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庭坚《答苏迈书》原文及翻译译文.docx
18页黄庭坚《答苏迈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黄庭坚《答苏迈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黄庭坚《答苏迈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黄庭坚《答苏迈书》原文及翻译黄庭坚 原文: 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苏轼的长子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③自道:自己所说 译文: 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 黄庭坚塑像哈哈里提供 《答苏迈书》 2、苏轼《答李琮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答李琮书》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国之用兵,正如私家之造屋凡屋若干,材石之费,谷米之用,为钱若干,布算而定,无所赢缩矣工徒入门,斧斤之声铿然,而百用毛起,不可复计,此虑不素定之过也既作而复聚粮,既斫而复求材,费必十倍,工必不坚故王者之兵,当如富人之造屋其虑周,其规摹素定,其取材积粮皆有方,故其经营之常迟,而其作之常速,计日而成,不愆于素,费半他人,而工必倍之 今日之策,可且罢诸将兵,独精选一转运使及一泸州知府,许法外行事,与二年限,令经画处置,他人更不得与多出钱物茶彩,于沿边博买夷人粮米,其费必减仓卒夫运之半使辩士招说十州五团晏州六县水路十二村罗氏鬼主播州杨贵迁之类,作五六头项,更番出兵,以蹂践乞弟族帐,使春不得耕,秋不得获又嘉、戎、泸、渝四州,皆有土豪为把截将,自来雇一私兵入界,用银七百两,每得一番人头,用银三十两买之,把截将自以为功今可召募此四州人,每得二十级,即与补一三班差使如不及二十级,即每级官与绢三十匹。
出入山谷,耐辛苦瘴毒今若召募诸夷及四州把截将私兵,使更出迭入,但能积日累月,戕杀其丁壮,且使终年释耒而操兵,不及二年,其族帐必杀乞弟以降 承问及王天常奉职所言边事天常父齐雄,结发与西南夷战,夷人信畏之天常幼随其父入夷中,近岁王中正入蜀,亦令天常招抚近界诸夷,夷人以其齐雄子,亦信用其言向尝与轼言泸州事,所以致甫望乞弟作过如此者,皆有条理可听然皆已往之事,虽知之无补又似言人长短,故不复录呈 译文: 国家打仗,正如同自家造房子总计房子的数量,材石的费用,粮食的费用,用钱的数量,布筹运算而定,没有什么有余和不足了,工人们进门,斧斤的声音作响,而兴起之事如毛一样众多,不可以再去计算,这些考虑(事起之后再考虑)是不预先确定的过错已经开始劳作却又开始收集粮食,已经砍树了却又去寻找木材,费用必定是(预算的)十倍,功效一定不能持久所以君王用兵,就如同富人造房子他考虑周到,他规划筹谋已经预先确定,他收集木材储备粮食都有方法,所以他准备常常缓慢,但是他劳作常常迅速,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其实现,不超过预定的计划,花费是其他人的一半,但是功效却是别人的双倍 现在的策略,可以暂且停止各将的军队,只精心挑选一位转运使和一位泸州知府,允许他们便宜行事,给予他们两年的期限,让他们筹划安排,其他人却不能参与。
多拿出些钱物茶彩,在沿边地带广泛地买取中原以外各族百姓的粮米,它的费用会减少为仓促之时人力运输费用的一半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招纳游说十州五团晏州六县水路十二村的罗氏鬼国的第七世播州侯杨贵迁这类人,当作五六名头领,轮流出兵,来践踏乞弟部落,让他们春季不能耕种,秋天不能收获另外,嘉、戎、泸、渝四州,都有当地的豪强为把截将,自行雇佣了一支私人部队入界,用七百两白银,每得到一个乞弟人的首级,就用三十两白银收购它,把截将自认为有功劳现在可以招募这四个州的人,每到二十个,就给予补充一个三班轮换的差使如果不到二十人,就每个人官费给予三十匹绢这些人)出入山谷,禁得起辛苦瘴毒现在如果招募各民族的兵士和四个州把截将的私人军队,使他们轮流进出,只要能长年累月这样做,戕杀了乞弟人的丁壮,而且让乞弟人终年放下农具而拿起武器,不到二年,乞弟的族人一定会杀乞弟来投降 又承蒙您问到王天常工作时所说的边事天常父齐雄,少年时和西南夷人交战,夷人相信敬畏他天常自幼跟随他父亲进入少数民族中心地带,近几年王中正进入蜀地,也叫天常招抚靠近边界的各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因为他是齐雄的儿子,也相信他的话他以前曾和我说泸州的事,导致起初埋怨乞弟像这样的错误做法的原因,都有办法可以处理。
然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即使知道也没有办法补救又好像说别人的是非,所以不再复述呈报 苏轼《答李琮书》 3、韩愈《重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重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韩愈 原文: 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以至于道者,浚其源,导其所归,溉其根,将食其实:此盛德者之所辞让,况于愈者哉?抑其中有宜复者故不可遂已 昔者圣人之作《春秋》也,既深其文辞矣;然犹不敢公传道之,口授弟子,至于后世,然后其书出焉,其所以虑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②之所宗而事之者,下及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③;若遂成其书,则见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为狂为惑其身之不能恤,书于吾何有?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其余辅而相者周天下,犹且绝粮于陈,畏于匡,毁于叔孙,奔走于齐、鲁、宋、卫之郊其道虽尊,其穷也亦甚矣!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 今夫二氏行乎中上也,盖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自文王没,武王、周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及乎扬雄,亦未久也。
