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榔的民间传说与有趣风俗.docx
2页槟榔的民间传说与有趣风俗据传,古时候,云南傣族山寨有一个叫兰香的姑娘,与本寨小伙子岩峰相爱正当二 人热恋的时候,不知何故,兰香的肚子大了起来兰香父母认为女儿做了丢人的事,非常生 气,不给她饭吃,并拿了不少槟榔叫女儿吃掉,让她到森林中去死兰香含泪怀着满腹冤屈吞食了全部槟榔,就向森林深处走去过了一些日子,兰香不但 没死,竟然活着从森林中走回来了,而且腹平如常原来,兰香自从吃了槟榔以后,排出了 不少虫子人们这才明白,兰香姑娘患了虫积蛊胀病,并知道了槟榔有驱虫除胀消积之功效兰香与岩峰又和好如初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槟榔主含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等生物碱;并含鞣质、脂 肪油及槟榔红色素槟榔具有强大的驱绦虫作用,对姜片虫、蛲虫均有很好麻痹作用临床 上主要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用槟榔研细末服用,效果更佳潮汕人缘何把吃橄榄说成“食槟榔”“宾临大吉”凸显食品文化穿透力昔时,广东潮汕人拜年,主人家总备有果盘,盛放槟榔和潮州柑作为礼品客人一 到,除相互说些“新年如意”、“诸事顺利”等吉祥语外,主人还会捧出果盘,口称:“请槟榔 大桔”,取其谐音,便为“宾临大吉”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凡食槟榔必以蒌叶为佐,而以蚌灰为使,否则槟榔味 涩不滑甘。
这就是说,食槟榔必须用蒌叶、蚌灰伴食,其味才会滑甘因蒌叶汁红,嚼后 唇红齿也红,故清宋征璧《潮州竹枝词》云:“新插芭蕉一两丛,女墙多种木芙蓉朱唇轻 染胭脂色,爱嚼槟榔玉齿红”潮州人食槟榔之俗历史悠久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云:“福建下四州与广东、 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由此可知,南宋时潮州已有用槟榔待客 人的习俗明清时期,潮州人食槟榔之风甚盛,府县志和不少著作多有记载明万历《普宁县 志》云:“元旦敬礼祖先,具槟榔蒌叶……相拜亦各备槟榔蒌叶,以供茶具可知明代时潮 州人春节拜年,槟榔已为待客必备礼品清乾隆《潮州府志》曰:“柑蔗蕉子,童叟俱嗜,荖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来往, 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清嘉庆《澄海县志》云:“嗜食味,锡瓶、瓷 碗,精洁整齐,尤重槟榔,以为礼果可知清时潮人食槟榔是很普遍的直到清末,此风 仍存张对墀《潮州竹枝词》云:“蜑船无数大江中,蜑妇如花倩倚风多嚼槟榔当户立, 一笑一迎玉齿红诗里描写潮州韩江六篷船妓女边嚼槟榔边倚门卖笑迎客的情景民国以后,潮汕食槟榔之俗逐渐转衰这是因为食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因 潮汕盛产橄榄,橄榄与槟榔无论形状,还是味感都十分相似,潮人便用橄榄代替槟榔。
由于 风俗的转变具有滞后性,潮汕人对橄榄也别称为槟榔,把吃橄榄说成“食槟榔”今每逢春节, 潮汕人家里茶几上果盘盛放红绿相间的大桔、橄榄,客人一到,老辈人手捧果盘,口里仍称 “请槟榔大桔”台湾梅山槟榔梅山槟榔虽不如南投双冬槟榔有名,产量亦非台湾地区最高,但由于槟榔树种植在 气候温润、海拔800公尺高的山区,果肉色白细嫩,且无渣多汁,十分可口,因而在品质上 更胜双冬槟榔一筹如今,梅山槟榔名气扶摇直上,被当地红唇族视为口中极品小小梅山 乡不仅有绵延成片的槟榔园,每到槟榔采收季节,更可见男女老少围坐自家门前加工槟榔的 情景槟榔已成为梅山十分重要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