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证道的过程:资粮道.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5665047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证道的过程: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证道的过程: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证得结 果的方式首先讲结果前面在戒学中讲到四种具足戒:比丘戒、沙弥 戒、居士戒、八斋戒以四具足戒为基础,进入大乘愿发心; 要进一步发挥作用需要进入行发心,实践三十七处雍仲法, 也叫三十七菩提分法,在十一普光地得到自利法身和利他两 色身境界在尽所有和如所有智慧的了悟当中,似平常的大 慈大悲延续当中,轮回不空为止去利益众生中观中讲到两 种真理:行一切善行,圆满一切资粮,利他而得两种色身; 圣义好比虚空,明显的悟到无实有,圆满智慧资粮,得自利 的法身尽所有和如所有等于是遍知,因为达到了十一地普 光地,得到了利他利己的三身尽所有是显现的一切存在, 如所有是对一切了如指掌在这种了悟中以无间断延续的大 慈悲,轮回不空度化众生雍仲三十七法在加行道、资粮道、见道和修道中圆满资粮 道资粮道分小、中、大小资粮道时,以道与非道的分析智慧修行,是四念住《兰 觉》讲:“念属于智慧,住是在智慧认识的状态中安住比 如刚开始用智慧分析色身,以智慧了解当中也是在念当中安 住,消除对色身的执着,认识到色身的变化,消除我们对白 发和皱纹的恐惧,消除对身体任何一部分产生不适所带来的 恐惧和不接受。

      类似的,对感受和无常的意识,对不太快乐 的感受,对像跳蚤一样不稳定的意识,对意识及行为聚集的 一切现象都观为法无我对境为五蕴,把五蕴观为法无我, 法无我其实就是去用智慧观察,而不是盲目的认为是这样或 那样,或者只是一个具体的组合上用抽象的概念去观察这 时认识到法我无,认识到五蕴的和合、相互依赖这时不仅 仅是在观,而且是住,念住住就是我们有意念去彳丁动,真 的看为五蕴,蕴一定是堆积的,堆积一定是很多不同的因素 组合形成,这决定它很脆弱,一点点组织或因素破坏,整体 将受到影响这时不仅仅用智慧的念去认识,而且真正的安 住于这种现状任何时候我们看色蕴,感受外在的现象都用 这样的方式,而不用习惯性的方式去感受和跟随不仅念很 重要而且住更重要,意念的实践与行动是念,佛教中经常把 “住”说成“安住”,“安”是平静,“住”是这么看待,所 以带有一点“止”,止观中的止我们已经用智慧的念认识 到现状,因此不能再习惯跟从,念住的关系就是这样对自 身的五蕴去念住修行,这是小乘的方法,大乘的方法不同, 是用自他一切的五蕴为对境去观修了悟空性在安住当中是无生空性,在回收时观一切为幻象, 分两种一种是安住与平静,把一切视为无生,完全把一切 的根本一一意识,认识为空性的状态当中,是无生的空。

      为 什么叫无生?它里面没有太多的行动,不像原来外在的一切 现象连接起来忘我,忘掉了我们一直以来认为我的作用, 即六根在忘我的状态中,六根诸蕴没有起到与外在连接的 作用,没有产生,所以是非生、无生空我们六根不工作了, 忘我了在回收时,这一切都是幻象,幻景而产生的必须明白这个, 不然很多人误以为了悟空性的状态中外在现象就不存在了, 其实一切还在我们还要吃饭,去别的地方还要坐车,甚至 还会想要一辆好车虽然我们五官的认识没有跟它连接起来 以后一切可以不存在,但在相对世界当中加上我们的概念观 点它又可以存在这就意味着存在要依靠我的认知,如果没 有我的认知,至少它对我不存在,如果以依靠而存在,如果 存在需要证明,说明它不是独立存在,不是稳定的存在,不 是长久的存在,只是目前存在而已因此,最主要的问题不 在于它是否存在,而在于我们用真实的眼光去感受一个固有 的东西加以执着放不下从今天到明天,哪怕是一刹那它都 在改变当中,不断地由于不同的因素使它变成不同的现状, 可我们一直停留在一种认识状态当中,因此我们受苦、受累、 受压迫、被毒害、被现象弄得团团转佛教总说空性,说不 存在,有什么意义呢?就在这儿,不在于是否存在,如果没 有产生影响,它存不存在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而它恰恰严 重地影响着我们。

