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型电动葫芦使用说明书.docx
18页1. 概述1.1 主要用途CDi、MDi型0.5〜32t系列钢丝绳电动葫芦(以下简称电动葫芦),是国家定型系列 产品,是一种通用的轻便起重机械本产品结构紧凑、体积小、起重能力大、用途广, 是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的有效工具,是工矿企业中通用的起重设备电动葫芦通常使用安装方式有:a) 与LD、LX型单梁起重机配套使用;b) 安装于固定的悬空工字钢轨道上,作直线或曲线往运动;c) 固定安装,作提升或绞车用,分上、下、左、右四种方式固定电动葫芦不适合于在有爆炸性危险或充满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也不适合于吊 运熔化及赤热金属及其它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1.2 使用环境条件1.2.1 海拔高度不超过 1000m1.2.2 环境空气温度为一20°C〜+40°C1.2.3环境空气湿度不大于85%(25C时)1.2.4 电源:三相交流,380V, 50HZ电机端电压波动±10%1.2.5 电动葫芦一般为室内安装,当室外安装时,应加设防雨罩 注:当不符合上述环境条件时,按非标产品特殊订货1.3 产品型号CDI (MDI)电动小车式:D;上下左右固定式分别标注A1、A2、A3、A4;起升高度(m);额定起重量(t);CDi为常速电动葫芦(MDi为常速/慢速电动葫芦);2. 技术参数0.5~32t标准型电动葫芦外形尺寸及主要技术参数见图1〜图5及表13. 结构原理置、制动原理见图6,齿轮主要参数见表2。
61、2、z■ = -In:in:3、4、5、6、7、04齿轮轴05齿轮06齿轮轴07齿轮08齿轮轴09齿轮11空心轴CD 型电动葫芦使用说明书 电动葫芦是由数个可拆开的单独部件组成,主要包括起升减速器、运行机构、卷筒装 吊钩装置、电动机、电气控制装置等,结构特点及原理分述如下3.1起升减速器电动葫芦起升減速器,均采用标准模数斜齿轮三级减速齿轮及齿轮轴由合金钢锻并经热处理全部采用滚动轴承箱壳为铸铁制造,装配严密,灰尘不易侵入传图63.2 运行机构减速器齿轮为合金钢锻制,并经电动葫芦的运行机构为电动式,固定式无此机构 热处理,采用二级减速,全部采用滚动轴承,箱壳为灰铸铁制造根据品种规格的不同, 运行机构结构形式也有所不同0.5〜5t起升高度H = 6〜9m时,为一套驱动机构;H = 12〜30m时为一套驱动机构和一套双轮小车组成;10t起升高度H = 9〜30m时为二套驱 动机构运行机构所适用的工字梁轨道应按表 1 规定范围选择3.3 卷筒装置起升高度H = 6〜12m时,卷筒为铸铁制成,H>12m时为钢卷筒,其左端以花键与 减速器输出空心轴连接,另一端则以滚动轴承架于电动机前端盖伸出部分上。
卷筒外壳 以钢板卷成钢丝绳按卷筒上的螺旋槽缠绕,绳一端(10t为二端)用压绳板固定在卷筒上,另一端用楔 形塞块固定于外壳上钢丝绳规格见表13.4 吊钩装置吊钩采用DG20吊钩专用钢模锻而成,悬于滚动轴承上,用十字头与吊钩外壳相连 接,使吊钩能自由旋转与摆动3.5 联轴器与中间轴CD 型电动葫芦使用说明书电动机的力矩,通过爪式弹性联轴器、中间轴(H±9m时有)传给减速器,该联轴器 表 2 齿轮主参数表一序号量 起号 图数模m) X X 数Z 齿一序号量 起号 图数模m) X X 数Z 齿551±2423355OO5522523355oo5532623355oo7能吸收冲击载荷获得平稳的起动联轴器的左端花键套能相对滑动,以保证电动机起动 时所需的轴向窜动量3.6 电源引入器 由于电动葫芦多与电动单梁起重机配套使用,故采用软缆引线(用户自备)将电源引入到控制箱内,装置简单方便软缆长度由用户根据运行距离等等现场情况选定,其规格为:0.5〜2t为YC3X2.5;3 〜5t 为 YC3X4; 10t 为 YC3X63.7 断火限位器与导绳器 为了防止吊钩超出极限位置和钢丝绳叠绕及松脱等事故发生,采用断火限位器及导绳器做为联合控制。
导绳器在卷筒上随钢丝绳的收放而左右移动,当达到上(或下)极限 位置时,拨动停止块带动限位杆,推(或拉)动限位器动作,使电动机断电见图 73.8 电动机 采用锥形转子电动机,具有产生轴向磁拉力的特点电机借助轴向磁拉力和弹簧及风扇制动轮的作用使其起动和制动电动机结构见图 81•制动蔽2.S 3.UM 4.軸推力轉5.XOHH6•鞠輔环7.04 绷黠 久酬盖0鳥的糊量图 8 锥形转子电动机作用原理如下:当起动时,磁拉力克服弹簧(1)的压力,使转子和与转子连成一体 的风扇制动轮(5)产生轴向位移,风扇制动轮上锥形制动环(6)与后端盖(9)脱开,转子自 由运转(即工作状态)当断电后,磁拉力消失,在压力弹簧作用下,风扇制动轮与后盖 压紧,依靠制动环产生的摩擦力矩,在瞬间实现制动3.9 控制箱、控制按钮及电气原理控制通过固定架安装在运行机构的被动墙板的外侧,电源通过软缆式电源引入器进 入箱内控制箱通过电缆与控制按钮、限位器及电动机相连电气原理及接线见图9及 图 13 4. 架设安装4.1 电动葫芦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在运输中有无损坏情况,如有损坏应修复后再安装4.2 供电动葫芦移动使用的工字钢轨道或构架,由使用单位根据跨度及起重量自行选择 标准或自行设计,工字钢型号范围应符合技术参数表规定。
