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八章酶的分离纯化讲义教材.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40674198
  • 上传时间:2022-01-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0M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Chapter 3 The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Enzymel酶的分离纯化制作:郑穗平Contents of chapter 31、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路线2、细胞破碎3、酶的提取4、酶的分离方法GoGoGoGo5、酶的组合分离纯化策略Go6、酶的浓缩、干燥与结晶Go细胞结构与酶分布酶的纯纯化过过程,约约可分为为三个阶段:(1) 粗蛋白质 (crude protein): 采样 均质打破细细胞 抽出全蛋白,多使用 盐析沉淀法;可以粗略去除蛋白质质以外的物质质2) 部分纯纯化 (partially purified): 初步的纯纯化,使用各钟钟 柱层析法3) 均质酶 (homogeneous): 目标酶的进一步精制纯纯化,可用制备式电泳 或 HPLC酶分离纯化不同阶段本章目录3.2 细胞破碎许多酶存在于细胞内为了提取这些胞内酶,首先需要对细胞进行破碎处理1)机械破碎2)物理破碎3)化学破碎4)酶解破碎JY92-II D超声波细细胞粉碎机细细胞破碎珠高压细压细 胞破碎机DY89-I型 电动电动 玻璃匀浆浆机机械破碎捣碎法研磨法匀浆法 物理破碎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 化学破碎有机溶剂:甲苯、丙酮丁醇、氯仿表面活性剂:Triton、Tween酶促破碎自溶法外加酶制剂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而使细胞破碎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而达到细胞破碎细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本章目录l酶的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也称为酶的抽提l酶提取时首先应根据酶的结构和溶解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一般说来,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酸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剂中,碱性物质易溶于酸性溶剂中l酶都能溶解于水,通常可用水或稀酸、稀碱、稀盐溶液等进行提取,有些酶与脂质结合或含有较多的非极性基团,则可用有机溶剂提取 3.3 酶的提取提高温度,降低溶液粘度、增加扩散面积、縮短扩散距离,增大浓度差等都有利于提高酶分子的扩散速度,从而增大提取效果 为了提高酶的提取率并防止酶的变性失活,在提取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好温度、pH值等提取条件酶的主要提取方法提取方法使用的溶剂或溶液提取对象盐溶液提取0.020.5mol/L的盐溶液用于提取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溶解度较大的酶酸溶液提取PH26的水溶液用于提取在稀酸溶液中溶解度大,且稳定性较好的酶碱溶液提取PH812的水溶液用于提取在稀碱溶液中溶解度大且稳定性较好的酶有机溶剂提取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用于提取那些与脂质结合牢固或含有较多非极性基团的酶大多数蛋白类酶都溶于水,而且在低浓度的盐存在的条件下,酶的溶解度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称为盐溶现象。

      本章目录3.4 酶的分离方法1、沉淀分离2、离心分离3、过滤与膜分离4、层析分离GoGoGoGo5、电泳分离Go6、萃取分离Go本章目录1、沉淀分离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它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沉淀分离方法分离原理 盐盐析沉淀法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 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在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酶或杂质 从溶液中析出沉淀,从而使酶与杂质 分离等电电点沉淀法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以及不同的两性电解质有不同的等电点这一特性,通过调节 溶液的pH值,使酶或杂质 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 分离有机溶剂剂沉淀法利用酶与其它杂质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某种有机溶剂,使酶或杂质 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复合沉淀法在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它与酶形成复合物而沉淀下来,从而使酶与杂质 分离选择 性变性沉淀法选择 一定的条件使酶液中存在的某些杂质变 性沉淀,而不影响所需的酶,从而使酶与杂质 分离在盐浓度达到某一界限后,酶的溶解度随盐浓度升高而降低,这称为盐析现象 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为常数),通过改变离子强度使不同的酶或蛋白质分离的方法称为Ks分段盐析;而在一定的盐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KsI为常数),通过改变温度和pH值,使不同的酶或蛋白质分离的方法,称为分段盐析。

      在蛋白质的盐析中,通常采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镁、氯化钠和磷酸钠等其中以硫酸铵最为常用这是由于硫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而且温度系数小,不影响酶的活性,分离效果好,而且价廉易得然而用硫酸铵进行盐析时,缓冲能力较差,而且铵离子的存在会干扰蛋白质的测定,所以有时也用其它中性盐进行盐析在盐析时,溶液中硫酸铵的浓度通常以饱和度表示 有机溶剂之所以能使酶沉淀析出主要是由于有机溶剂的存在会使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例如,20时水的介电常数为80,而82乙醇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为40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就使溶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增大,互相吸引而易于凝集,同时,对于具有水膜的分子来说,有机溶剂与水互相作用,使溶质分子表面的水膜破坏,也使其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常用于酶的沉淀分离的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酮、异丙醇、甲醇等 本节目录2、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在离心分离时,要根据欲分离物质以及杂质的颗粒大小、密度和特性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离心机、离心方法和离心条件常速离心机又称为低速离心机, 其最大转速在8000 r/min以内,相对离心力(RCF)在1104 g 以下,在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主要用于细胞、细胞碎片和培养基残渣等固形物的分离。

