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训练试题附答案.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Baige****0346
  • 文档编号:273964046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0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训练试题附答案    物理竞赛训练试题1.一辆汽车重 1.0× 104N,现要测量车的重心位置,让车的前轮压在水平地秤(一种弹簧秤)上,测得压力为 6× 103N,汽车前后轮中心的距离是 2 m.则汽车重心的位置到前轮中心的水平距离为[]A . 2 mB .1.8 m C. 1.2 m D . 0.8 mA 点流入此2.如图所示是电路的某一部分,R1=R2> R3,○ 为理想电流表.若电流只从A电路,且流过R1的电流为0.2A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流不可能从 C 点流出,只能从B 点流出.B .流过○的电流为零. AR1A AC.流过 R2的电流一定大于0.4A . CD . R2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比R3两端的电压大. B R2R33.如图所示 A 灯与 B 灯电阻相同当变阻器滑动片向下滑动时,对两灯明暗程度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A 、B 灯都变亮;(B)A 、B 灯都变暗;(C)A灯变亮, B 灯变暗(D)A灯变暗, B 灯变亮4.在盛沙的漏斗下边放一木板,让漏斗摆动起来,同时其中细沙匀速流出,经历一段时间后,观察木板上沙子的堆积情况,则沙堆的剖面应是下图中的[]A B C5 如图所示,木块m放在木板AB 上,在木板的 A 端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 F 使木板绕 B 端逆时针缓慢转动( B 端不滑动)。

      在此过程中, m与 AB 保持相对静止,则[]A.木块 m对木板 AB的压力增大B.木块 m受到的静摩擦力逐渐减小C.竖直向上的拉力 F 逐渐减小D.拉力 F 的力矩逐渐减小DmθBFA6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 I 、 U1、U2和 U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 I 、 U1、 U2和 U3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个数是[ ]①U1/I 不变, U1/ I 不变.② U2/I 变大, U2/ I 变大.③ U2/I 变大, U2/ I 不变.④ U3/I 变大, U3/ I 不变.A. 一个B. 二个C. 三个D. 四个7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弯曲管 A 端开口, B 端封闭,密度为ρ的液体将两段空气封闭在管内,管内液面高度差分别为 h1、h2和 h3,则 B 端气体的压强为 [ ] (已知大气压强为P0)(A) P0- ρ g(h1+h2-h 3)(B) P0- ρ g(h1+h3)(C) P0- ρ g(h1+h3- h 2)(D) P0- ρ g(h1+h2)8 .图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状态。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①有可能 N 处于拉伸状态而 M处于压缩状态②有可能 N 处于压缩状态而 M处于拉伸状态③有可能 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 M处于拉伸状态④有可能 N 处于拉伸状态而 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弹簧, R 于平衡RaM N bc9 如图所示,质量为m、M的A、B两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面上,已知A、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 1,B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2现给A物体施加一恒定作用力F,使其向右运动, B 保持静止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 B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M)gA FB.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FC.将作用力 F 增大,则 B 将向右运动 BD.无论作用力 F 多大, B 将始终保持静止状态10 一缆车系统缓慢将乘客送上和送下高40 米,长 80 米的山坡整个系统由一上一下两个车厢组成,每个车厢质量为2× 103千克,它们通过山顶一个巨大的滑轮由钢索相连,由电动机驱动,每个车厢运动中受到摩擦阻力恒为3× 103牛某次行程中有20 位乘客在车厢 X 中下坡,另有 8 位乘客在车厢Y 中上坡,设每位乘客平均质量为60 千克,若整个缆车系统在这次行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如果整个行程用了30 秒时间,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为P。

      g=10m/s2)则 []A . W=2.4 ×105JB .W=4.8 ×105J C. P=3200w D .P=6400w11.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灯 L1、 L2正常发光,由于电路出现故障,突然发现灯 L1变亮,灯 L2变暗,电流表的读数变小,根据分析,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 (A)R1断路(B)R2断路(C)R3短路(D)R4短路12.所示, A、B 两灯,额定电压 110 V,额定功率分别为 100 W和 40 W,接在 220 V 的电路中,欲使灯正常发光,且电路中消耗的功率最小,应是以下哪一种接法[ ]13.全相同的物体, 分别以相同的速度, 从 A 点和和 C ′点,如图所示 如果两圆弧轨道的半径相同,点和 C ′点的速度分别记为A ′点进入并通过光滑圆弧轨道和到达 C 点物体到达 C BAC别记为 t 1、 t 2,则 v 1v 2; t 1t 2(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A ′C ′B ′14 如图所示, ab 两端电压 U 不变,若 cd 两端接理想电压表,则示数为理想电流表,则示数为 3A ,若 cd 两端接电阻 R 3,则 R 1、R 2、R 3 上消耗的电功率相等。

