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梁衡: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2124681
  • 上传时间:2022-04-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1.6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梁衡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梁衡(1946年一),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山西霍州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记协全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革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河处》《夏感》《海思》《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等被选人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梁衡说,“我写的人物都是我崇拜的,政治家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科学家如居里夫人,历史人物如辛弃疾、李清照、范仲淹、林则徐”,“我选择这些政治家,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业绩、故事、感情很符合我提倡的大事、大情、大理,会使作品有震撼力和生命力。

      梁衡的政治人物散文是从写瞿秋白开始的,从表现山水美过渡到挖掘人格美,不仅是散文题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梁衡自己人生体验的巨大转变,这一点应该比其文本意义更为重要1990年梁衡到江苏常州出差,拜谒了秋白故居其后,梁衡去了三次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六年来一直惦记着写一篇文章他说,瞿秋白“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实在是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人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梁衡对秋白的纪念主要着眼于对人格的剖析,在《觅渡,觅渡,渡何处》文中设计了三个如果,表达了两层意思,耐人寻味:“第一个如果,‘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是想说他怎样看待‘生’,看待生命的价值第二个如果,‘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是想说他怎样对待‘死’,说他对死的态度第三个如果,‘如果他不写《多余的话》’,是说他怎样看待‘名’梁衡认为,一个人对社会历史的贡献,分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指人建立的功业,无形的就是人格的力量相比之下,梁衡更关注的是人格力量对社会历史的贡献因此[来自Www.lw5U.com]以哲学的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剖析人物的命运,揭示其中内蕴之理和人格之力,这成为他一以贯之的主旨。

      每写一个人物,他先要做大量的案头准备,把能找到的资料研读完,然后写出人物年谱,再动笔把人物的思想人格提炼出来《觅渡,觅渡,渡何处?》发表后,被冠以研究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学术论文的美誉,并不稀奇1998年梁衡发表了《大无大有周恩来》,这篇文章成了纪念周总理百年诞辰活动中影响最大的一篇,也是当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的夺冠者,转载率在全国是最高的,还被很多党校和机关作为教材来用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建、侄女婿拉苏荣曾对人说:《大无大有周恩来》这篇文章是所有写周总理文章中最深刻、最有思想的一篇,写出了周总理人格的精髓梁衡回忆说:“周恩来那篇整个构思了20年,在我的集子前后收了两篇写周恩来的文章,正好可以对比1998年写了《大有大无周恩来》,1978年还写了一篇《一个伟人生命的价值》,现在回头看看1978年那篇就很浅了,但当时也写得很激动写1998年的那篇,我调看的资料没有等身也有半身那么高,当然在新闻出版署工作也有这个方便完稿后我给《中华儿女》的主编看,我说‘我用了你们的资料,你给我看看这样写行不行’结果晚上11点半主编杨筱怀忍不住了,看完稿就给我打说:‘这篇东西我们一定要用我敢断定在百年纪念活动中,这篇东西肯定是最轰动的一篇。

      伟人的思想、业绩是一棵大树,我要找的是这树的生长点,是它的年轮我努力在那个新思想的生长点上做文章,希望能给读者启示出一个过程,开通一个新的思路在《人杰鬼雄》自序中,梁衡写到,“我相信,社会、历史是以杰出人物为坐标而确定其轮廓的我曾经长期当记者,经年累月在人海中穿梭,但是一年下来,在头脑里留下印记的只有几个人,再十年下来,能留下印象的仍不超过寥寥数人,余皆飘渺如云雾散去,寂寂似尘埃回落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潮起潮落,人流滚滚,能够为史家所录,为后人所记住的又有多少人?一点不假,群众是历史进步的动力,但群众总是推举杰出人物来作自己的代表而历史则筛选出那些有贡献、有个性、占领了各个制高点的人,作自己进程的坐标他们的名字或者代表一个领域的开拓,或者代表一段历史的过程,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海他们可能是伟人、名人或者凡人,但是他们所蕴藏的思想和人格的内涵.足够我们驾船撒网去作永远的捕捞文学是人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最大的体验对象有两个,一是自然大自然雄宏博大,气象万千它借形、色、质的变化进行排列组合,这是一个无穷的数,是一个不尽的过程,是主观的人永远看不尽赏不够想不透的因此就不断地激发着我们的情感,激发着我们的艺术创造力。

      第二个对象是人,是我们自己的同类因不同的遗传、环境、阅历等因素而排列组合成的人也是一个无穷的数正如天下没有两座完全相同的山,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我们对茫茫人海的探秘就如对大自然的体验一样,也是永远看不完,说不够的我作记者时,每当发现一个杰出人物,我就由衷地感叹,环境大致相同,何天地独钟灵秀于其人静夜读史,每遇杰出人物便顿觉如登五岳,上天界,峰出云外,风光无限我越来越相信,人物是社会和历史的杰作正如大自然在地球板块的断裂、碰撞、隆起中才造得几处奇山秀水,社会历史在奔突冲撞中也才造得一、二杰出人物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的,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与恬静,为什么不可以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寻找体验呢?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其所得辉煌之美、深邃之美、悲怆之美,又更在对山水的体验之上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