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然观古人,得其时,行其道,则无所为书;书者,皆所为不行乎今而行乎后世者也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俟五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 前书谓我与人商论,不能下气,若好胜者然虽诚有之,抑非好已胜也,好已之道胜也;非好已之道胜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若不胜,则无以为道吾岂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驳杂之讥,前书尽之,吾子其复之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日:“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 孟君将有所适,思与吾子别,庶几一来 [注]①张籍致信韩愈,劝其著书明道以驳斥佛老,韩愈作书答之张籍再致信,韩愈写了这封书信来一一解释②二氏:指佛教和道教③晓哓:争辯声 译文: 您不认为我不成材,想要把我放在诸位圣贤的范围里去掉我不正确的想法,增加我还不够高明的方面;认为我有可以达到大道的本性,疏通它的源头,引导它的去向,灌溉它的根部,将要吃到它的果实:这是有高尚道德的人都不敢当的,何况对于我这样的人呢?但由于信中有应该回复的,所以不可以任从。
从前孔子写作《春秋》,已经使它的文辞艰深;但是仍然不敢公开传播它,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弟子,一直到后世,之后这本书才问世这就是担心儒家的道理微薄的原因啊现在信仰与侍奉佛教与道教的人,(上至天子)下到大臣们,我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摈斥它们呢?选择可以讲的话加以教诲,尚且形势与我的意见不一致,有(很多)争辩声;如果写成这书,那么看见我就恼怒我的人一定很多了,并且一定把我当作狂人糊涂人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孔子,是圣人,尚且说:“自从我得到子路,就听不到骂声了其余辅佐孔子的弟子遍布天下,尚且在陈国断粮,在匡地被围困,被叔孙诽谤,在齐国、鲁国、宋国、卫国的郊野之间奔走他的儒家之道虽然尊贵,他的穷困也是十分厉害啊!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现在佛教与道教在中原流行,有六百多年了它们的根基牢固,它们的影响广大,所以是不可能早上下令傍晚說禁止的自从文王去世,武王、周公、成、康团结一致守护文王之道,礼乐教化都存于世,到了夫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夫子到孟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孟子到扬雄,(距离古时)也不久。
但是他们仍然辛劳到如此地步,穷困到如此地步,之后才能有所成就,我难道能很容易地做这件事(指传播儒家之道)吗?它做起来容易,那么它的传播就不远,所以我不敢(著书) 但是看古人,得到了他的时运(指被赏识),践行他的主,就不著书;书,都是行径在现世行不通但在后世行得通的人写的现在我能不能实现我的志向还不知道,等到我五六十岁的时候写书,是没有损害的老天如果不想让这些人明白道理,那我的寿命就不可注定;如果要让这些人明白事理,除了我还能是谁呢?(我)践行大道,著书立言,教化今人,传于后世,必定有(这样的成就)您为何就对我写书这件事这么急迫呢! 前面那封信说我和人商讨辩论,不能忍气吞声落于下风,好像争强好胜的人的样子即使真的有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喜欢自己取,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不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我的主张是孔子、孟子、扬雄所传的主张如果不能取胜,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主张了我怎么敢逃避这样的名声呢!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颜回)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人但是颜回与一般人辩论对孔子所讲授的内容有发挥您讥讽我写文章交杂混乱,上一封信里我已经解释得很完备了,您还是再看看吧从前孔子也有开玩笑,《诗经》不是说:“善于开玩笑的人,从不刻薄。
《礼记》说:“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哪里对主张有损害呢?您大概没有想过这个吧! 孟郊将要前往他处,想着与您分别两地,或许会去拜访您我再次向您问好 韩愈《重答张籍书》 4、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韩愈 原文: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 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之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