      电阻 R 1 、R 2、R 3 的阻值分别为a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a 、 b 两 端 的 电 压 为_________b R 115.均匀杆一端搁在水平地面上, 杆上某一点靠在圆球上, 杆与圆球都能保持静止.地面对圆球的静摩擦力方向是_______ , 均匀杆 与圆球面 之间存在 的相互 作用力 有 __________________ (按力的性质写) .60V ,若 cd 两端接cR 2d16. 示,相邻两车站间距相等,在一条直线上.车在两站间行驶时平均速度均为 v 车,每次靠站停顿时间均为 t .某同学位于车站 1 与车站 2 之间离车站 2 较近的某一位置, 当车从车站 3 开动的同时,他向车站 2 以平均速度 v 人奔跑,并恰能赶上汽车,车长不计.于是该同学得出结论:若他仍以此平均速度从原位置向车站1 奔跑,也一定能赶得上这辆班车.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123并分析此结论成立的初位置的条件是什么?17 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 h ,身高为 l 的人以速度 υ匀速直线行走, hυ如图所示 .:l( 1)有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乙同学则依据平时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的运动情况,认为13.v 1、v 2,物体在和轨道运动的时间分人的头顶的影子将作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的看法,谁的看法是正确的?答:。

      2)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18. 所示,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半径为R)的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根匀质木棒OA 长为 3R,重为 G木棒的 O 端与地面上的铰链连接,木棒搁在柱体上,各处摩擦均不计现用一水平推力 F 作用在柱体竖直面上,使柱体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移动问:(1)当木棒与地面的夹角θ= 30°时,柱体对木棒的弹力多大?(2)此时水平推力 F 多大?(3)在柱体向左缓慢移动过程中,柱体对木棒的弹力及水平推力 F 分别如何变化?AFO θ19 在粗糙水平面上的 A 点处,放置一质量为M 、边长为 a 的立方体形的大木箱子,现在将该箱子从 A 点移到远处的 B 点,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S( S>>a),关于在这一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甲同学认为:用水平恒力将木箱子缓慢地从 A 点推到 B 点时外力做的功,一定要比木箱子从 A 点翻滚到 B 点时外力做的功少不计翻箱子过程中外力做的负功)乙同学认为:用水平恒力将木箱子缓慢地从 A 点推到 B 点时外力做的功,一定要比木箱子从 A 点翻滚到 B 点时外力做的功多不计翻箱子过程中外力做的负功)丙同学认为:用水平恒力将木箱子缓慢地从 A 点推到 B 点时外力做的功,一定和先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在中途适当的地方撤去外力,再让箱子自行滑到 B 点停下做功一样多。

      对以上三位同学的论述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给出你的观点,要求有详细的推理、说明参考答案1. D2. C3. 水平向左 弹力、静摩擦力4. 解:这位同学的结论不正确,能不能赶上车与初始位置有关分析,设该同学初始位置与车站2 的距离为 x ,向车站 2 奔跑的时间关系为 xLv 人 tv 车若向车站 1 奔跑也能赶上此班车,则须满足的时间关系为L x 2L从v 人2tv 车以上二式若满足条件应L-x=2x,即 x ≥ L结论才成立35.A.C6.B7. 解:( 1) 乙( 2)依据如下:设 t = 0 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 O 处,在时刻 t ,人走到 S 处,根据题意有 OS = υt ①(1 分)过路灯 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 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 如图所示: OM为人头顶影子到 O 点的距离由几何关系,有hl=OM-OS ②OM 解①②式得 OM =h υh - l t③因 OM 与时间 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3)由图可知,在时刻t ,人影的长度为 SM ,由几何关系,有 SM = OM - OS ④由①③④式得 SM = l υh - lt⑤可见影长 SM 与时间 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l υ ⑥k =h - l8.B9. 等于;大于 10. R 1=25Ω R 2=R 3=100Ω U=7511.D12. 解:( 1)对 OA 棒,以 O 为固定转轴,根据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有:GLcosN R cot(2 分)2代入数据,解得: GL sin 3G sin3G sin 303 N22G2R4(2)对柱体,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有:F N x 'N ' sinN sin代入数据,解得:F3G sin23G sin 2 30 3G22 8(3)在柱体向左缓慢移动过程中,θ逐渐增大。

      由 N 3G sin可知,柱体对木棒的弹力N 逐渐增大;2由 F 3G sin 2 可知,水平推力 F 逐渐增大213.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不正确,乙、丙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用水平恒力将木箱子匀速地从 A 点推到 B 点时外力做的功 W 1=μ mgS=μ mg(na)从 A 点翻滚到 B 点时外力做的功W2 na( 2 1)mg2当2 12时,翻滚木箱前进更合理,做功较少当2 12时,推动木箱前进更合理,做功较少14. B 15.B 16.C 17.D18.BD19.20. 2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