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武汉詹天佑故居的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6950121
  • 上传时间:2021-11-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7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武汉詹天佑故居的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 引言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武汉詹天佑故居的全面的调查研究,针对明国时期名人故居建筑和建筑历史风貌的保护和延续问题,论证武汉詹天佑故居的历史价值及其改造价值,提出事例性改造方案研究的重点在于武汉詹天佑故居深远的建筑文化价值以及结合当下时代特征提出新的改造方案研究的目标是为武汉的名人故居的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保存、更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建设性建议、理论与实践依据本报告重点围绕武汉詹天佑故居本身以及其周边环境展开的调查对象——武汉詹天佑故居,詹天佑故居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建于1912年,系詹天佑亲自设计建造项目组成员分别多次到汉口原租界区实地对几处代表性的名人故居建筑考察、测绘,收集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对象,并拿到其详细的原建筑改造图纸主要从詹天佑故居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出发,历史建筑的保护意义与再利用价值考证,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手法,历史建筑与现今的时代特点相结合,对詹天佑故居的全面分析研究,从而认定其蕴藏的丰厚的人文历史价值一、武汉詹天佑故居的历史发展过程1912年7月,詹天佑出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武昌至长沙铁路总办为了便于工作,詹天佑亲自设计,亲自选地,在湖北汉口俄租界区鄂哈街9号(今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建造了一幢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

      这里背靠大智门火车站,与粤汉铁路的起点徐家棚车站隔江相望占地面积782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楼房呈正四方体,周围有一个院落同年底,举家迁入定居,从此,在汉口度过了其人生最后七年詹天佑病故后,家人将其房产变卖给一比利时人抗战时期,曾经被战时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征用过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曾经在汉口居住的外籍桥名陆续离开中国,这位比利时人也不例外湖北省政府从其手里赎回这栋小洋楼,作为湖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职工宿舍一直到1993年后经詹天佑孙子詹同济确认为詹天佑住宅1993年4月26日詹天佑故居陈列馆对外开放1995年詹天佑故居呗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二、武汉詹天佑故居的特色1、詹天佑故居的规划特色与大多房屋朝向不同,詹天佑故居坐西北朝东南,故居呈长方形,由门房、主楼和副楼组成,占地面积780㎡,建筑面积1163㎡故居进门是黑色铁花栅栏门,进门后两侧是门房,往里是主楼,主楼与门房间有一片空地,院内原种植有葡萄等其他植被,庭院地面原是青石地面,现改为水泥地面主楼保持原貌良好主樓与副楼之间是花园,花园内原建有假山与蜿蜒的花径,现夷为平地。

      2、詹天佑故居的建筑结构特色詹天佑故居为砖木结构,经现场勘测,主楼面宽14.45m,进深17.48m,前后有院,中间开门,讲究平行对称主楼为三层,一、二层为生活起居之用,第三层为简易阁楼,阁楼窗为老虎窗一层楼前正中间是五步的花岗石台阶,上了台阶在房间的前后和左面各有一个回廊,前回廊和左回廊相连经过前回廊便是大门,大门为深褐色木质门框,半圆拱顶,木条拼成漂亮的个子并镶有彩色玻璃,进入大门是一跳约2m宽的走廊,楼梯位于走廊尽头,走廊两侧各有三个房间,左边第一件房间现作为故居的辅助陈列室,右边第一间为詹先生工作和学习的地方,现作为原状陈列室穿过走廊的后门,门外是后回廊,回廊中间是方木做的半圆拱顶门框,现已被拆除,回廊的左边是卫生间二楼布局与一楼相同,左边房间为詹先生夫妇的卧室右边为其子女的卧室前回廊的廊台上围着低矮的铁花栏杆,中间间隔方形砖柱三楼为简易阁楼,是“十”字型布局,阁楼内堆满杂物,环境脏乱前后阁楼内添建了木隔断墙和门窗,两侧阁楼内各添建有老虎窗主楼的排水系统是外围的排水暗沟主楼中的墙体已经残破,台阶石阶严重风化,原有的木地板改为水泥地面,其木地板颜色已无法考究3、詹天佑故居的地域特色和装饰手法武汉天气高温让在武汉的建筑首先考虑屋内通透,詹天佑估计虽不是左南朝北,但其采用的回廊设备也让其室内外有通风的循环。

      故居的外立面局部装饰很精致,老虎窗的木条手边做法,做工精细,在融合了西方建筑的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相融合居室内格局多用屏风形成内外格局中有格栅,多精美雕刻,在起分割空间中庸的同时,也有利于室内的通风适用于汉口炎热气候条件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手法三、武汉詹天佑故居的文化价值詹天佑故居当时为詹天佑本人亲自设计,并居住七年,属于在当时来说非常高档的住宅,其地理位置处于繁华的商业中心和租界之间,附近有“上海村”,“同兴里”等等而直到如今,汉口临江区域更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业地段,随着人们对文化认知的逐渐提高,陈旧的建筑以及其生活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汉口一带的生活需求在逐渐的历史变迁之中,有着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印记的詹天佑故居也成为了独具“汉味”的历史建筑标志在深巷之中坐落的詹天佑故居,闹中取静,步入街道深巷之内,主干道马路上嘲杂的汽车轰鸣声,酒吧的喧嚣声已然远去进去故居,心神宁静詹天佑故居作为我国重点保护历史建筑,在传递其建筑思想之时,更多的是表达了詹天佑本人的历史经历,以及伟人对于铁路事业孜孜不倦追求的求索精神,值得后人瞻仰詹天佑故居中的人文价值,在于其人文情怀,人们所怀念的不一定是房屋建筑,而是生活其中的一种生活态度。

      四、武汉詹天佑故居的现状与保护的建议存在的问题:放眼全国的历史建筑来看,上海的历史建筑与商业建筑的结合,北京的文化建筑的保护,到如今武汉的历史建筑武汉名人故居的保护还算完善,但其问题在于脱离了环境的独立存在,在一片低矮的混凝土房屋中,詹天佑故居如鹤立鸡群,也如孤芳自赏,没有了环境街道的衬托,历史建筑单独的存在其历史意义和后人所能见所感所悟自然折半且街道之于房屋,如人体骨架之于肌肉,相辅相成而武汉独特的中心枢纽城市特点,经济文化特点,也与其他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区别开来如汉口临江一带,当今社会人们在满足了物质基础之后,更多的向往正是故居、里份中的宁静致远,远离喧闹但身在武汉,不刻意去找,没有既定的目的,很少有人会想去故居看看如何在联系周边建筑,以历史建筑为核心形成一种文化吸引力,让人们眼光逐渐关注武汉的故居历史建筑,如何利用大众对于历史建筑的兴趣,迎合当今城市中人们疲惫的生活状态,形成一条条独特的文化地域街道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