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品湘西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孙健忠文学作品为例.doc
16页女性形象的刻画不仅在湘西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现当代文学史上 也同样拥有不可辩驳的重要地位沈从文先生在他的小说里刻画了一系列生动饱 满的女性形象,已有不少学者对她们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品评孙健忠以土家族 作家的身份,也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湘西女性形象,同样博得了大众的认可, 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以孙健忠笔下有代表性湘西女性为范例,试图 细品湘西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透视她们不同的人生形式和思想意识,分析评 价湘西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并且通过对孙建忠先生与沈从文先生作品进行比 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孙健忠作品的道德取向和湘西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词:湘西文学女性形象孙健忠细品湘西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以孙健忠文学作品为例,> Z ■ —A—刖 舌湘西世界有很多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在一起,进 而形成丰富而深厚的湘西特色文化,孕育出了一大批湘西作家他们吸收了湘楚 文化的精髓,同时又继承湘西地域文化的传统,书写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学作 品,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习俗让湘西作家的创作乂带上了显著的民族烙印:从沈 从文、孙健忠到田瑛、彭学明等,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故乡作为他们创作描写的 对象,充分利用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带给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激情。
乡土化的 丰采,成为中国作家内在精神底里的显著特征和风范无论后来走到哪里,无论 后来身份、地位和生活发生何种变化,他们却始终魂系乡土,他们在心灵深处都 无法割舍与乡土乡亲的天然联系,都无法磨灭那纯朴真挚的农村生活记忆①湘 西作家的作品,大多关注人物命运,他们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而展现作家 的写作本意孙健忠是沈从文之后又一位展现湘西文化的作家,他把自己对故乡 的爱恋倾注于笔端,使自己的作品创作充满战斗力1湘西文学湖南省西北部地区有一块地方被称为湘西地|乂,湘西地区以其特有地理风貌 和汉族、少数民族聚居社会状态,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文化一方水土养 育一方人,在此文化熏陶下的湘西作家,继承传统,兼收并蓄,创造出了具有湘 西文化韵味的特色文学1.1湘西历史与风情由于湘西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各方不仅日常交往频繁,互通有无,①庄汉新《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北京学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48页 甚至不同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联姻,因而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形成新的湘西特色文化因此,湘西文学的产生受汉文学影响较大自唐代以来, 朝廷为了加强对湘西地区的控制,实行羁縻政策,利用少数民族治理少数民族地 区,并设立“县学”,开设书院,命令当地土司子弟们学习汉文化,致使汉文化 逐渐传入湘西地区。
清朝“改土归流”以后,由于政治的大变革和汉人的大量迁 入,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湘西地区百姓学习汉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 汉字成了文字落后的湘西地区人们的交流传播工具特别到清末民初,由于经济 交往增多,汉族地区的新思想新文化也开始逐步传入,这样汉族地区的民间小调、 曲艺和戏曲,以至音乐、舞蹈、美术都逐步传播到湘西地区另一方面,通过书 面流传形式,汉人的古典名著如《聊斋志异》、《太平广记》及《孽海花》、《西厢 记》等文学作品也传入湘西地区,且成为湘西人民进行再创作的重要题材民国 时期,湘西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由于落后的少数民族政策,采取歧视性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致使湘西少数民族某些传统风尚、礼节、习性被革除禁止,湘西 