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必修1+第三章+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df

16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15978327
  • 上传时间:2017-09-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27.77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最新考纲大气受热过程考纲解读1.识记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1.大气的热源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3.受热过程(1) 大部分 A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 地面被加热,并以 B 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辐射热交换1. 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1 太阳暖大地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2 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3 大气还大地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 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 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区 —— 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 —— 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1.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2009 ·广东文基 )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 × ) 解析 “ 露重见晴天 ” 就是说早上多露, 则说明晴天的夜间, 由于大气逆辐射弱, 气温低,地表降温快2)(2013 ·浙江文综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 4 种情形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④ × ) 解析 ① 情形下部热上部冷,空气对流显著, 利于污染物扩散其他三种情形,都在不同高度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013 ·北京文综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 2 题2.大气中 ( )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答案 B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箭头的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 ① 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② 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③ 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④ 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臭氧吸收紫外线 )减少,故 A 项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空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 B 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 C 项错误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 D 项错误考点二 热力环流1.成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2.形成过程(1) 图解(2) 描述1.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 (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2.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 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 海陆风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 山谷风影响 山谷风: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 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 城市热岛环流影响 城市风: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 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2013 ·浙江文综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 1 题1.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 C 解析 由图知,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 C 项正确, D 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 A、 B 项错误2011 ·大纲全国文综 )一般情况下, 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 /时 据此完成 2~ 3 题。

      2.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3.正午前后 ( )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 2.D 3.B 解析 第 2 题, 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强弱和稳定程度,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 对流越旺盛, 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 表明大气越稳定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三地相比较,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因而对流最旺盛,因而 B 选项错误;在垂直高度上,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丙地最稳定, D 选项正确;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因而 A 项和 C 项都是错误的第 3 题,因图中显示的是 8 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 20 千米 /时,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 80 千米,届时,甲地气温上升幅度最小, 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应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应吹偏北风综上所述,只有 B 项正确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如图其中竖实线为剖面线,虚线为等压面,实线为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 4~ 5 题4.上图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是 ( ) A .甲 B.乙 C.丙 D.丁5.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 ( ) A . 8: 00~ 9: 00 B. 12: 00~ 13: 00 C. 15: 00~ 16: 00 D. 23: 00~ 24: 00 答案 4.C 5.D 解析 该图表示山谷风,如表示白天,吹谷风,丙处表示的等压面向下弯曲,乙、丁两处风向是正确, 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下弯曲; 如果表示夜间, 吹山风, 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低压, 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上弯曲, 题目中只有一处是正确, 则可能为夜间, 表示山风示意图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结合下图说明判读等压面图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1)判读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 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 PA> PC, PB> PD②因地面冷热不均, 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 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 PC> PD, PB> PA③同一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 即近地面为高压, 高空则为低压。

      2)应用①判断气压高低: 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 PB> PA> PC> PD②判断下垫面的性质a.判断陆地与海洋 (湖泊 )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 (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 (湖泊 ),上凸者为陆地b.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c.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③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 A 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 B 地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受力状况只受图中 F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受图中 F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 F2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受图中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 F2 地转偏向力和 F3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与等压线平行 (高空风 ) 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近地面风 ) 1. 影响风的三种力作用力 方向 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斜穿等压线2.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 (北半球 )或向左 (南半球 )偏转30° ~ 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 (北半球 ):(2013 ·天津文综 )2009 年 4 月 14 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下图,回答第 1 题1.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 .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阅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图中显示, 乙地位于低压的东侧,根据气流运动规律,此处吹偏东风,从海洋吹向海岸即 “ 向岸风 ” 加上该地处于海湾,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和危害2012 ·大纲全国文综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 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第 2 题2. 24 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 A .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 B 解析 据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运用比例尺大体量算, 24 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西部,吹东南风2011 ·江苏地理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第 3 题3.图中 M 地的风向是 ( ) A .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所示经纬度可以看出,图中 (50° N,100° E)附近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 M点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的东部,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加上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向右偏 )的影响,风向为西北风下图为 “ 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 读图,完成 4~ 5 题4.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 A .甲地气流上升B.乙地是低压中心C. a 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D. b 地此时吹东南风5.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 A .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4.B 5.C 解析 第 4 题, 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 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 a 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以及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 可知 b 地此时吹西北风 第 5 题, 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实质上就是风向, 受水平气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