      我们不得不思考,甚至有了少许的了解之 后我们禁不住去同情碰壁的人,禁不住去同情想从监牢出来 的人,不禁会产生慈悲与怜悯安住与回收的时候对这种现 象的认识很重要《极密经》讲:“用念住的方式对身、意、 受、法用智慧去观察时,念为重”,不然就没什么可住的, 有点儿像止观中的观,观察事物的现状在小资粮道中我们 了悟了四念住中资粮道的修行是断以及对治,用断与对治对道与非道取舍 精进,叫四断证《空幻库》讲:“四断证是:未生的善法令 生,已生的善法增长,未生恶法不生,已生恶法令断就 像我们整理仓库,不好的东西清理出去,好的东西保存下来 而且尽量增加,外面不好的东西不要搬进来,外面的好东西 搬进来,这是在做断与取用令生的善法和令增长的法把握 自己时为小乘,对境为自他时为大乘比如对境是别人,去 引导和唤醒别人的善,去鼓励别人具备的善,不去引发别人 的恶,去帮助别人回避恶,在生活中这样善巧地去和别人接 触,成为大乘菩提心大资粮道,无动安住在无我禅定的四神足《极密经》讲:“四 神足是:愿、精进、心、行为欲定断行具神足,勤定断行 具神足,心定断行具神足,观定断行具神足 共十二法在资粮道陆续圆满加行道加行道:修十法。

      加行道分四段:暖位、顶位、忍位、 世第一法暖位与顶位对善法娴熟的五根:对信念的虔诚、对修法喜乐 的精进、不忘所修境象的正念、专心的禅定、辨别的智慧 忍位与世第一法,消除五根对立的特别力量的原因称五力, 修的方式看个人根器加行道五根和五力,虔诚、精进、正 念、禅定、智慧五根五根五力在加行道圆满暖位快要到达见道,见道好比火,在见到火之前感到温暖的 征兆,称暖位顶位,善根超出了动摇之地,快见道了见 道是无我,已经是菩萨境界顶位,我们的善不受影响不动 摇,有不退转的前兆具备五根,修行非常喜悦,没有强迫、劳累或痛苦的感受 像一个人非常热爱一个职业一样,面对职业再辛劳也快乐, 类似已经把幸苦、劳累转化成了快乐就像我们去锻炼身体, 累得半死还挺高兴,因为接受、愿意,越精进越快乐一切 境象总被正念观察着,正念成了监督者,很难逃过正念的眼 睛,像鹰一样的盯着,没有逃避正念的角落这些认识,在 禅定中安住辨认的智慧已经在非常详细的给予很多建议 五力,五种力量把五根对立的一切消除,它具备这种特别力 量忍位和世第一法强有力地消除对立,因为有了暖位和顶位的 经验与认知,最后可以把反面的东西完全消除掉,具备这种 能量,能量自然成为抵抗,反面的一切无法达到能量所及的 范围。

      谁达到了暖顶,进入忍位和世第一法就具备了阻止的 抵抗力,与五力抵触的一切不能进入比如,不虔诚、懈怠 等等不可能存在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抵抗着境象中产生的 永远都是正念,监督者寸步不离,恶的动念都没有机会没 有起心动念,当下就是专注的禅定,没有办法不专注因为 我们到了珍宝岛,想找一块普通的石头也找不到,同时不会 因为菩提岛石头少而认为石头比珍宝更贵重,不会产生这样 的误会智慧地知道我拥有的珍宝才是真正的稀有,现在稀 有的东西(非正念)并不珍贵,因为我们不允许它在这里存 在,所以才消失的,这是分辨的智慧消除对立面的五种力 量在忍位和世第一位产生这些都是离于形式化的,完全是心里的认识、活动、工作, 完全是精神的活动,当然也不偏离物质我们避免不了看到 这外在世上一切现象的对境,对境象不断产生正念,而不是 生活在真空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境象但是,我们的看法与 以前不同了,也不需要那么用力了,自然当下就具备五力了 这时我们准备走向见道,成为菩萨我们感叹,佛陀真是遍 知,他不是展现自己的力量,只是把世界人类的观点、解脱 的过程一一讲出来,而且作了明显的路标以免我们迷路,以 免我们走上邪路他亲自体会,并把一切讲出来,我们还有 什么看不清的呢!加行道是五到七地,见道是第八地。