      也用于酶的结晶等较大颗粒的分离 高速离心机的最大转速为(12.5)104 r/min ,相对离心力达到 11041105 g ,在酶的分离中主要用于沉淀、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等的分离为了防止高速离心过程中,温度升高而造成酶的变性失活,有些高速离心机装设有冷冻装置,谓之高速冷冻离心机超速离心机的最大转速达 (2.512)104 r/min,相对离心力可以高达 5105 g甚至更高超速离心主要用于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细胞器、病毒等的分离纯化;样品纯度的检测;沉降系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超速离心机按照其用途可以分为制备用超速离心机、分析用超速离心机和分析-制备两用超速离心机3种 蛋白质分子在离心時,其 分子量、分子密度、组成、形状 等,均会影响其沉降速率,沉降係系数 即用來描述此沉降性质; 其单位为 S (Svedberg unit)每一种的沉降系数与其分子密度或分子量成正比 不同沉降系数的蛋白质,可利用超高速离心法,在密度梯度中作分離本节目录3、过滤与膜分离过滤是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过滤介质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滤纸、滤布、纤维、多孔陶瓷、烧结金属和各种高分子膜等,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过滤非膜过滤:采用高分子膜以外的物质作为过滤介质 膜过滤:采用各种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 过滤过滤 的分类类及其特性(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不同 ) 类别截留颗粒大小截留的主要物质过滤 介质粗滤滤 2m酵母、霉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固形物等滤纸 、滤布、纤维多孔陶瓷、烧结 金属等微滤滤0.22m细菌、灰尘等微滤膜、微孔陶瓷超滤滤200.2m病毒、生物大分子等超滤膜反渗透20 (40,000) 压力差,100kPa 筛分 超滤UF 120 (10,000-40,000) 压力差,100kPa 筛分 纳滤NF 1 (1001000) 压力差,100) 压力差,1000kPa 优先吸附、溶解扩散 四种常用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特征 四种常用膜分离过过程的截留特性本节目录4、层析分离层析技术,亦称色谱技术,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层层析分离方法 层析方法分离依据吸附层层析利用吸附剂对 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分配层层析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离子交换层换层 析利用离子交换剂 上的可解离基团(活性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凝胶层层析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对分子质质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亲亲和层层析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专一而又可逆的亲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层层析聚焦将酶等两性物质的等电电点特性与离子交换层 析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实现组 分分离吸附层析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方法。

      吸附层析是各种层析技术中应用最早的技术吸附剂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再生,吸附设备简单吸附层析通常采用柱型装置,将吸附剂装在吸附柱中,装置成吸附层析柱层析时,欲分离的混合溶液自柱顶加入,当样品液全部进入吸附层析柱后,再加入洗脱剂解吸洗脱在洗脱时,层析柱内不断发生解吸、吸附、再解吸、再吸附的过程 溶剂洗脱法置换洗脱法前缘洗脱法 分配层析分配层析是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的方法分配系数是指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达到平衡时,该溶质在两项溶剂中的浓度的比值在层析条件确定后,层析系数是一常数在分配层析中,通常采用一种多孔性固体支持物(如滤纸、硅藻土、纤维素等)吸着一种溶剂为固定相,这种溶剂在层析过程中始终固定在多孔支持物上另一种与固定相溶剂互不相溶的溶剂可沿着固定相流动,称为流动相当某溶质在流动相的带动流经固定相时,该溶质在两相之间进行连续的动态分配 纸上层析分配薄层层析分配气相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活性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分离方法离子交换剂是含有若干活性基团的不溶性高分子物质通过在不溶性高分子物质(母体)上引入若干可解离基团(活性基团)而制成。

      按活性基团的性质不同,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由于酶分子具有两性性质,所以可用阳离子交换剂,也可用阴离子交换剂进行酶的分离纯化 凝胶层析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凝胶层析柱中装有多孔凝胶,当含有各种组分的混合溶液流经凝胶层析柱时,大分子物质由于分子直径大,不能进入凝胶的微孔,只能分布于凝胶颗粒的间隙中,以较快的速度流过凝胶柱较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微孔内,不断地进出于一个个颗粒的微孔内外,这就使小分子物质向下移动的速度比大分子的速度慢,从而使混合溶液中各组分按照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层析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的凝胶:葡聚糖凝胶琼脂凝胶与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 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助因子,抗原与抗体,酶RNA与互补的RNA分子或片段,RNA与互补的DNA分子或片段等之间,都是具有专一而又可逆亲和力的生物分子对故此,亲和层析在酶的分离纯化中有重要应用.亲和层析的四个要素常用的亲和介质及专一性配体根据欲分离组分与配基的结合特性,亲和层析可以分为:共价亲和层析疏水层析金属离子亲和层析免疫亲和层析染料亲和层析凝集素亲和层析 疏水层析与反相层析的基本原理本节目录5、电泳分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称为电泳。

      电泳方法按其使用的支持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纸电泳 薄层电泳 薄膜电泳 凝胶电泳 自由电泳 等电聚焦电泳 颗粒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主要决定于其本身所带的净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2025年版.pptx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绪论.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2025年版.pptx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资料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副本.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5年版.pptx 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25年版.pptx 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概述.ppt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成型工艺基础.ppt 市场营销学(第2版)市场营销管理.ppt 税收筹划(第2版)课件:跨国税收筹划问题.ppt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初识STM32.ppt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pptx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单位会计概述.pptx 银行会计课件: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核算.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