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后教育时代”的新兴教学媒体-新兴教学媒体.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凹**
  • 文档编号:168378788
  • 上传时间:2021-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后教育时代”的新兴教学媒体|新兴教学媒体   在迅猛发展的网络、计算机和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现代社会已然步入了“后教育时代”,实现了人、教育、生活的全方位整合教育游戏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随着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增多与深入,教育游戏的独立研究领域已经运步形成通过对近年来“教育游戏”相关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展开调查分析,从纵、横两个维度构建当前教育游戏研究领域的基本框架,进而从研究领域的形成、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教育游戏的应用研究四个子领域分别展开论述,并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概念梳理和数据统计   教育游戏;教育游戏设计;教育游戏应用;综述   G434 A 1672-0008(2011)01-0096-09      一、引言      教育游戏作为教育界的新生事物,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教育游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在不断深入中,研究的领域和视角也在不断融合和扩展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通过对教育游戏设计开发、应用模式及策略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平衡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本文通过分析整理近年来关于“教育游戏”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从研究领域的形成、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教育游戏的应用研究四个子领域展开综述。

           二、文献来源分析      硕、博论文是教育技术学科中前沿、系统且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了反映近年来我国“教育游戏”专题的学术研究进展笔者选取了2004年到2009年间44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样本进行数据统计2005年以前,“教育游戏”在国内的相关研究几乎一片空白,2005年之后,学术界对其关注度逐渐提升,与其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也逐年递增截止2009年10月,被收录到“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论文共计44篇笔者分别对其发表时间、来源单位、研究内容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如表1)      三、教育游戏的研究领域      (一)独立研究领域的形成   国内第一篇关于教育游戏的硕士论文是《校本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研究》(叶虹,2004),该论文根据开发模式不同,将教育游戏划分为商业教育游戏软件和校本教育游戏软件,并将校本教育游戏软件定义为“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开发的用于辅助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用的计算机教育游戏软件”这一定义也折射出当时国内的研究者对教育游戏研究的定位,大部分研究者将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强调其实际教育功能,强调“轻量级”的技术支持,以使用简单、开发难度低、实效性强,为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标准,“轻游戏”是国内教育游戏发展之初,教育与游戏最早沟通的一个节点。

        早期的研究者多将教育游戏界定为教育软件和电脑游戏的交集,然而,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教育游戏正逐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余英,2007)对电脑游戏、教育游戏与教育软件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将教育游戏重新定位,将益智游戏、游戏型课件和轻游戏都看作是教育游戏领域与其他研究领域相交的子集(如图1)认为独立的教育游戏研究领域已经形成,除去现有形式之外,仍有很大的空间等待开发   (二)相关子领域的产生   经过近7年的摸索与实践,教育游戏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已呈现多维度的发展态势相关的研究子领域也逐渐产生,这些子领域从纵向和横向进行扩展,形成了教育游戏研究领域的基本框架(如图2)从纵向上来看,贯穿了教育游戏理论基础、教育游戏设计开发、教育游戏应用三个阶段;从横向上来看,涵盖了教育游戏在不同学科、不同环境的应用在学科应用子领域,教育游戏已逐步深入到与具体课程或知识相结合,各种新型教育游戏应用模式也层出不穷      四、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      教育游戏理论基础的研究,即对教育游戏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日趋成熟,细化到学习理论、游戏理论、激励理论和教学理论等方面,并形成游戏化学习理论。

