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有限公司]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docx
5页[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有限公司]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嫦娥奔月”、“大闹天宫”的古代神话故事表达了人类翱翔太空的梦想在航天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人类征服太空已不再是神话和梦想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上天,打造中国第一个太空实验室,用以为中国最终建立基本型空间站作进一步探索和实验一、国际航天探索与中国航天发展(一)国际航天探索1、航天探索始自二战后期1944年美国政府邀请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冯・卡曼博士为首的科学家小组进行未来50年航空领域的研究规划次年这个科学家小组就编撰出了一部名为《走向新的地平线》9卷本巨著,在这份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了航天技术应用的一些设想在纳粹德国覆亡之际,美苏两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抢夺火箭专家、技术资料和设备这场“分遗产”活动中美国收获最大,抢走了包括冯・布劳恩在内的大批德国火箭技术专家和可以组装成100枚火箭的零部件,稍后抵达的英国则拿到了数枚火箭成品与半成品苏联到达盟国协定中属苏联占领区后发现,大部分的零件与火箭资料已经被美、英两国取走,对此十分不满,抗议未果,只好将工厂内剩下的生产线以及附近与生产和研发火箭有关的德国家庭全数运往国内。
1946年美国用缴获的德国v-2火箭发射了一个果蝇上天,虽微不足道但这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第一次将生物送上太空在美国获得德国航天科学家冯・布劳恩之际,苏联将屡遭毒打的杰出飞机设计师科罗廖夫从政治犯行列解放出来,并将之前抢到的德国专家与资料迅速汇集到科罗廖夫旗下,1957年10月4日苏联使用由洲际导弹改进的“卫星号”运载火箭率先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将人类航天的幻想变为了现实这颗卫星被赋予了太多个第一的含义,标志着人类的活动区域从此由陆地、海洋和大气层迈向了太空同时标志着美苏的太空争霸也由此展开科罗廖夫的成功让冯・布劳恩坐卧不宁美国的科技自信与国家威望都受到严重打击,更重要的是这颗人造卫星背后是苏联拥有射程可达7000公里的导弹能力,美国本土不再安全了冯・布劳恩嘴上不服输,但直到第二年才费尽波折地将一颗卫星送上天而苏联则在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后仅仅一个月,又于1957年11月3日将一条名“莱卡”的生物狗送入预定轨道,不仅让美国的果蝇无地自容,而且真正证明了生命在太空也能存活在此后的几年内苏联始终走在美国前面2、美苏争霸太空1960年8月18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名为“发现者”13号的照相侦察卫星送入太空。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标志着卫星在军事上的应用拉开了序幕1961年4月12日苏联用“东方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乘坐飞船升空飞行了1小时4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从1961年开始美国重点瞄准登月工程,在经历了几年无人探月的探索之后于1969年7月20日使用“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阿姆斯特�o和奥尔德林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o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从1961年到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阿波罗计划历时11年,从事了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1972年3月2日美国发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经过14年的漫长太空旅行,于1986年越过太阳系边缘,实现了飞向太阳系外宇宙空间的目标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1981年4月12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实现了航天运输系统由地球表面到近地轨道间的部分往返重复使用1986年2月20号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在轨运行15年后于2001年3月23日坠毁。
二)中国航天探索的产生与发展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根据这个规划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1个火箭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60年代中期中国启动“651工程”,即设计、生产并发射我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实现毛泽东主席早在1958年就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作为“651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我国第1种现代运载火箭的总体方案是在中远程地地导弹的基础上加上固体推进剂的第3级,这就是“长征-1”号运载火箭1970年4月我国使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上太空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并于1975年11月29日按预定计划返回,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卫星的再入和回收技术1981年9月20日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将三颗科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试验通信卫星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液氢/液氧低温推进技术和具有向地球静止轨道发射卫星的能力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将“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成功发射“亚洲-1号”通信卫星,从而使中国的运载火箭进入了国际航天商业发射市场1999年11月20日“神舟-1号”载人试验飞船发射和回收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拥有进行载入航天技术的能力二、中国航天探索取得飞速发展(一)各种应用卫星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第一步是2000年我国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是从2004年起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首次开始批量研制生产卫星和运载火箭,密集组网发射,到2012年年底已形成区域覆盖能力,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运行服务。
第三步是于2020年前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届时要完成约30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和组网任务三)探月工程计划中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和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建设,目前正按计划分步实施另外,“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战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四)载人航天发展1、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早在1992年中国就确立了以建立空间站为目标的航天计划这一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目标是能够把宇航员送到太空,正常运行若干天,并成功返回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组装、交互对接、补给以及循环利用等四大技术这些技术关系到空间站的组装、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存等关键问题(转载于 : 月亮岛教 育网: [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有限公司]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天宫一号就是中国在第二步计划中为了解决交互对接问题而发射的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将完成再生式循环系统、有效载荷和应用系统的实验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项目经过空间实验室阶段,我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2、神舟系列飞船神舟无人飞船: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从1999年到200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发射了四艘无人飞船,突破了载人飞船再入升力控制、应急救生、软着陆、gnc故障诊断、舱段间分离、防热等13项关键技术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人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2005年10月17日4时32分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神舟八号: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升空,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返回,搭载模拟人,为正式定型型号神舟九号: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升空,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返回,航天员为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这也是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在夏季发射(转载 于: 月 亮岛教育网: [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有限公司]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将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送入太空3、天宫建设(即太空站建设)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有了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它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又成功发射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九、神十分别是两艘有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有人及无人自动对接试验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天宫二号: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12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今年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员将完成长达30天的在轨驻留,这个时间长度对于技术和人员来说,都具有较大的挑战,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门槛。
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独立自主的中国空间站届时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五)中国掌握一箭20星技术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中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点火发射并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家族再添新成员长征6号一次性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轨道,创亚洲之最2008年04月28日印度成功发射一枚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印度一箭十星的成功发射创造了当时世界航天史的新纪录2013年11月19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弥诺陶洛斯”火箭从东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岛美国航天局基地点火升空,创纪录地同时把29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两天后俄罗斯打破了该记录,11月21日俄罗斯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顺利发射32颗卫星,成为迄今为止一箭多星的数量记录保持者此次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且加强国防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六)我国航天发展存在差距根据中国以往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规划经验,中国太空事业将以15年为一个周期目前中国正处在太空事业发展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新周期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