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论文-李时珍《本草纲目》植物释名补正.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5535592
  • 上传时间:2018-03-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2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植物释名补正植物释名补正【 【摘要摘要】 】 目的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植物释名部分的研究,指出其植物命名探求中存 在的误释方法运用科学的语源学研究方法,并结合现代生物学验证法,对错误 的植物释名进行补正结果李时珍的植物释名存在比附字形、望文生训,错用声 训,误以修辞义为命名义等错误方法结论《本草纲目》植物释名尽管存在误释, 但其可信率达65.8%,其植物命名研究已经达到当时最高水平 【 【关关键词键词】 】 《本草纲目》 植物命名 错误方法Abstract:ObjectiveTo point out the wrong explanations by studying plant-naming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written by Li Shizhen.Methods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etymological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biological valid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supply and correct the wrong plant- naming investigation.ResultsThere exist many wrong methods in Li Shizhen's plant- naming investigation:plant-naming is wrongly interpreted literally or by abusing sounds;the rhetorical meaning of the plant names is wrongly regarded as plant-naming reason. ConclusionThere exist some wrong explanations on plant-naming in Li Shizhen's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but the confidence rate is up to 65.8% and the study of plant-naming had already reached a very high level at that time.Key words: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Plant-naming; Wrong methods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历史上收录植物名最为集中的一部著作,对于植物命 名研究史来说,最为难得的是它专门列有“释名”部分。

      释名”的一个重要目的, 是李时珍之子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所说的“正始”,即正名,正其名义之始, 也就是说,解释某种药物名的命名缘由这对于传统训诂学、语义学、语源学都 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正如钱超尘评价的:“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植物学 家和诗人,在他的药学和植物学著作中,广泛运用我国传统训诂学的方法,给文 献语义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他在训诂上的成就,集中地体现在《本 草纲目·释名》中李时珍之‘释名’是继汉刘成国《释名》之后又一部探讨语源及相 关名物训诂的重要著作[1]”李时珍在探求植物得名时,大量运用训诂学方法, 包括形训、声训、义训,所以在释名时每有收获,或諟正前人之谬,或独创自家之 说今仅举二例:稗乃禾之卑贱者也,故字从卑(谷二“稗”[2]) 按,此说近是稗,古人认为是禾的分支《说文·禾部》:“稗,禾别也段玉裁注: “谓禾类而别于禾也《左传·定公十年》:“若其不具,用秕稗也杜预注:“稗,草 之似谷者稗为禾之分支,故有“禾之卑贱者”之说,引申为微小、非正式之义 稗,犹、裨,皆有次要、分支之义稗、 ,並母支部;裨,帮母支部並帮旁纽,支部叠韵 ,黍的分支《说文·黍部》:“,黍属也。

      段玉裁注:“禾之别为稗,黍之属为,言别而属见,言属而别亦见之于黍犹稗之于禾也《广韵·卦韵》:“,黍属裨,次等 的礼服,衣的分支《说文·衣部》:“裨,衣别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 衣别也,从衣,卑声犹禾之稗,黍之也《仪礼·觐礼》:“侯氏裨冕郑玄注:“天 子六服,大裘为上,其余为裨榧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果三“榧实”[2])按,榧即香榧,俗呼榧子树夏纬瑛言:“罗愿《尔雅翼》云:‘榧,似煔(杉)而材光, 文彩如柏,古谓文木,通作棐’盖榧或棐之为名,当取义于斐— 斐者有文彩之貌,谓其木材之有文彩耳[3]今榧树的树皮淡黄灰色、深褐色或 灰褐色,并有不规则的纵裂,外表看来较有文彩,是以为名但由于当时学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李时珍对汉语植物命名探求时存在着比附字 形、望文生训,错用声训,误以修辞义为命名义等现象,造成误释下面我们对此 问题进行分类说明,并就某些植物释名作一补正,以求教于方家学者1 比附字形、望文生比附字形、望文生训训把文字与词音混淆,分解字形,曲说字义,这种错误方法在训诂学上称为“望文生 义”这种训诂痼疾应肇始于王安石的《字说》,陆佃与罗愿并将其“发扬光大”。