传统优秀文化底蕴受到严重的冲击,致使不少民间文学作品失传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政府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湘西作家群体较民国时期 大幅度增长他们继承相关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的优度传统资源,开始创作多样 化的文学作品,歌颂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湘西文学体裁进一步扩大,小说、诗 歌、散文等优秀作品进一步涌现1.2湘西作家代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学创作的题材更加广阔,文学创作的风格 进一步多样化,作家队伍从小到大,迅速发展。
从五六十年代屈指可数的作家发 展到80年代以后新的湘西作家群跻身文坛如老作家黄永玉、汪承栋等,中年 作家孙健忠、蔡测海等,以及文坛新秀彭学明、颜家文等,充分显示了湘西文学 创作后继有人,前途光明由于作家们的带动,湘西各类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从 而使湘西作家群体逐步成为影响文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现当代湘西文学的作家群体里,以擅长描写湘西的乡土文化风情,反映湘 西民族在旧时代背景下悲喜命运的作家,非沈从文莫属沈从文用他所拥有的饱 经沧桑的思绪与情怀,为后世积攒下了表现湘西乡土所有生死哀乐的种种素材, 使我们得以窥见旧时代“蛮荒地带〃的自然之美和淳朴的人情乡风他是旧有湘 西世界文化底蕴的代言人如果说,沈先生是以一个湘西人的眼光,在自己笔下展现出那个苦难世界的 林林总总,那么,作为后继者的孙健忠,则是用其少数民族的性格和感受,来理 解新时代的斗争风云和瞬息万变的人事情怀,从自己的笔端,涌流出一条湘西人 民生活悲欢离合的新小河来它混合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淳厚的风情民风,流过 我们的眼底孙健忠的文学作品题材集中来源于湘西淳朴的民风及秀丽的山川河流,其中 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故乡深沉的爱恋,他的文学灵感大都起源于故乡的一草一 木,是对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他整个的 写作思路,他是站在了一定的高度去纵观全局,没有民族和地域的分别,并对我 国的湘西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难发现,孙健忠的文学作品都从各个 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湘西的文化特色而孙健忠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是本 文研究的领域2孙健忠湘西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的命运常常预示和反映着一个国家里面全民族在某种时代和文化背景 下的命运女性是“伟大”的,“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周围很多的人和事 物,但生活在艰难条件下的“她们”又是“卑微”的特别是存活于边远乡村变 迁中的女性们,更忍受着男权意识和生活苦难的双重压迫,面对着无尽的挫折与 无奈,成为生活中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和牺牲者湘西作家孙健忠在他独具特色的 乡土题材文学作品里,就用心刻画了一群既有伟大一面又有卑微一面的女性形 象根据当时孙健忠小说创作的不断发展,本文把孙健忠笔下的女性形象划分为 创作成长期、创作成熟期、创作开拓期三类分别加以论述2. 1孙健忠创作成长期女性形象孙健忠创作成长期的作品对其今后作品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个 时期的女性形象塑造,为今后两个时期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好的启迪作用,代表作品是《五台山传奇》、《映山花》。
2. 1.1向小妹在20世纪60年代初,孙健忠创作了《五台山传奇》,这是篇反映土家族农 家生活命运和变迁历史的优秀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我试图依照生活的本 来面目,抒写土家人悲欢离合的命运,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崇高的人性美和人情 美①这是孙健忠的“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当中就塑造了向小妹这一女性形 象向小妹是一个虽出身贫寒但体态貌美的乡村姑娘,她起先嫁给了本分的田天 陆,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们一家却生活的十分和睦向小妹为田天陆生育了一对 子女之后,被土匪抢走,她历尽磨难,最终得以逃走她在面对近乎绝境的状况 下,为了摆脱保长的追捕,只得投河清江,最终被一个恰好路过的善良船工救起, 但在那样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畅通和社会的混乱,她无法知晓丈夫田天陆的 音讯,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她被船夫的真诚和勤劳所打动,她便和 船工结为夫妻,变成了清江上的船妇,继而又养育了一双儿女新中国成立后, 向小妹在田天陆的追寻下,最终得以重逢,但她没有料到田天陆和儿女们都在等 着她向小妹遇到田天陆,“见他越是欢喜,心里就越是痛苦,她太可怜这个痴 心受苦的男人了她不敢把真相告诉田天陆,但又不得不告诉面对五台山的 前夫儿女和清江边上的船夫儿女,她实在没办法做出抉择,小说写道:“最难过的 还是向小妹,讲实在的,她在清江上,非常思念五台山的前夫和儿女,现在回到了 五台山,清江上的船工和儿女,又时时牵挂在她的心里。
