅树流胶病由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等病原真菌引起,或由于生长不良、 树体衰弱、树体受外伤等原因引起 Ø发病规律: Ø以春末夏初的多雨季节和夏秋台风频发季节 病发严重; Ø管理不善的果园发病也较多; Ø老树、弱树及病虫严重的果园发生也较严重 防治措施:Ø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 ,合理修剪,剪除病枝集中销毁;Ø及时防治可能诱发枝干流胶病的病虫害,在 花蕾期、幼果期各喷施1次0.1%~0.2%硼砂对果实流胶病有一定的防效Ø加强病部伤口的治理,休眠期刮除病斑后, 涂上42%喷克悬浮剂4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 悬浮剂300倍液治疗4、拟盘多毛孢叶斑病Ø青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在我省产区发生普遍, 是常发性主要病害,主要为害枝梢叶片,引使叶 片早衰早落,树势衰弱。
Ø为害特点: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有二三圈轮纹, 边缘红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斑直径3~8mm, 后期病斑长出黑色小点状的分生孢子盘Ø病原:Pestalotiopsis adusta(EII.et Ev)Stey,拟盘多毛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Ø发病规律:Ø病菌在病枝叶上越冬,每年3~11月份发病,多从伤口侵入;夏季高温造成灼伤,有利于该病 侵染,一般夏季生长衰弱的梅树发病较重防治措施:Ø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梅树抗病能力;Ø病发病初期喷施62%双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灭病威悬浮剂600~800倍液2~3次,间隔期10~20天5、烟煤病Ø烟煤病是我省产区普遍发生的常发性主 要病害,典型特征是病菌寄生在果实、 叶片和枝条上,在其表面形成一层黑色 煤污,严重影响梅树的光合作用和果实 的外观品质Ø病原:明胞炱属真菌,属子囊菌门,小 煤炱目,小煤炱科发病规律:Ø烟煤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烟煤病适宜 的环境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70~80%Ø降雨量大、阴雨天气多、湿度大、日照少或栽培 管理不良,郁蔽、潮湿的果园,病害发生严重Ø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到青梅果实和枝叶上的烟煤病 孢子,快速生长繁殖,辗转为害,从而产生大面 积危害。
防治措施:Ø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疏除过密枝梢,增强通风透光,提高树体抵抗力Ø加强药剂防治,可喷施40%灭病威悬浮剂600~800倍液或42%喷克悬浮剂600~800倍液2~3次,间隔期10~20天,同时根据果园害虫发生情况,添加杀虫剂6、地衣和苔藓Ø地衣发生在阴湿衰老的梅园,是我省产区常发性病 害Ø为害特点:Ø地衣呈绿色的叶状、壳状或枝状紧贴着发病梅树的 枝干上,影响枝梢生长,受害枝干表面粗糙,树势 衰弱或枝条枯死Ø苔藓呈黄绿苔状或毛发状物,具有假根、假茎和假 叶,以假根附着枝干上吸取水分和养分发病规律:Ø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苔藓则是一类 无微管束的绿色孢子植物地衣和苔藓以营 养体在枝干上越冬Ø地衣和苔藓以4~6月多雨季节发生最盛,夏季高温干旱不利其繁殖,冬季寒冷则停止生 长Ø老弱树、树皮粗糙,易被地衣、苔藓附生, 受害较重防治措施:Ø加强果园栽培管理,搞好修剪,使果园保持 通风透光良好状态,注意果园排水及适时松 土,雨后及时排水,防治湿气滞留Ø病害发生期可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800 倍液喷施树冠2~3次,间隔期10~20天THANKS ! THANKS !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