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八章酶在淀粉类食品生产中的应用y教学教材.ppt

46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38791987
  • 上传时间:2022-01-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56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八章 酶在淀粉类食品生产中的应用(3学时)主要内容:1 酶在制糖工业中的应用2 酶在功能性大米开发中的应用3 酶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4 酶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酶在淀粉类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淀粉类食品是指含大量淀粉或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类食品在淀粉类食品的加工中,多种酶被广泛地应用,主要有-淀粉酶、-淀粉酶、糖化酶、支链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等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1 酶在制糖工业中的应用淀粉可以通过酶水解作用生成糊精、低聚糖、麦芽糊精和葡萄糖等产物,这些产物又可进一步转化为其他产物2)果葡糖浆果葡糖浆是用葡萄糖异构酶催化葡萄糖异构化生成果糖,而得到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糖浆若将异构化反应完成后,混合糖液经过脱色、精制、浓缩等过程,得到固形物含量达71%左右的果葡糖浆,其中,含果糖42%左右,含葡萄糖52%左右,另有6%左右为低聚糖 若将异构化后的混合糖液中的果糖与葡萄糖分离,再将分离的葡萄糖进行异构化,如此反复进行,可使更多的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由此可生产出果糖含量达70%、90%甚至更高的果葡糖浆,称之为高果糖浆高果糖浆与蔗糖相比具有甜度高,不易结晶,易发酵等特点,故倍受点心及冷饮加工业青睐。

      葡萄糖异构酶生产果糖的技术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果糖而取代蔗糖作为甜味剂目前世界上淀粉糖的产量已达1000多万t,其中有一半是果葡糖浆 蜂蜜(3)麦芽糖以淀粉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淀粉酶分解淀粉,还可以生产出饴糖、麦芽糊精、麦芽糖浆(三糖、四糖)、高麦芽糖浆(麦芽糖达60%)、麦芽糖、麦芽糖醇和果糖等甜味剂饴糖生产中所利用的酶,除了从添加的大麦芽中得到以外,也可以采用直接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提供添加的酶主要是-淀粉酶和-淀粉酶目前高麦芽糖浆的生产是采用-淀粉酶和支链淀粉酶的共同作用,使淀粉更多地转化为麦芽糖糖化时,将液化后得到的糊精液调至pH56,温度50左右,加入一定比例的支链淀粉酶和-淀粉酶,作用10h左右,得到麦芽糖含量达80%95%的糖化液 (4)糊精糊精是淀粉的低级程度水解产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增绸剂、填充剂和吸收剂等糊精和麦芽糊精可用酸法和酶法生产,现在大多采用酶法水解的方法生产环状糊精是由612个葡萄糖单位以-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的一类化合物,能吸附各种小分子物质,起到稳定、缓解、乳化、提高溶解度和分散度等作用,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环状糊精的生产,一般采用嗜碱芽孢杆菌BGT。

      常用的生产菌株有N-227,NO.38-2等采用嗜碱芽孢杆菌N-227菌BGT生产-环状糊精时,可使用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及可溶性淀粉为原料,转化率可达35%40%5)抗性淀粉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糊化时加人耐热-淀粉酶,采用脱支反应等手段改变淀粉原有的分子结构并重新晶,可以提高产品中抗性淀粉的含量老化淀粉(6) 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是由39个单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度聚合糖,人体不能消化或难于消化,但摄取后能促进人体肠道内固有的有益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减少有毒发酵产物的产生,促进人体健康 低聚果糖(FOS) 低聚果糖是以蔗糖为原料,经黑曲霉-果糖基转移酶的作用,将蔗糖分子的D-果糖以-2,1键连接13个果糖分子而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以及蔗果五糖与蔗糖、葡萄糖以及果糖的混合物,甜度为蔗糖的60%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其中葡萄糖与果糖除去后,可得到含低聚果糖95%以上的产品,甜度为蔗糖的30% 低聚果糖的主要成份蔗果三糖与蔗果四糖,在人体中完全不被唾液、消化道、肝脏、肾脏中的-葡萄糖苷酶水解,本身是一种膳食纤维,食后可直达大肠,为大肠中的有益细菌优先利用。

