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下-品社-期末评价方案(共1页).doc
1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社会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认知能力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适当考察过去学过的内容 行为能力的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通常与考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起来进行 四、评价的具体内容: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2、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尊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诚实可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3、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学习能力对有关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精神 5、个性与态度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评价可以采用评语描述的形式,评语可以补充等级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