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如何考辩史料的真伪.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97613975
  • 上传时间:2019-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9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如何考辩史料的真伪辨伪:就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考辩历史文献中的伪书和伪文,以获得真实可靠的史料要考辩真伪就一定要有证据,证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书证、物证、和理证书证,是指各种书籍文献;物证,是指实物或遗迹;理证,是指运用常识和推理证明要辨伪必须全面收集各种材料,认真分析,辨定真伪,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用为证据辨别伪书的工作早在汉代已经开时,人们在长期的辨伪工作中也积累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经验与方法明代胡应麟在前人辨伪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见解,在《四部真伪》内,把辨别真伪书的方法归总为八点:(1) “核之《七略》,以观其源”即检查最早目录书是否著录过;(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即检查历代《经籍志》或《文艺志》,验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3)“核治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即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者部书的地方;(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即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着这部书中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5) “核之文,以观其体”即核查这部书的问题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6) “核之事,以观其时”即考查书中所记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7) “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即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8) “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即考查传播书的是什么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胡应麟八点辨伪方法,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发挥,提出了鉴别伪书的十二条公例,内容更为详备适用辨别伪书方法概述如下:(1) 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突然出现者,什有九伪;(2) 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伪;(3) 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4) 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明确者;(5) 其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佐证,而今本与之歧义者,则今本必伪;(6) 其书题某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7) 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需慎加选择;(8) 书中所言,却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9) 两书同载一事绝无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二俱伪;(10) 各时代之问题,盖有天然界画,多读书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正,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11) 各时代之社会状况,吾侪据各方面之资料,总可推见其崖略。

      若其书中所言其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12) 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其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为伪辨别伪事的方法如下:(1)辩证勿支离于问题之外;(2)判别正误和真伪都需要有反证;(3)伪事的反证,以能得到“直接史料”为最上;(4)得到这种直接史料,真伪可以一言而决(前提是记载史料的书为真);(5)时代错误,事情必伪;(6)有的事虽然好像是假的,但是不能从正面得到直接反证的,那么就只能从侧面间接推断;(7)没有“事证”但有“物证”或者“理证”来证明它是伪事,这种方法是“推度”以诸种法,举事证、物证、理证,其本概括了如何辨伪的各方面内容,值得今人认真借鉴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历史考据上造诣精深,开创了新的考据学风格他考据的方法包括:(1)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书相互辩证;(2)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3)取外来之观点与固有之材料相互考证国外在辨伪上也成就甚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兰克学派,兰科学派开创了客观主义史学,标榜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强调对史料的批判和鉴别,反对任何哲学和历史史料的指导他在治史的过程中提出了有名的二重证法,即通常所说的“外证”和“内证”。

      外证,指的是参比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关史料,不同历史学家的相关著作,以及同时代其他的相关记录等,以确定历史事实内证,主要是指依据著作内部的相关情况,并结合作者的身世、性格、心理以及所处的立场等,来鉴别史料的真伪他的内外证法为史料的辨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个人认为,除了上述史学大家的方法外,还可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如对地质层进行考察以验证史料之真伪据史料记载我国元谋人出现于170万年前,通过地质勘探可以发现元谋人生活的遗迹,以验证史料记载;对文物、古物进行验证,与考古学联系在一起,以验证史料真伪从古至今已从地下发掘出大量实体文物,对这些文物进行验证可以验证史料,如在发现甲骨以前学者们一直怀疑夏朝是否存在,在夏朝故址发现甲骨后,史料关于夏朝的记载得以验证;运用DNA技术以验证史料记载真伪,如前段时间炒的火热的曹操墓,有学者认为曹操葬在洛阳,并挖出了曹操的尸体作为证据,但通过DNA技术的验证,尸体并非曹操的,也验证了史料中关于曹操葬在洛阳附近的记载的真伪随着时代的发展,史料辨伪的方法会不断得到丰富真伪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客观地衡量伪书的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其可取的一面。

      总之,考证史事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假不分,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曲解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大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