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
9页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7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只交答题纸和机读卡,试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 第I卷(选择题 共32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1.5分,共48分)1.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加强对岭南地区管理的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 A.地方上开始设置郡县 B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 C.地方长官实行世袭制 D.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2.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3.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外国人“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墓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A.列强结成侵华同盟 B.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 C.留学风潮日益泛滥 D.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4.19世纪七十年代,同治皇帝就一事件御批道:“宗棠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有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此“御批”有助于A.应对边疆危机维护主权 B.平息开放与保守之争议C.解决洋务企业资金困难 D.倾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5.长期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它们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材料中的“×××”事件A.促使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高涨C.体现了中外民族矛盾的激化 D.是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6.“孔子这个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袁世凯时代不能敲开“那一道门”说明了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儒家传统道德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C.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D.作为封建根基的小农经济已经趋于瓦解7.《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之所以说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因为它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C.发生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际D.是游行、请愿、罢工、罢课、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8.在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中共方针政策多不能直接推行,而必须通过在国民党内团结左派、争取中派、打击右派等间接方式实现这充分表明A.国共合作后中共没有取得实质性权力 B.这时候的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 C.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D.国共两党必将分裂 9. 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论及到:“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A.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 B.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C.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D.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10.有学者认为,“以卢沟桥事变为界碑,中日关系、国共两党关系,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出现了巨大转折。
其中“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指的是A.从国共内战到共赴国难 B.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C.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动员 D.从百年屈辱到走向新生11.《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敌投国12.路径依赖是指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建立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三大外交政策提出13.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
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 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A.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C.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1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5.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止核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日益紧密16.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
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17.右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18.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 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 “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材料表明秦二爷要办“顶大顶大的工厂”主要是因为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清政府政策鼓励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 D.辛亥革命的推动19.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
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 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20.下表是国民政府统治区内1937年和1942年的重工业状况对比情况图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实施“实业救国”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民族企业内迁和战时体制的实行 D.美英等国全力支持中国抗战21.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对下面宣传画反映的历史解读正确的是(注:右图上的文字“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 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22.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现代工业存在国营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两种主要形式,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生产的经营规模C.生产的经营方式 D.生产的市场化程度23.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
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A. 建立人民公社 B.“包产到户” C. 农业生产合作社 D.“耕者有其田”24.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改革 A.要改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B.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D.目标是建立西方自由企业制度2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下列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A.儒家的天人感应 B.道家的无为无用 C.理学的格物致知 D.心学的本心体悟26.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27.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表明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 “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 D.华夷观念被打破28.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