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FP病例定义与监测课件.ppt
3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定义及监测要求,,,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志刚,,,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定义,1.1,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征候群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1.2 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1.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不满2个月2,AFP,病例的病毒学分类标准,,2.1脊灰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诊病例2.2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和疫苗病毒检测都阴性的,AFP,病例;,,(2)脊灰疫苗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3)采集到不合格粪便标本,脊灰疫苗病毒检测阴性/或无粪便标本,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2.3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脊灰野病毒和疫苗病毒检测阴性,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2.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从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诊断符合脊灰的病例。
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3 病例报告,3.1,AFP,病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内、农村在24小时内报告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最快的方式逐级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2 高危,AFP,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报告的,AFP,病例和判定高危,AFP,病例的定义,直接确定本县是否出现高危,AFP,病例,一经确定,要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分析病例,及时发现高危,AFP,病例3.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定期对报告的,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分析,确定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4 病例调查,4.1,AFP,病例的调查,,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48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调查按以下步骤进行:,,(1)核实诊断,排除非,AFP,病例:如果病例不是弛缓性麻痹或者由明确其它原因引起的麻痹(如外伤或脑、脊髓占位性病变)或者麻痹的发生不是急性的,则可诊断为非,AFP,病例,不需要上报。
但仍需填写个案调查表,留档备查2)了解病史:应了解麻痹发生时间、是否伴发热、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损伤或注射史、,OPV,服苗史、患者和周围人群近期服苗情况等3)临床检查(咨询临床医生、查看病历):重点检查肌力、肌张力、肌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4)填写个案调查表:要求完整、准确填写,避免缺项和漏项如有调查表中未包括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文字说明;调查时力求明确临床诊断个案调查完成后,应及时上报市、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2 高危,AFP,病例的调查,确定高危,AFP,病例后,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组成除有熟悉,AFP,监测的流行病学专家外,至少要有1名熟悉,AFP,诊断的儿科或神经内科医生的调查小组对高危,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和采集粪便标本首先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AFP,病例要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况;调查了解周围儿童,AFP,病例的发生情况要详细填写高危,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并于调查结束后的1周以内将调查结果和全部资料报告省级疾病控制机构4.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调查组的组成:确定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后,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由熟悉,AFP,病例诊断的流行病学专家和神经内科或儿科医生参加的调查小组。
4.3.2,及时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粪便标本神经科专家要对病例进行医学检查,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临床符合病例);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况;并对所调查的对象拍摄病例的影像资料,以便记录病例的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分析发病原因和脊灰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医院和病例所在村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AFP,病例的发生情况,搜索是否有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具有神经毒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循环的证据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病例居住地区至少调查30名5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30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评价脊灰疫苗接种率5.标本采集,5.1,报告的,AFP,病例采集2份合格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的要求是,:,,在麻痹发生14天内采集;,,2份粪便标本至少间隔24小时;,,5.1.3,每份标本量在5克以上;,,粪便标本送到实验室时带冰且状态良好5.2,以下情况需采集5名密切接触者(原则上5岁以下)的粪便标本:,,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根据临床或流行病学资料高度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死亡的,AFP,病例。
6 病例随访,在,AFP,病例麻痹发生后60天,对病例进行随访随访者最好是曾对该病例进行过调查的人担任,并填写随访调查表7 调查资料管理,7.1,AFP,病例,,县级疾控中心将,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随访表分别抄报市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省,AFP,病例资料的分析和反馈各级疾控机构应妥善保管各种调查资料7.2 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对于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按照完成调查后,组织调查的单位要保存调查的各种原始资料,每个病例一个文件夹,妥善保管同时对调查进行总结,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准确的病例编号,发病时向,发病地点,调查活动概述与主要结论等对于每例高危,AFP,病例和每起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报告、调查现场的影像资料和“调查病例概要”,由省级疾控中心一并寄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 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8.1,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无,AFP,病例时,也应每10天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FP“,零”病例报告8.2,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报告,AFP,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应每10天派人对辖区内的重点医院进行主动搜索,若仍未发现病例,才进行,AFP“,零”病例报告。
9 病毒学检测,省级实验室收到便标本后,及时进行病毒分离和定型工作,发现脊灰病毒要尽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其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省级脊灰实验室并由省级负责向市、县级反馈10 疫情处理,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的疫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的有关要求处理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根据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和人群免疫状况,开展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活动10.1,经实验室或省级专家组确认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判断脊灰野病毒或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可能的传播范围10.2,确认为野病毒输入或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组织开展应急免疫活动11.部分,AFP,监测工作的指标和标准,(1)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上;,,(2),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达到80%以上;,,(3),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达到80%以上;,,(4),AFP,病例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80%以上;,,(5),AFP,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及时率达到80%以上;,,(6)省级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病例粪便病毒分离及时率达到80%以上;,,(7)未采集合格粪便标本及分离到脊灰病毒的,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达到80%;,,,,,,,,13.我市,AFP,病例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13.1 临床医生对,AFP,病例监测的要求及其重要性的知晓率低,重视不够。
13.2 “零”病例报告落实不够,或走过场;,,13.3 没有按要求认真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13.4 不能及时进行病例随访;,,14、重点加强以下工作,14.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高度重视脊髓灰质炎疑似病例的监测工作,落实专人,按照卫生厅下发的《2003-2010年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要求,认真做好认真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快速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采便送检等工作14.2 各医疗机构要向有关临床医生宣传,AFP,病例的定义、监测要求及其重要性,提高报病意识为了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均为,AFP,监测的哨点医院,要求医务人员一旦发现,AFP,病例要快速向当地县级疾控中心报告14.3 认真做好,AFP,病例的“零”病例报告工作各乡级以上医疗单位应每旬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AFP,病例,无病例时报告“零”;疾控机构应每旬逐级汇总报告,AFP,发病情况要求各县、区疾控机构每旬3日汇总上报上一旬,AFP,的发病情况,遇节假日则相应顺延禁止将几次旬报表一次性寄出,14.4 及时进行病例随访所有,AFP,病例在麻痹60天时由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派人进行随访。
随访人员最好是当初的调查人员,按照随访表要求对病人进行检查和询问,详细记录病人恢复情况,及时向省、市疾控机构寄出随访表14.5 认真做好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包括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切实保证疫苗的高水平接种率,这是保持无脊灰状态最基础性的工作各地要按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定期开展冷链运转,保证免疫服务质量,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