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秦汉之际刘邦政权辨证.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236061311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1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楚汉之际史事辨证【摘要】秦汉之际是在继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一个大变革时期而通 过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取得政权笔者在阅读《史记》、《汉书》 的过程中针对其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思考,得出一些观点这些 观点建立在基本史料的基础之上,与传统的认识略有不同,以求能从另一个角 度为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一种思路这段文字为篇首,作“引子”较好摘 要应是对文章点大意的归纳关键词】怀王之约关中建都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背后的意义怀王之约是秦汉之际极为重要的一个军事协定,这也是曰后楚汉战争爆发 极为重要的因素这个协约也是刘邦关中政权合理性的法理依据此条约原文 见于《史记・高祖本纪》: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 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①按照协约所言,入定关中则意味着可以继承秦国的政治遗产这是基于战 国七雄的基本格局上的唯一一次公开以军事盟约的形式而称王的机会,这其中 涉及到一种战国王族模式的延续,这样说的原因在于:首先,盟约是在旧诸侯 国复立的复杂环境下产生,这时称王的普遍原则大致依据战国传统王族政治的 延续,以各国宗族后裔的身份来继承王位(燕国为例③外),而此时距离六国被灭时间并不是很久,一种合乎传统的合法性便 被确立起来,虽然此时的诸国君主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却担当起被灭国信 仰重建的意义(作为楚地诸侯王④的楚怀王名义上是各路诸侯的共主,也是楚地的王)。

      唯一空缺的便是 秦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句话的实际意义在于给予了各个反秦势力一个称王的机会而我 认为这其中的背景可以理解为传统六国后裔贵族对于新兴崛起的军功阶层(其 社会声望、宗族势力远不及高等贵族)的一种拉拢以及一种平衡,而之后所要 论述的刘邦先入定关中可以理解为对这样一个角色的承担另外从这就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既然“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作为一种具有 普遍意义的军事协议,必然普遍适用于诸路反秦盟军,而怀王后来对于刘邦的 军事安排明显背离了协约的普遍适用性:《汉书・高帝纪》: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王 歇,大破之歇保镇鹿城,秦将王离围之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 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汉书・高帝纪》: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 强,常乘胜逐②①《史记》卷8《高祖本纪》,中华书局,xx年,第356页 (出版信息为出版社、年份即可,脚注末尾当有句号,下同)②陈苏镇在《春秋与汉道》中对于“承秦”问题在田余庆的《论张楚》提出 “承秦立汉”的基础上进一步详加论述详见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中华书 局,2011年,第38页③有关六国复立的情况,在陈涉时期和怀王时期的诸侯王身份有所不同, 其中陈涉时期诸侯王中陈涉以及其部将所建立的王政皆为平民,而怀王时期除 了燕王仍由陈涉部将韩广担任以外,其余皆为六国旧王族。

      详见李开元,《汉 帝国的建立一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78~82页④有关六国后裔在灭秦战争中复立的现象,田余庆在《论张楚》一文中从 张楚之立为开端,引发“兴灭国,继绝世”的浪潮详见田余庆,《秦汉魏晋史 探微(重订本)》,《论张楚》,2011年,第25页北,请将莫利先入关独羽怨秦破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 老将皆曰……卒不许羽,而遣沛公西收陈王、项梁散卒①从《汉书》“初”这一记载来看,“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在先,诸将莫利先 入关,后来才有怀王与诸将的商议与安排细致起来分析,个人认为从怀王诸 老将的建议来看,诸将推选刘邦入定关中的动机是值得怀疑的就当时的战争 形势来看,章邯军还并没有被项羽击破,灭秦战争似乎并不顺利,刘邦也并不 是各路反秦军中最具有实力的一支,诸将也并不认为入定关中是一件有利的 事,而诸位老将竟然在秦军主力未被击破的前提下,建议怀王让刘邦入定关 中秦军主力毕竟在赵而且如果怀王早已决定让刘邦入定关中,那么这就不涉 及什么“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问题所以怀王有关怀王的战略决定在某种程度 上必然是得到了刘邦与项羽的默许其次要解决上述这个问题必须要阐明怀王在刘邦和项羽之间的角色问题。