      其 释名途径不外乎两条:其一,凡形声字皆解为会意字,然后对其声符本身所含意 义进行穿凿附会;其二,偶以声训穿凿字义[1]刘又辛曾引沈兼士的话批评道:“ 一切说之以会意之法,蹈空凭臆,舍实证而尚独断,故学者多非之[4]汉语训诂 学上这种“比附字形”的错误方法与欧洲语源学史上出现过的“语源谬论”(etymolo gical fallacy)非常相似,前苏联柯杜霍夫(KoдyxoB.И)的《普通语言学》曾有记载:“古 希腊罗马的词源学并没有科学价值,因为它们是建立在语音的字母的符号之上, 把词作随意的分解和比附的摹拟声音和内心活动被看作是词、语言产生的原因 如苏格拉底认为'ρεω之所以表示'流动'是因为在发ρ这个音时,舌头运动得很厉 害根据费古力斯(Figgures)的看法,vos(您、你好)之所以这样发音,是因为说这 个词时,嘴唇伸向对话者,而在发nos(我们)这个词时,嘴唇则不前伸,空气保留 在体内罗马诗人阿波莱(Appley)从字形上解释hostis(敌人)的词源:字母H像敌 对双方之间的一把双头剑[5]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凿求词的书写形式来探求语 源并非仅汉语独有值得注意的是,李时珍在植物释名时有很多都是比附字形、 望文生义,造成误释。

      樟,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木一“樟”[2])按:此说误今樟木又名香樟,以浓重的香味为主要特点,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 ,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应犹獐、鱆,取义于“有香气”樟、獐,《广韵》皆为“诸 良切,平阳章”鱆,《字汇补》为“照昌切”,声韵相近,取义当同鱆,即今章鱼,以其肉肥厚香美、营养丰富而著名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卷中·鳞部下》:“鱆,… …腹内有黄褐色质,如卵黄,……味皆美明王世懋《闽部疏》:“莆人于海味最重 鱆鱼及寄生,鱆鱼即浙之望潮也,形虽不雅,而味美于乌贼獐,夏纬瑛考证:“ 獐,跟麝是相近的动物,有‘香栗子’,其香虽不及麝,然也是麝香之类名‘麝’名‘ 麞’,都是因其有香樟树的香气甚著,而名樟,当然与动物之名‘獐’是一样的意 思[3]其木似槟榔而光利,故名桄榔(果三“桄榔子”[2])按,此说未审桄榔,犹闶阆、躿躴、阬阆,皆取义于高远古为同音词khlang[6] 闶阆,指高门《说文新附·門部》:“闶,闶阆,高门也《玉篇·門部》:“闶,闶阆, 高门貌《集韵·唐韵》:“阆,高门也躿躴为身长,身长即高《玉篇·身部》:“躴, 身长貌《集韵·唐韵》:“躴,长身也现代四川话称人高为躴长躴长今皖歙方 言称人、物之高为“高郎郎”[7]。