      食用低聚果糖不会引起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升高,通过双歧杆菌的增殖,肠道得以净化,肌体免疫力增强,营养改善,血脂降低异麦芽糖 异麦芽糖是淀粉经-淀粉酶液化,-淀粉酶糖化和-葡萄糖苷酶转苷反应而生成的包括含-1,6键的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等分枝低聚糖的糖浆异麦芽糖在高温、微酸性和酸性环境下稳定,可以添加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中 异麦芽糖是难消化低聚糖,不被唾液、胰液所分解,但在小肠可部分被分解和吸收热值约为蔗糖和麦芽糖的70%80 %对肠道直接刺激性较小可明显增加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而拟杆菌、梭状杆菌等有害菌受到抑制,便秘改善,粪便pH下降,有机酸增加,腐败物减少,血脂改善,免疫力明显增强低聚木糖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是由28个木糖以-1,4糖苷键连结而成它具有独特的酸稳定性和难发酵性,故可用于果汁等酸性饮料,因其不被多数肠道细菌利用,只有双歧杆菌等少数细菌能利用,因此是一种强力双歧因子,每天摄取0.7g即可见效这种糖是以玉米芯为原料,提取其木聚糖后,用曲霉木聚糖酶水解而得由日本首先生产,我国也已开发成功7)功能性糖醇的生产功能性糖醇包括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甘露糖醇等。

      他们都是由淀粉经-淀粉酶等处理制得相应的糖,糖再经镍催化加氢制得的例如异麦芽糖醇是由蔗糖经葡萄糖基转移酶处理制得帕拉金糖,然后在经镍催化加氢制得的赤藓糖醇由淀粉经酶解成葡萄糖后,由嗜高渗酵母发酵制得2 酶在功能性大米开发中的应用(1)有些人因先天性高过敏体质遗传因素影响,食用大米后大米中的球蛋白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为此可将大米浸泡于油酸单甘油酯水溶液中使其组织膨润后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用猕猴桃蛋白酶处理分解大米中的球蛋白,充分洗净后进行米表面蒸煮以改善口感,干燥后即为低变应原米2)发芽糙米中的应用纤维素酶软化发芽糙米3 酶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在焙烤食品中应用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木聚糖酶、脂酶等,这些酶制剂的使用可以增大面包体积,改善面表皮色泽,改良面粉质量,延缓陈变,提高柔软度,延长保存期限3.1 淀粉酶焙烤中淀粉酶的主要应用是在面包的制作过程中,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利用淀粉酶能够改善或控制面粉的处理品质和产品质量(如面包的体积、颜色、货架寿命)面粉中添加-淀粉酶,可调节麦芽糖生成量,使二氧化碳产生和面团气体保持力相平衡,添加-淀粉酶可改善糕点馅心风味,还可防止糕点老化。

      在面包生产中采用麦芽和微生物-淀粉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随着焙烤工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酶在面包配方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试验表明,向面粉中添0.1%的淀粉酶,就可以使面粉变得完善,大大改进产品的质量,因此国外都把面粉中的淀粉酶活力为面粉质量指标之一面包老化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美国每年均有价值高达10亿美元的焙烤食品因此而废弃掉实验证明,在面包粉中添加一种从基因工程改性细菌中得到的麦芽糖-淀粉酶,对面包有独特的抗老化作用,能够保持面包在贮存时的新鲜度,比较各种淀粉酶与单甘酯的抗老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显示,与真菌-淀粉酶相比,细菌麦芽糖-淀粉酶不仅能大大改进面包的抗老化作用,而且对面包瓤的弹性也有正面的影响,从而提高面包的可口性在面包粉中添加适量的-淀粉酶,还可使面包体积较空白面包提高10%左右,这是因为烘烤面包时,-淀粉酶水解部分淀粉,生成糊精和糖,降低了面团粘度,导致面团膨胀率提高,焙烤后面包体积增大,面包心柔软度变好另外,-淀粉酶在降解面团中的淀粉时有少量糖产生,有利于促进焙烤时糖和蛋白质的“美拉德反应”,形成褐色的“类黑色素”,使面包上色更好3.2 蛋白酶蛋白酶添加到面粉中,使面团中的蛋白质在一定程度上降解成肽和氨基酸,导致面团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面团筋力减弱,满足了饼干、曲奇、比萨饼等对弱面筋力面团的要求。