      怀王主要是由项氏家族扶持起来,在项梁死后,怀王也是在通过各种手段试图 遏制项羽的势力在派遣项羽北救赵国时,让宋义为上将,而项羽只是次将, 这也明显与项羽特殊的身份不相符而怀王让刘邦入定关中,普遍认为这是怀 王意图让刘邦来钳制项氏势力可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就怀王本身来 说他对于刘邦能入定关中究竟有多大的把握既然不以入定关中为利,那么又 怎么确保刘邦能在吞掉关中有实力与项羽对抗《史记》记事时间往往错乱, 个人认为当从《汉书》从《汉书》“初”这一记载来看,“先入关中为王”的约 定在先,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与刘邦争欲入关,后来才有怀王与诸将的商 议与安排从怀王的安排来看,显然有限制项羽的意图在内,怀王当早已不满 项氏家族的控制,从北军统帅为宋义,项羽仅为次将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至于 项羽为何服从了怀王的安排,可能与项羽复仇的情绪有关,或对沛公入关并不 看好也有学者怀疑项羽残暴这段对话是虚构粉饰在刘邦入关的过程中曾阻止赵将司马卬,也说明在当时准备入关的并不止 他一人这点很好!)《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当是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入关,沛公乃北 攻平阴,绝河津②从司马卬意图进入关中,也跟进一步证明了怀王之约的时间至少应该在怀 王决定让刘邦入定关中之前,所以才使得这个条约实际上是普遍适用的。

      而这 说明了项羽也是条件去入关的,或者说他的势力是有机会渗透进关中的,但当 时项羽并没有,这就证明了北救赵国的军事行动项羽的自觉占了很大部分那么在刘邦“意外地”入定关中后,项羽的地位问题就变得十分实际,斗争 的对象从秦国自然转移到内部,而“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刘 邦摆脱了这种矛盾,而此时的项羽在灭秦战争中所取得的军功和名望以及实际 实力要远远在怀王之上,传统的约束体制(诸侯王族模式)已经对于项羽诸侯 实际盟主形象带来不挑战,为了打破固有模式,项羽不得不否认“先入定关中者 王之”的协约,并确立了新的分封原则①《汉书》卷1《高祖本纪》,中华书 局,1962年,第16页对于《史记》与《汉书》在《高祖本纪》篇的异同问 题,可参考《〈史记・高祖本纪>与<汉书一高帝纪>比较研究——马班异同个案研 究》,冯鑫,河北师范大学班固根据《史记・楚汉之际月表》进行过进一步整 理,而司马迁在时间线上的记述较为凌乱,有漏记现象,故有些以时间为线索 的史料《汉书》较为全面,于是便采用《汉书》记述在有关时间线索时,采 用《汉书》叙事在有关具体事件描述方面,采用《史记》叙事,并比较《汉 书》加以补充②《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中华书局,359页“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以伐秦。

      然身皮坚持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 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而亡之''①所以楚汉之际初的权力真空期间,项羽有意于承担盟主形象来改变旧有的 以怀王为主体②的王族复国体制,将一大批凭借军功的人物立为诸侯王,构建了以西楚 为中心的十九国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刘邦在整个入定关中以及入蜀的过程中并没 有携带自己的家属,直到了出蜀汉还定三秦后真正与项羽的矛盾正式形成,才 慌忙到沛县迎接自己的亲属,在这个过程中还处处被项羽掣肘《汉书・高祖本纪》记载“九月,汉王遣将军薛鸥、王吸出武关,因王凌 兵,从南阳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拒之阳夏,不得前③这难道仅仅只是刘邦的战略失误吗?这个解释似乎十分牵强也说明刘邦 在战略的初期并没有计划会入定关中,至少可以认为没有此时顺利,能在短时 间内灭亡秦国或者其之内有隐情,但绝对不简单这一点我认为就可以间接 提示前面所说的有关刘邦与项羽有关怀王决定的默许,因为刘邦在西入关之始 并没有明确的攻入关中的计划,只是随着时态的发展而随时变化,而可能项羽 本人也并没有想到刘邦会如此顺利进入关中计划入关注应该是有的,不然 也不会阻止别的诸侯入关,不过应该比预计的顺利)所以说,怀王决定让刘邦入定关中很可能只是一个建议性的方针,不具有 实际的约束性,真正这个条约是一个针对全国诸侯的广泛性条约,或者可以解 释为怀王决定刘邦西入关中只是就楚国而言的选择,他们包括刘邦本人也没有 意料到他自己能顺利入关,这也得益于项羽在北方战线上成功地牵制了秦军。

