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鲁迅到巴金_新文学传统在先锋与大众之间_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6889672
  • 上传时间:2018-06-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60.7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纪念巴金特辑?从鲁迅到巴金: 新文学传统在先锋与大众之间??? 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陈思和巴金与他前辈之间的精神继承关系, 最重要的标记还是体现在他的创作活动之上!我们要问的是:巴金的创作活动,在哪些层面上继承了鲁迅的传统? 并且在新文学的发展中构成什么样的意义?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我在理论上先确认两个前提: 其一,我把现代文学的发展分成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常态的主流文学演变过程, 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变动中造就的相应的文化演变, 文学的变化也在其中之列,而市场与读者, 往往是社会与文学两者之间互动的纽带;第二个层面是指某些特殊时期出现的文学和文化的震荡, 这些震荡与世界性潮流联成一片, 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刺激、促进、推动了文学或文化的激变, 它破除对传统文化的迷信, 鼓吹新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以彻底的批判精神宣告了现代知识分子的诞生,启蒙是他们早期的旗帜,作为读者群的主体市民阶层和大众市场, 往往也成了他们所批判和剖析的对象这两种文学发展形态既对立又有联系, 甚至在一定环节下发生互相的转化其二,∀ 五四# 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包孕着两者互反的意向, 当胡适提倡文学改良的 ∀ 八不#、陈独秀高标文学革命的∀ 三大主义# 的时候,他们确实是希望新的文学能延续传统的文学主流自然变革而来,使白话文学取代文言文学成为现时代的文学主潮。

      这是前一种常态发展的文学形态但是以鲁迅为开端的、后有创造社、部分文学研究会等作家的创作实绩和理论实践,却是以更为激进的姿态和更为含混的形象 ∀ 异军突起# 于文坛, 他们以强烈的反传统姿态和欧化的形象、语言、理论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形象与审美所表达的内涵永远丰富于常态与常规所需求的理性, 它们在实际上构成了 ∀ 五四# 新文学的先锋意向,改变了前者的正常轨迹和性质, 促进了新文学的倡导者向先锋性转换 ( 典型如陈独秀、钱玄同等) , 使新文学一度发生分化, 先锋文学与常态的大众文学市场之间失去彼此的照应和联系先锋文学的真正意向在于社会的挑战与更新, 但是,当脱离了大众市场和读者群体的先锋文学以桀骜不驯的战斗姿态卷入政治冲突后,必然地陷入政治与美学的困境我所分析的鲁迅? 巴金建立起来的新文学传统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正是在?6?这一理论前提下进行探讨的巴金曾经自称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当他如饥似渴地阅读 %新青年1929年,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灭亡 而巴金则是鲁迅为代表的 ∀ 五四# 先锋精神的继承者和完成者, 在以鲁迅为核心的 ∀ 五四# 新文学运动的推进中,他发挥了 别的作家不能取代的独特的作用。

      如果说, 我们把 ∀ 五四# 新文学运动理解为一场带有先锋意识的文学运动∋, 而鲁 迅的创作实践则代表了这场先锋文学运动最核心的传统∀ 五四# 新文学运动是在中国被纳入世界格局的时候发生的, 它所包含的现代性的世界性因素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成 分正在盛行的西方现代思潮和先锋思潮作为同步的世界性思潮, 对新文学运动发起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五四# 新文学初期混 杂着多种来源于西方现代文化思潮, 如李大钊的含有无政府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学说,陈独秀的来自法国大革命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胡适的来自美国的实用主义现代 哲学和个人主义学说,周作人以 ∀ 人的文学# 为核心的人道主义和 ∀ 人生派# 文学主张,田汉及创造社诸君子提倡的 ∀ 为艺术而 艺术# 的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艺术主张, 等等,而来自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创作和沈雁冰等人的文学理论,则是具有激进反叛姿态的先锋文学思潮,他们与几乎同时期发生的西方先锋思潮未必有具体的联系 ( 虽不能排除两者之间的启发) ,但是这种世界性因素 反映了当时中国与欧洲各国在战争与革命、传统危机、文化变革等大趋势方面是一致的其特点为:彻底的反对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社会混乱现状的战斗态度, 坚决认为文 学运动与知识分子要求改变社会现状的目标是不可分开的, 反对艺术脱离社会的自律行为,语言与形式尽其可能标新立异, 力求打 破传统习惯,追求陌生化的效果,既反对文化上的保守势力也反对同一阵营里的权威意识, 等等,中国的 ∀ 五四# 新文学运动与俄、意的未来主义运动、德国的表现主义运 动、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思潮等激进思潮具有相同的先锋性质。