      《广韵·唐韵》:“躿,躿躴,身长阬阆,高大《睡 虎地秦墓竹简·语书》:“阬阆强肮(伉)以视(示)强释文注释:“阬(音坑)阆(音浪 ),高大的样子桄榔,是棕榈科高大乔木《说文·木部》:“桹,高木也徐锴《说 文系传》:“按,岭南有桄榔,为木高;又,槟榔无柯,实生其端,其名皆取高木之义 段玉裁注:“此泛言高木谓之桹,非谓桄榔及槟榔也段氏说桹不是槟榔,这是 对的,槟榔源于马来语的pinang而桄榔则因高得名,跟闶阆、躿躴、阬阆同源《 后汉书·西南夷传·夜郎》:“句町县有桄桹树,可以为面,百姓资之李贤注引《广 志》云:“桄榔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洪直可见,“高大”是桄榔树的主要特征, 也是其得名缘由菰米,菰本作苽,茭草也其中生菌如瓜形,可食,故谓之苽其米须霜凋时采之 ,故谓之凋苽或讹为雕胡(谷一“菰米”[2])按,清尹桐阳《尔雅义证》亦曰:“彫,凋也其米须霜凋时采之,故谓之彫蓬李 晖对雕胡之“雕”,亦同意李时珍的见解,指菰米要在霜凋时才采取,故称凋,即雕 ;除了寒冷之意以外,李晖认为还兼有汉民族对少数民族压迫的含义因而“胡” 是胡人,在汉以后,胡人可泛指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具体说,就是指楚地的苗 族。

      [8]按:雕胡,即菰米本作雕苽雕胡”之“雕”释为“凋”,“胡”释为“胡人”,误 《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郑注:“六谷,稌、黍、稷、粱、麦、苽 苽,雕胡也《周礼·太宰职》:“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郑司农曰:“九 谷,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郑注:“玄谓,……九谷无秫、大麦而有 粱、苽《说文·艸部》:“苽,雕胡从艸瓜声段注:“各本胡字作苽… …古胡切,五部胡”应是“苽”的叠韵通假,故雕苽也可写作雕胡,“胡”与胡人 无关雕苽”(雕胡)一词的造词方式同雀麦、燕麦一样,指水禽及鸟类喜食的谷 类植物雕”本义为猛禽,《玉篇·隹部》:“雕,鹫也雕是水禽,除食肉也 食草雕苽”之“雕”应与“雀”、“燕”一样,泛指水禽及鸟类另菰米又称雁膳,可 佐证《管子·地员篇》:“弘土之次曰五殖,五殖之状,甚泽以疏……其种雁膳,黑 实游修龄指出:“《地员篇》所称黑实,当然就是菰米,菰米又称雁膳秋天菰米成熟时,也正是北雁南飞到长江流域一带湖泊沼泽沮洳越冬的时候,这时的菰米 正好成了南雁的膳食,故称雁膳美国百科全书上说美洲菰米是水禽及鸟类喜 食的植物,可见这是中外共有的现象[9]2 错错用声用声训训宋子然曾说:“探求名物的来源是声训的一种特殊作用[10]。

      可以说,声训法是 汉语语源研究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溯源法,它简便灵活,随时随地 都可以使用,在推源具体事物的得名之由、探求个别语词的音义来源时,每每有 新的发现从《说文》开始,利用声训来研究植物命名之由的方法就已经存在,并 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例如《说文·麦部》:“麦,芒谷,秋种厚埋,故谓之麦此释精 审但是,运用声训释名的主观随意性很大,“且声训之法任取一字之音,傅会说 明一音近字之义,则事有出于偶合,而理难期于必然[11]因此在植物释名中产 生了许多错误桐,桐华成筒,故谓之桐(木二“桐”[2])按:《集韵·东韵》:“桐,轻脱貌,通作‘通’夏纬瑛说:“桐之木材轻脱,故名桐耳[3 ]今泡桐属植物,如泡桐、白桐等,其木材轻软平整,扣之其声宏迈,可 为琴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材供制造器具用,古时用以制琴[12]故《诗·鄘 风·定之方中》有云:“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李氏以“筒”对释“桐”,谬也杨,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木二“柳”[2])今按:杨,犹阳、暘、鍚、鰑、,上古音同,取义于“赤”阳,太阳,日光,明亮《说 文·部》:“阳,高明也段玉裁注:“闇之反也《诗·小雅·湛露》:“匪阳不晞。

      毛传 :“阳,日也《诗·豳风·七月》:“我朱孔阳毛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