那个小女儿好久没得阿妈 引,兴许扁起嘴巴哭了……清江里的流水,五台山上的岩石,她是不能分出轻重 的②在这篇小说作品里,孙健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了向小妹这一命运充 满悲欢离合但仍具善良真情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饱满且复杂的内心情感,把她 作为女性的崇高人性美和人情美展现出来2. 1.2阿达瑟小说《映山花》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阿达瑟(汉名叫彭映花)的土家族姑%1 孙健忠《五台山传奇•后记》,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275-276页%1 孙健忠《魔幻湘西》,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48页 娘,在选择去参加赶秋歌会还是为试验田解决肥料之间,先服从集体后再想到个 人的好思想阿达瑟为了村里的需要,放弃了上中学而选择当上了村里的会计兼 记工员,她为人坚持公道,敢于扣减偷懒员工的工分,敢于和宣传封建迷信思想 的梯玛进行大胆斗争她组织少先队员为集体找到了一大片青叶肥料,并为了参 加歌会,加班割青叶,第二天快快乐乐地参加歌会虽然故事中有“左”的时代 氛围,但阿达瑟这个姑娘大胆、活泼、一心为公的形象令人喜爱从向小妹、阿达瑟的形象中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段中作者很善于用女性人物命 运来折射时代命运,虽然是些政治色彩很强的作品,但他都写得很美,追求-•种 清新淡远的风格,写一些年轻女子生命的流失,爱情婚姻的淡淡哀伤,时代的沉 重话语便融在这些小女子的读来凄婉的个人命运之中了。
2. 2孙健忠创作成熟期女性形象在孙健忠创作的成熟期,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我抛开传统的成 见,对生活下了一番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重新评价的工夫①孙健忠在这种 观念的引导下,把“创作完全忠实于现实生活”作为自身重要的创作原则这一 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甜甜的刺莓》、《醉乡》、《云里,雾里》2.2.1竹妹和毕兰大婶孙健忠创作了反映“文革期间”女性命运的《甜甜的刺莓》这一作品,这是 一部孙健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作品,是其创作成熟的标志竹妹本人命运多舛, 她本来几乎己得到了一生的安宁和幸福(和三牛结婚),三牛是她真心爱过的第 一个男人但一个“活学活用”的党支部书记闯入了她的生活,向塔山突如其来 的举动攻破了她的防线,一时软弱的性格使她迷失了方向,被向塔山的外表和地 位所迷惑,她落入了那个历史时期的风云人物向塔山的怀抱她对三牛的抛弃致 使其最终失去了纯真的幸福,受到了向塔山的蹂嫡,她的婚姻最终成了一个悲剧, 而这个悲剧正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大背景所造成的她作为一名女性,没有端 正自己的心态,软弱、物质,虽然本性善良,但却无法选择正确的事物是她的真 实形象①杨新友《根植湘西大地,演绎民族进程一一论孙健忠小说的土家族主题》,西南大学,2008年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毕兰大婶,她是竹妹的母亲,孙健忠对她的描述是着实的。
当时的情况下,县里三级干部会屡屡要求在全县推行双季稻会后,县委的袁书 记要求毕兰大婶在高寒山区栽植双季稻,希望她能够做出个榜样,并很严肃地批 评她,说她犯“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了,跟不上革命好形势的发展毕兰大婶 接受袁书记的批评,却又不盲目服从,在关系到组织原则的领域里决不让步,她 对袁书记回答道:“等回屋,我和社员打个商量这是众人事,我一人做不得主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好干部,她更看重的是实事求是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她拒绝虚假的荣誉和浮夸的作风,这一形象为作品增添了一丝理想主义的光彩2. 2. 2香草《醉乡》中的玉杉和香草可算改革年代的产儿,虽然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弄潮 儿,但她们都在那个时代的潮流中情愿不情愿自觉不自觉地承受着时代的变化带 给自己的命运在《醉乡》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动力,它震塌了雀 儿寨原有的价值观、爱情、婚姻结构的基础,导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