        (一)从理论出发追溯教育游戏应用之源   尽管传统游戏与教育的结合由来已久,但由于计算机游戏的很多负面影响,大部分家长、教师曾视其为洪水猛兽,并不看好游戏这种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国内外很多案例的成功,人们才开始对这种新型教育媒体的观点发生改变研究者从众多相关理论中追溯支持教育游戏应用的源头,这些理论研究对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起着指导性作用,其主要研究包括以下方面:   1.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教育游戏则可以为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提供支持(如图3)   (2)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将知识设想为一种个人与环境之间独特关系的副产品,而学习则是个人、知识、情境三者交互作用的产物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设计学习情境,使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进行有意义学习,以更高的效率获得知识和技能情境认知教学模式里的情,境除了真实的工作场景之外,还可以是虚拟、仿真的场景或者影像和多媒体程序。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育游戏软件就是要模拟真实应用情境,设计一个虚拟的仿真场景,使学习者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实践中可以正确的迁移   (3)沉浸理论沉浸理论在1975年由Mihaly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他指出了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会完全投入到情境当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过滤掉所有与活动不相关的知觉,进入到一种沉浸状态   当个体在游戏中时,他们一般会全心投入其中,处于沉浸状态,因此能够完成平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游戏活动带来的挑战早已超过以往所能处理的程度,这种感受会让他们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并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新的技巧当学习者沉浸于学习中时,可以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因此,人们期望教育游戏能够像网络游戏那样让学习者沉浸其中   (4)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七种基本智能,分别为: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些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学生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也代表了每个学生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媒体与学习方式,在开发和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可比拟 的优势,学生各项智能的挖掘都能在教育游戏中找到相应的触发点教育游戏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它在启发人的思维和培养人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学习者在游戏中愉悦地学习,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同时,教育游戏还提供给学生一个发展多元智能的空间,使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2.游戏理论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普遍的活动,而教育游戏是基于计算机的现代媒体在教育环境下的应用我们在研究教育游戏这一特殊游戏种类时,对游戏这个本体的理论研究是平衡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必要前提   目前被普遍关注的游戏理论包括古代游戏理论和现代游戏理论两类古代游戏理论主要有:康德的自由论游戏说、席勒的艺术游戏说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等现代游戏理论主要有:奥地利心理哲学家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游戏本能说、荷兰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胡伊青加的自由论游戏理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游戏学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的练习理论等   (二)细化、深入到学科和课程的教学理论研究   1.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分析研究教学任务或教学问题(学习需要和学习内容),分析研究学习者的情况,并以可操作的形式写出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媒体,形成为特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有效教学过程、形式和方法,建构实现教学目标的初步方案;对初步方案进行试用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必要调整,逐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育游戏作为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教学媒体,在安排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资源及分析评价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是教育游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2.学科教学理论   越来越多的教育游戏软件面向具体学科,而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要确保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就应以具体的学科教学理论来指导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目前,教育游戏的学科教学理论研究已经细化到数学、历史、英语、信息技术等具体学科,有些案例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具体课程   学科教学理论是研究学科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理论涉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与内容体系、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信息技术的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方法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学习过程,教育游戏就属于其中的一种因此,教育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属于学科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围之一,反过来学科教学理论又指导教育游戏的设计、制作及应用,使其更加符合学科的特性和规律   (三)游戏化学习理论   游戏化学习(Learn through play)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谓游戏化学习,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享受游戏乐趣,获得游戏成果游戏化学习方式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实践中的一种手段目前游戏化学习理论的研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集众家之言,游戏化学习主要包含学习动机的激发、安全学习氛围的营造、教育目标的全面化、学习内容的有意义无结构组织、学习过程的自我实现等观点      五、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      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是教育游戏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子领域,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教育游戏发计的研究主要包括设计理论、设计策略两方面,其中设计策略的研究包括教学设计、游戏系统与框架设计。

      教育游戏的开发包括开发模式和相关技术的研究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模式已基本形成,研究中对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探索,也为教育游戏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一)教育游戏的设计理论   1.激励理论   (1)激励理论概述激励指心理上的驱动力,激励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针对人的需要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游戏中的激励是为了增加游戏的生命周期,使玩家可以持续进行游戏,乐此不疲;而教育中的激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究其本质,激励在游戏和教育中是相通的几种主流的激励理论包括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北美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等   (2)教育游戏中激励机制的分析教育游戏中的激励机制指的是吸引玩家,促使玩家持续地进行游戏的一系列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在教育游戏中设计激励因素,并使其与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优化游戏化教学针对不同的游戏类型、不同的学习者类型、不同的应用模式,教育游戏中激励机制有着不同的体现。

      以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基于激励机制的教育游戏在考试中的应用研究》(吴德胜,2009)为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