      而项羽决定救赵,很有可能也是夹杂着个人的情感因素,毕竟章邯军是杀死项 梁的李开元在《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中认为“怀 王把西攻关中的任务给了刘邦,就等于把唯一合法称王的优先权给了刘 邦④,我认为虽然说怀王为天下的盟主,但不能忽视的是“盟主”的约束力是 否有那么强,怀王与诸将商量的结果“让刘邦入定关中”至少在刘邦真正入定关 中之前并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强大的统一性赵将司马卬的入关计划便是很好 的例证所以我认为“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协约普遍推行各路诸侯中,各路诸 侯将领都有机会参与这次王位的争夺,只不过刘邦在这次权力的争夺中以特殊 的机缘获得了胜利客观上来说,怀王确实为刘邦创造了更好的机缘而刘邦致胜的关键也在于利用了项羽毁约的名义,这带来的政治利益要远 远超出他按约在秦地称王首先,项羽毁约而以盟主的身份进行分封,这样一 次论功封赏的问题在于并没有完全消除在各分封地的武装势力,这一批不满的 势力也必然在此后楚汉争期间站在项羽的对立面上,与此同时,被他分封的诸 侯在灭秦战争中有着不同的功绩,这些集团与项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但并 不是铁板一块其次,凭借怀王之约的刘邦在战争舆论方面占据优势,也标志 着刘邦军团仍然是在楚体系之中,是对于怀王政权的继承与延续。

      这样也才使 得刘邦集团王关中拥有了名义上的合法性①②《史记》卷8《高祖本纪》,中华书局,365页对于怀王时期的王政 复兴以及项羽封建列国中各诸侯的身份变化,参考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一 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80~84页③《汉书》卷1《高祖本纪》,中华书局,32页④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 店,2000年3月,第130页二、刘邦关中政权史学界普遍认为,由于刘邦最早入定关中后采取一系列亲民政策,因此在 他回到关中后,会得到秦民的大力支持,这也是他能取得楚汉战争的重要原 因但我认为在刘邦利用整个关中作为根据地的过程中,包含了他个人(这是 一种植根于山东群体中的心理基础)很复杂的态度,基于这种态度,刘邦对于 关中的利用效率也值得思考在刚刚入定关中的时候刘邦军为十万兵,这一批部队可以认为是刘邦最为 信任并且是他的主力部队:《史书・高祖本纪》:“汉王之国,项羽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 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①而从汉中重新占领关中地后,关中地区也成为刘邦军队兵员的补充地在 刘邦以关中为根据地与项羽作战的过程中,见于《汉书》卷一《高祖本纪》的 秦人随从作战的有三处:一、(汉三年正月)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

      刘邦 在入定关中后,面对于秦人的第一次征兵二、(汉三年)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传者悉诣军之前 汉军在彭城遭到了楚军的伏击,死亡甚多三、(汉四年十一月)关中兵益 出,而彭越、田横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此时的汉军仍不占优势, 而且刘邦还负伤就其具体分析,刘邦的第一次征关中兵,之前可以说做了很 多的铺垫,来笼络秦人而后面两次则是在汉军遭受重大损失,不得已才在关 中大规模征兵而且第二次征兵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发现这些史料很好! 征兵关中秦人当是和项羽对决时才有的举措)而且在军中的秦人似乎并不能得到很好地重用并且不能被山东人所信任这点很好!)《史记・灌婴传》:“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