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生涯发展需求.docx
2页大学生生涯发展需求(一) 大学生生涯不确定现象的观察 在分工精细、科技发达的多元社会中,工作不再只是个人寻求糊口和温饱的手段,更是 个人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途径而职业的选择亦因之成为一种复杂的历程,以致许多青年 学子在投身大学分科别系的专门训练之际,仍然缺乏清楚、明确的生涯及职业发展方向,甚 至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感到陌生和困难以美国为例,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约有 23% 到 32 %的 18 岁青年学生仍不能确定自己的主修科系和生涯发展方向,显示大学生缺乏生涯 定向情形的普遍和严重,而大学生生涯不确定的现象亦受到美国工作研究及实务人员的 重视就中国的情形而言,由于社会上升学主义弥漫,以及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科系本身性质 与就业市场机会结构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缺乏生涯发展定向的情形更为严重早期,黄淑 芬对台湾大学辅仁大学学生所做的研究,亦发现多数大学生的生涯目标仍停留在延迟未定 (moratorium)的状态其后,金树人博士将大学生生涯定向情形归类为五种型态: 自主决定型、他决定型、 迷失方向型、探索性未定向型、焦虑未定向型进行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台湾大学生的 生涯定向情形普遍处于迷失方向或未定向的型态。
其中,仅有 27%的大学生生涯定向明确 而自主;17%的大学生以父母或他人的决定为自己的生涯方向:有 12%的大学生的生涯决 定属于延迟、逃避的迷失方向型,而有 40%以上的大学生则处于生涯未定向的情形,显示 当前大学生涯不确定的情形仍然相当普遍就发展历程的观点而言,大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面临许多关乎未来发 展的重大抉择,如学业、职业、人生价值、婚姻等,亟待建立自我认定,做为抉择的依归 其主要的生涯发展任务即在透过各种生涯探索活动, 增进生涯意识(career awareness),并 逐渐理清其生涯发展方向,以制定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所谓生涯不确定(career indecision) 即是指个人迄未选出或决定未来将从事何种职业活动以作为其生涯准备的不确定状态生涯不确定状态不但形成生涯发展迟滞,甚至进而导致自我认定的危机(the crisesofidentity)多数实证研究结果即曾发现生涯不确定学生经常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 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投注不足、学业成绩偏低等现象和困扰在学校适应方 面,相关的研究亦发现已完成大学主科选择的大一学生的学业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及 学校向心力等方面均佳于未完成主科选择者,而对离校学生进行的追踪研究,亦发现生涯不 确定与其离校的理由有密切的关系。
笔者在某些大学校院学生中心的实务经验中曾发现,若干生涯目标模糊的大学生, 长期沉浸在前途茫茫的感慨之中,不但少有积极向学的行动,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亦相对偏 低如此情形显示生涯不确定的状态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角色的投注,进而更 不利其学校适应二) 大学生的生涯探索与生涯定向在自我发展理论方面, 自美国心理学家E. H. Erikson提出“自我认定”(egoidentity) 一词说明青年期的发展危机之后,青年期的自我认定危机随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基本 上,自我认定的发展并不仅仅开始或结束于青年期,而是贯穿个人由幼至老的终身历程,且 为各阶段发展的基础所在自我认定在青年期之所以特别显现其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个 人在青年期首次得以将早年的认同经验加以累积、纪织,透过个人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产生“人 我分别”(differentiation)与“独特单一”(uniqueness)的感觉,进而渐次形成其自我认定:另 一方面,个人在青年期必须面临许多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如主修科系、职业、人生价 值、婚姻等,亟待建立自我认定,做为抉择的依归个人如若对自我认识不清,缺乏自我认 定,则可能停留在过去或沉迷于对未来的遐想,对当前的情境无以表现适应的行为,而产生 角色混淆的现象。
Marcia采据E. H. Erikson心理社会(psycho-social)发展理论的观点,依面对抉择危机 (crises)和专注定向(commitment )两个维度,将青年的自我认定归纳为四种不同的型态,就生 涯认定维度而言,四种自我认定型态的内涵分别为:1、 自主定向者(IdentityAchievement-IA)经历抉择危机之后,渐次确定其生涯方向或职 业目标2、 提早定向者(Foreclosure—F)本身未曾面对抉择危机,但在生涯方向或职业目标上, 已接受父母或他人的安排而定型3、 延迟未定者(Moratorium-M )面对个人的抉择4、 茫然失措者(1dentityDiffusion—①)面对抉择危机,因生涯方向或职业目标模糊不定 而感到焦虑,甚或逃避抉择其中,提早定向者(F)在社会的限制和父母的保护之下,面对生涯抉择之际不致产生过 高的焦虑,但在从事生涯准备或课业学习方面,仍然难免听天由命、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延迟未定者(M)和茫然失措者(①)在面临生涯抉择之际,缺乏目标定向,甚至可能倍感焦 虑而彷徨不安,这样的状态不利其课业学习和学校适应 Marcia 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肯定自 我发展理论的观点,显示生涯确定的确是青年期主要而关键的发展任务之一:生涯决定的明 确与否不但可能阻滞个人长期的发展,更立即影响其当前的生活调适。
面其对于“提早定向 者” (Foreclosure)的分类探讨,更可进一步说明生涯探索在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与规划课题中 的重要性在当前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下,初入校.门的大一学生之中,难免有许多未曾认真面对抉 择危机,而己接受父母或他人的学系安排的提早定向者,他们可能默默出现在校园或课室的 角落,他们也可能为是否重考、转系、休学、选读辅系等问题,进退无据而苦恼学校自然 可以提供必要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着手生涯探索即使是已经确定主修专业的大学生,亦 仍需要更多的生涯探索,以便对主修领域内外的生涯目标做更适切的选择三) 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D. Super等人根据生涯型态研究(Career PatternStudy-CPS)的发现,并参照Buelher有关 生活阶段 (1ife stage) 的观点,而将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期 (growth) 、探索期 (exploration)、建立期(establishment)、维持期(maintenance)、衰退期 (decline)从生涯发展历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生在经历成长期的基础教育之后,其生涯发展正处于 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
其主要的发展任务即在透过生涯探索的历程,增进生 涯意识(careerawareness),并逐渐理清其生涯发展方向,以完成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D、Super指出生涯探索乃个人发现自己及工作世界之间的认定(commitment),其间包括 一连串透过工作或工作世界所提供的资料及刺激,而促使个人亟欲对其本身之需要、兴趣、 性向、价值、工作角色及能力作澄清的活动简单来说,生涯探索是个人对自我特质以及各 种不同的职业或工作内涵,乃至对个人的环境关系与资源进行探索,以便对未来的生涯发展 目标建立更明确的导向而随着生涯探索的发展,生涯觉知的增加,大学生更须渐次理清其生涯发展方向,建立 暂定的生涯目标,以引导后续的生涯探索,并完成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据此而言,处于 生涯探索期向生涯建立期转换阶段的大学生,其生涯探索任务应有别于处于生涯探索前期的 中学生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应强调由广而深,渐次形成暂定的生涯目标,并据以引导 后续的探索及生涯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