      见 道见道修七雍仲支法:道中的正念娴熟于境法;对外境的辨别 思想有力,把实有意识烦恼消除;见道的精进把一切功德尽 快的圆满;见道的喜乐增长正法的境象;见道的轻安使身心 堪受善法;禅定使善心无动摇;平等舍消除对立的感受正念熟练于境法,正念境法把诸法辨认,消除了实有烦恼消除了粗重的看法、不理智的看法、习惯性认识,因此消除 了实有的烦恼平常是不加仔细观察,不加分析,只是用宏 观的、粗略的、概括性的、合自己意的、能暂时满足虚妄的 看法去认识有人觉得烟酒好,有人觉得毒品好,有人觉得 贪心好,很多事情人们没有分析,目光短浅使我们自己和后 代都受到影响,缩短了世界的存在,缩短了人类的寿命我 们无法从自己的行为、观点、概念和现在引以为荣的这些现 象的魔爪中逃脱我们自己也是受害者,同样培养出不假思 索的对应者,好比父母用昂贵的价格买了毒品,吸了感受不 错,于是尽力推荐给儿女一样我们的正念熟悉于境法,境 法是对烦恼对治的法,对实有的、粗略的、不加分析的、概 况化的、适合自私就足够的现象的对治由于熟悉境法,可 以消除这些现象,明智地看问题,很难被反面影响不仅如此,而且是精进的,使一切功德尽快增长圆满由于喜心,正法的境象就产生,直接看到了真正的面目,消 除了显现。

      正法的境象由于喜乐心不断增长,不断揭开外在 现象的谜底,揭开面具这是喜心的作用,从加行道一直培 养,最后增长正法境象轻安使我的身体与意念有基础、勇气和足够的条件担任起善 法身体不会垮掉,心不会碎,不容易被外在的舆论压倒, 反而会不断影响着他们因此,我有足够的力量、勇气、能 力担当善法犹如大地母亲的胸怀一样,有无限的承载力, 堪能承担大地上的一切善与不善的思想行为、任何物质禅定使善法、善心没有任何变化,不受影响,非常稳固,直 接看到本性和任何事物的真面目这时候,任何东西都不能 动摇,不能改变我的主义,改变我对善法始终的追求和我得 到的经验平等舍把对立面的一切感受的大部队消除不然对立面的感 受是巨大的力量,是个大部队,它永远在影响我们,因此我 们需要平等舍修道在修道中修八圣道支:1. 无边缘的见;2. 从执着实有的限制当中解放;3. 语言能展现见解;4. 熟悉离诸业障的行为;5. 不沾染邪命;6. 不被玷污;7. 无误、易于断除剩余的所断所知障,也是细微的业或俱 生的业所知障很细微,和外在的人与事没有关系,只是八 识上细微的影子,行者达到了很易断除这些8. 指向清晰同时不是无念,无懈怠的禅定。

      这是菩萨八法,在修道当中具足以上共三十七菩提支法(八圣道、雍仲七支、加行十法、资 粮十二法),这三十七支法在四道上陆续圆满无修道无修道,是四道的结果,只是命名为无修道,是异熟果,不 是真正的道没有修的行为,超越十地,到了最高境界他的意念丝毫不生起烦恼、情绪不跟随外在升起,因此,随 时随地都在非常清晰的指向当中同时没有任何失念,没有 少许不在指向的状态下,没有少许在凡夫念上,没有少许认 为自己在打坐,所以在正念上他不会观察外在或和人接触 时又成了凡夫,他丝毫不离正念,不离指向,永远在禅定中而 没有造作和困难具备寿,不沾染邪命,邪命是不正确的谋生方法,比如:旁 敲侧击,献媚,为获利而搅乱局面,类似的行为,离于一切障 碍当然也就消除了一切邪命生活当中邪命是人类的共性, 只有在无修道才能消除类似的观念,不然人会不知不觉地升 起这种意念现在社会中是特别明显,自己的目的关联在不 同的地方,我们想到利益就会抓住关联的对象,想尽办法拉 近,使他产生对自己的作用,培养想象的状况,这是人类本 能的共性在修道离于一切障碍时,会消除这样的观点,也 真正消除了很多期待,完全消除一切期待后,不再认为自己 盲目的期待都应该达成,进而消除了一切对食物欲望和不存 在希望。

      这不是说离开了社会,不是没有朋友,不是脱离了 人类,不是回避了一切,而是自己的一切现象拥有与否一切 很自然了不是因为希望和期待而来的,也不是拒绝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