      同时,蛋白质的降解更有利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研究发现,还有一些蛋白酶,如“Milensyme”真菌蛋白酶,在面包制作中能够水解面筋内部的某些特定位置化学键,从而改善面团延伸性,提高面包的对称性和均匀性,对面包的结构及风味均有改善因此,制作面包时,当面质很硬需要面团具有特别的柔韧性和延伸性时,加入蛋白酶能改善面团物理性质和面包质量,使面团易于延伸以较快速度成熟在生产蛋糕过程中,鸡蛋液是要的关键原料,要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添加蛋白酶制剂可有效地改善鸡蛋液乳化性和起泡性3.3 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因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可显著增强面团筋力,使面团不粘,有弹性醒发后,面团洁白有光泽,组织细腻,烘烤后,体积膨大、气孔均匀、有韧性、不粘牙同时随着葡萄糖氧化酶添量的增加,面包抗老化效果也随之增加,并且效果显著于溴酸钾葡萄糖氧化酶作为一种面粉改良剂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3.4 木聚糖酶传统用以改进面团机械加工性能和烘烤膨胀性能的酶是戊聚糖酶,又称半纤维素酶,主要应用于欧式面包中调整面引的性能,使面包的体积增大不过受小麦戊聚糖的降解影响,不论是戊聚糖酶或木聚糖酶均会出现过量使用的情况,而破环小麦戊聚糖的水结合能力,从而增加面团的粘性。

      因此酶的添加量尤为关键不过当木聚糖酶的添加分量过高时,如400FXU/kg面粉,制成的面则会粘稠3.5脂肪氧化酶脂肪氧化酶添加于面粉中,可以使面粉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同胡萝卜素发生共轭氧化作用,而将面粉漂白乳糖酶也用于加脱脂奶粉的面包制造中,它可以分解乳糖生成可发酵性的糖,促进发酵,改善面包色泽3.6 酶的协同作用当前,酶制剂的发展正逐步从单一酶向复合酶过渡,因复合酶制剂作用全面,可弥补单一酶的专一性,有利于食品生产中多种成分的配比在面包制造中使用复合酶制剂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戊聚糖酶或木聚糖酶与真菌淀粉酶结合使用时,能产生协同作用一般来说,较高的纯木聚糖酶用量可使面团体积增大,但当用量过高时,面团就会变得太粘将木聚糖酶与少量的真菌淀粉酶结合使用时就可采用较少分量的-淀粉酶和木聚糖酶,制得较大体积和较好总体质量评分的面团,并避免发粘的问题例如,当使用由7FAU真菌淀粉酶和75 FXU真菌木聚糖酶混合的酶制剂时所制得的面团体积要比单独使用真菌木聚糖酶为大,面包瓤的结构也得到改进脂酶不会使面团发粘,而且能够大大地改进面团的稳定性和面包瓤的结构,因此,木聚糖酶或淀粉酶与脂酶之间的协同作用,为改进面包质量提供了许多可行性。

      例如,添加3.3g由真菌-淀粉酶和木聚糖酶组成的混合酶制剂,虽然能获得满意的面团稳定性,但只能有限度地增加面团的体积;若提高用量,加工时却会出现太粘的情况把这种混合酶制剂与脂酶结合使用时,不但减少所需的酶制剂用量,且在较大程度地增加面团体积的同时,又不会使面团发粘,制成的面包具有细腻、柔滑、均匀的面包瓤结构葡萄糖氧化酶虽能使面团强度加大却会使之干硬,而高剂量的真菌淀粉酶则能赋予面团较好的延伸性,将这两种酶结合使用,就能产生协同作用此外,当两种酶与少量的抗坏血酸一起使用时,面团不仅非常稳定,而且能够增加1%2%的水吸收能力,使面包体积有更大的增长,面包皮也更为松脆,提高面包整体的感官品质葡萄糖氧化酶与真菌-淀粉酶结合使用,可取代某些面包配方中使用的溴酸盐,使面包的体积会增加约40%,从而大大改进其外观质量4 酶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面条是仅次于面包的世界第二大方便主食,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起源于我国东汉,距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我国的面条的品种和风味富于变化,在世界上都是最多的,据统计全国面条加工用小麦粉约占小麦粉总量的40%左右我国在制面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等方面落后于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许多传统制面技术、艺术、文化等逐渐流失,如何解决传统面条工业化是所有面条研究者和生产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目前,使用的面条品质改良剂如增白剂、氧化剂、面筋增强剂等大多是由化学改良剂组成,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追求,使化学改良剂的使用受到了很多限制例如溴酸钾在面粉改良中已有80多年的使用历史,现在许多国家中均已被禁止使用;吊白块也在禁用之列,吊白块的学名为甲醛次硫酸氢钠在面条(米粉)中添加吊白块,可使面条(米粉)韧性好、弹性强、不易断裂和煮烂、色泽白、表面感观好吊白块属细胞原浆毒,对人体细胞功能损害较大,在国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