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教材 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 Word版含解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64715505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一、选择题(2016·宁德高一检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解析: 第1题,地貌、岩石等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A项中不只是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四部分组成,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第2题,B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提供叶绿素,C项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D项平衡功能是相对的,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

      答案: 1.B 2.A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3~4题3.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单一性C.整体性 D.区域性4.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  )A.风力大 B.沙漠广布C.光照强烈 D.植被茂盛解析: 第3题,图中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4题,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其植被茂盛答案: 3.C 4.D图中A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所示的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6.图中所示过程参与的物质循环是(  )A.水循环 B.岩石圈物质循环C.大气循环 D.生物循环解析: 第5题,A是绿色植物,且有氧气放出,表示光合作用第6题,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绿色植物参与的生物循环过程答案: 5.B 6.B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A—氮气 B.B—氧气C.C—二氧化碳 D.D—碳酸盐8.从A到Ⅰ整个过程都属于(  )A.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 第7题,A和B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放出的氧气,C和D分别表示动物呼吸作用中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

      第8题,从A到Ⅰ整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元素在各个圈层的迁移过程答案: 7.B 8.A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此回答9~10题9.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生产性 B.平衡性C.差异性 D.整体性10.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 B.土壤C.水文 D.生物解析: 第9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第10题,水位的抬升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而水位属于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答案: 9.D 10.C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1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 第11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第一系列现象。

      第12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 11.A 12.C二、综合题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甲、乙两幅区域图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面框图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解析: 第(1)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能够净化水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如湖泊面积减小,部分湖泊变为陆地,气候的大陆性则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随之减少,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的趋势答案: (1)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2)从上至下依次为A、B、C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回答问题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析: 第(1)题,沙漠景观的形成主要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雪山景观主要从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分析;碧水主要从湖泊的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草原主要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有分布第(2)题,从对气候、对生物、对地表环境等方面分析水资源减少带来的影响第(3)题,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答案: (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 000 m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 ℃,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

      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