4.3 由于厂房跨度不同,所选用的工字钢规格也不同因此车轮组件在安装时应随工字 钢轨道的宽度,由垫圈数量进行调整,以保证轮缘轨下翼缘的单侧间隙为3〜5mm,垫 圈数量见表 34.4 电动葫芦所使用的工字钢轨道,在两端应装设止挡及缓冲装置,防止电动葫芦脱轨4.5工字钢轨道上应设地线,其规格为©4或5铜裸线为宜CD 型电动葫芦使用说明书4.6 电动葫芦安装完毕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表 3 调整垫圈数量轨道型号GB706-650.5〜It2~3t5~10t160018220a320b4122 a6322 b25 a74025 b85128 a96228 b32 a8432 b32c9536 a36 b636 c40 a740 b40 c845 a945 b45 c10a) 安装地点所接工作电源种类是否与电气要求相符;b) 电气线路连接是否正确可靠;c) 所有润滑部分是否分别加足润滑油(见7.2条);d) 单轨结合是否可靠,间隙是否正确;e) 绳轮处和绳端塞块处钢丝绳圈是否松脱,若发现松脱应随既抽紧或理顺;f) 检查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MQ;g) 限位器是否灵活可靠,可用手推或拉限位杆,点动按钮试验;h) 按钮指示方向与机构动作方向及限位器的控制方向是否一致,否则应调整。
5. 试验与调整 每台新安装好的电动葫芦在按4.6条规定检查后,应按下列程序进行试验与调整5.1 测试调整吊钩上下极限位置吊钩处于上极限,限位开关动作时,吊钩外壳距离卷 筒外壳应±50mm ;吊钩处于下极限,限位开关动作时,卷筒组上的钢丝绳除压绳圈外, 至少保留 2 圈的安全圈否则应调整限位杆上的停止块的位置5.2 空载试验:空载升降及运行试验不少于 2 个循环,各机构工作正常可靠5.3静载试验:首先用100kg负荷试吊,然后逐步加载至1.25倍额定负荷,起升载荷 离地面100〜200mm,悬空静止10分钟卸载后检查电动葫芦各部分及工字梁承载结 构等,不得有裂纹、变形、紧固件松动以及其它异常现象5.4 动载试验:试验载荷为1.1 倍额定负荷,按工作制要求往复升降和小车运行,试验1h检查电动葫芦各部分和联接件应正常可靠5.5 起升额定负荷,测量电动机制动时重物的下滑距离,应符合下式规定:允许下滑距离W起升速度(mm/耐(mm)100否则应调整电动机的制动器,调整方法见7.3条6. 使用操作6.1 操作者应身体健康,听力、视力满足工作要求,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规程 (参见 JB9009《电动葫芦安全规程》及有关法令)。
6.2 每班作业前应对电动葫芦做日常检查,钢丝绳、吊钩、制动器、手电门、润滑情况 及作业场地无异常现象,不得带病作业6.3 禁止超载使用,禁止吊拔埋置物和重量不清的物品6.4 禁止斜拉斜吊,以防损坏导绳器及钢丝绳6.5 升降限位器是防止吊钩上升或下降超过极限位置,造成事故而设的安全装置,不能 作为正常停车开关经常使用,以防失灵造成事故6.6 不得在吊起重物情况下调整制动器6.7 吊重运行时,不得从人的上方通过;重物在空中静止时,人也不得进入重物下方6.8 工作完毕必须切断总电源,重物不许悬停于空中,以防机件产生永久变形7. 检查与维护CD 型电动葫芦使用说明书7.1 使用单位除进行日常检查外,还应根据使用的重要程度、频繁程度等,制定月检、 季检、年检计划;维护与检查项目如表4〜表67.2 机构的润滑 电动葫芦出厂时,润滑脂已加注完毕,在试车前必须对起升及运行减速器加注润滑 油,否则会快速磨损致使报废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须对图14所示润滑点,按表7 ~ 表8润滑油规范进行润滑图 147.3 制动器动力矩调整7.3.1 在电动葫芦安装后试车时及在日常使用中应经常检查电动机的制动性能,当出现 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调整制动力矩。
a) 起升额定载荷,下滑过大超过 5.5 条规定;b) 磨擦片磨损,制动力矩变小;c) 制动过紧,起动困难;d)运行电机刹车过猛或无刹车表 7 润滑规范表序号部件名称润滑方法润滑材料润滑周期1起升减速器自上部孔注入SH0357—9250号普通工业齿轮油三个月2运行减速器自上部孔注入3钢丝绳卷筒表面涂抹SH0369—92 石墨钙基润滑脂一个月4吊钩推力轴承 滑轮轴承挤入GB491 —87 1 号或 2 号钙基润滑脂六个月或年检时5卷筒轴承挤入6车轮轴承挤入7电动机轴承挤入表 8 润滑油用量表.起重量 部位 一0.5~1t2 t3 t5 t10 t12~32t起升减速器(升)0.45~0.651.151.652.353.356运行减速器(升)0.10.150.150.20.217.3.2 调整方法(见图 15、图 16):a) 卸下电机后罩;b) 将电机轴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