      有了这种先锋精神所起的核心作用, 新文学运动与旧传统的断裂和新质的产生才能成为可能也是在这种先锋精 神的带动下,中国文学才有可能比较彻底地完成了自我更新的蜕变过程,开始 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独特的审美轨迹 作为一种以彻底反传统反现状的姿态而存在的先锋运动,其积极意义上的过程必然是短暂的,闪电式的德国学者彼得?比格尔为 ∀ 先锋文学# 的这一特点作出如下的分 析:先锋文学所具有的两方面的特征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是攻击现有的资本主义的艺术体制, 二是企图重新恢复艺术与生活实践相 结合, 促使生活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但这些运动在试图实现其意向的过程中必然要陷入两难困境:其政治的困境是: ∀ 一旦 ( 它所呼唤的) 革命变得严肃而必然导向与左的或右的政党或集团合作的时候, 政治困境就出现了对先锋来说, 他们的两难困境是, 要么参与他 们支持的政治运动, 要么坚持他们的独立而陷入与政治运动的不可解决的冲突中 #其美学的困境是: ∀ ( 资本主义的) 艺术?7?从鲁迅到巴金:新文学传统在先锋与大众之间体制能够承受先锋对它的攻击在一篇名为%来自一份巴黎日记但从 ∀ 五四# 新文学运动最核心的先锋精神来看, 这一活跃的战斗传统似乎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下 中断了/。

      虽然有如比格尔所说的,失败了的东西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恰好在这种失败中继 续产生着影响但失去了先锋精神的新文学只是以常态的形式存在着、发展着 ( 同时也是被展览着) ,渐渐被接受为主流的文学,但是它在一个急剧变动着的社会中所发生的 影响就渐渐变小了, 不再可能产生出激动人心的力量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在20 年代末中国新文学发展曾经历过一个 低潮: 曾经是新文学运动发源地的北京, 当%语丝而在当时传媒出版?8?文学评论 2006 年第 1 期力量云集的上海, 传统的文学势力迅速占领了这个城市的各种最新媒体?? ? 小报连载、文艺副刊、休闲杂志、连环画, 甚至由小说 改编的电影、曲艺、连台本戏等等, 基本上是由一批新文学所攻击的敌人所垄断垄断了媒体和市场也就意味着垄断了市民阶层为主体的读者, 新文学的大部分作品只能发表 于自娱性质的同仁刊物上, 很难想像这些作品会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多少影响这就是先锋运动失败以后的一个文化背景,是 1928 年茅盾和 ∀ 革命文学# 倡导者发生关于读者对象的争论的现实背景,也是 30 年代前期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屡屡发起大众化讨论的现实背景在这种背景下,鲁迅的可 贵就表现在虽然他一再遭受来自激进组织的无理纠缠和狂妄攻击, 但他依然忍辱负重地同意与这些论争对手联合起来 ( 先是与创造社, 后又与 ∀ 革命文学# 的论争者) ,布成 统一阵线, 显示了一个真正文艺先锋不断进击的实质性的努力。

      20 年代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力量,是由一连串规模不 大的具有先锋意味的文艺团体组成的,如创造社、语丝社、狂飙社、未名社、沉钟社、太阳社))直至左翼文艺运动的崛起由于这些组织成员自身具有的流浪型知识分子的 弱点、他们的反叛宗旨与权力压迫以及非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其先锋性的闪现往往像昙花一现,耀眼而短命, 与城市里的读者群体 并没有发生亲密的联系和接触大约是一直到30 年代 %申报?自由谈而巴金同样从 ∀ 五 四# 获得的先锋精神则主要体现在旨在改变生活的信仰和社会活动中, 当巴金遭遇到社会运动的彻底失败而后进入文学领域时, 文学领域的先锋运动也同样遭遇到失败,陷入 了低潮,巴金就是在这样一个空白的时期,带着他的激情和才华, 有力地步入文坛我曾经这样描述巴金走上文学道路的精神状 态: 1930 年以后,巴金成为一个多产作家而蜚声文坛, 拥有了许许多多相识和不相识的年轻崇拜者,但这种魅力不是来自他生命的圆满,恰恰是来自人格的分裂:他想做的 事业已经无法做成,不想做的事业却一步步诱得他功成名就,他的痛苦、矛盾、焦虑))这种情绪用文学语言宣泄出来以后, 唤 醒了因为各种缘故陷入同样感情困境里的中国知识青年枯寂的心灵,这才成了一代偶像。

      巴金的痛苦就是巴金的魅力,巴金的失败就是巴金的成功?? ? 但是我这里所强调的写作为巴金 ∀ 不想做的事业# 仍然是有前提的巴金曾这样描述自己走上写作的道路:∀ 当热情在我的身 体内燃烧的时候, 我那颗心,我那颗快要炸裂的心是无处安放的, 我非得拿起笔写点东西不可那时候我自己已经不存在了,许多惨痛的图画包围着我, 它们使我的手颤动,它们使我的心颤动, 你想我怎么能够爱惜我的精力和健康呢? 我一点也不能够节制, 我 只有尽量地写作,即使明知道在这种情形下面写出来的东西会得到不好的命运, 而且没有永久存在的价值, 我也只得让它去因为我不是一个文学家, 也不想把小说当作名山 盛业我只是把写小说当作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在写作中所走的路与我在生活中所走的路是相同的 #?? ∀ 写作如同生活# 是巴金 一个著名的文学观念我所谓的巴金 ∀ 不想做的事业# 和 ∀ 不想享有的声誉#, 都仅仅是指纯粹的文学意义而言, 或者说是指艺术的自律从巴金个人的立场出发,他的 ∀ 生 活# 就是指已经远离了的无政府主义运动,而他的 ∀ 写作# 正是他的信仰生活的继续,在这一点上它们是相一致的30 年代巴金的旺盛的创作力仍然来源于他的信仰,他为 自己的信仰和过去的活动, 写出的一篇篇激情洋溢的 ∀ 悼词#。

      于是,他写失败了的无政府主义的活动 ( 如 %爱情的三部曲 %新生但是当新文学真正成为文化市场上的新宠物, 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那么它的先锋性又何在呢? 鲁迅一代人所创造的、巴金一代人所实践的 ∀ 五四# 新文学 的核心传统, 在多层次的读者群体面前不能不改变自己的先锋意向,只有这样, ∀ 五四#新文学的先锋性才算是融入了以常态形式出 现的文学主流我们辩证地看这个现象, 在∀ 五四# 的先锋文学与大众 ( 主流文学) 的关系中,巴金是帮助 ∀ 五四# 先锋文学完成了这个融入大众过程的杰出代表当然,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文学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作家的努力融入其中,巴金只是一个 杰出的代表,由于巴金的创作业绩, 才使我们的新文学的发展面貌有了改观,巴金造就了一代包括大批学生和市民在内的新文学的读者群体 但是, 这也造就了巴金非常独特的文学观和人生痛苦如果我们这样把握住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在巴金研究中的许 多现象都能够迎刃而解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现象就是巴金对于其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始终是不满意的, 我们在 ∀ 艺术# 这个范畴里始终无法与巴金进行真正的对话过 去许多学者 ( 包括我在内) 都是从信仰和非文学的立场上去解释这一现象, 而忽视了巴金的焦虑恰恰是来自文学发展的内部,即一个具有先锋意识的作家面对自己在文学市场 上成功、面对文学在市场运作下不可遏止的媚俗化趋向所发出的深刻的忧虑和焦急, 以至于痛苦。

      1932 年巴金就这样描述他在所 谓 ∀ 文坛# 上的盛况:∀ 我的确拼命糟蹋文章,我把文章当作应酬朋友的东西, 一份杂志,即使那上面载满了我见了就头痛的名字和作品,我也让人家把我的文章在那里发 表我的文章被列在各种各类人的大作之林,我的名字甚至在包花生米的纸上也可以常常看见, 使得一部分人讨厌, 一部分人羡 慕))我的名字成了一个招牌,一个箭垛,一面盾我的名字掩盖了我的思想, 我的信仰,我的为人一些人看见这个名字就生气, 以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不可救药的人 把我当作攻击的目标; 另一些人却把这个名字当作 (百龄机∗的广告, 以为有意想不到的效力于是关于这个名字的谣言就起来 了 # 我到现在仍然认为,巴金的 %灵魂的呼号& 是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